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篇
  免费   2篇
儿科学   5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6篇
外科学   7篇
综合类   3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1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尺骨延长联合瘤体切除治疗儿童遗传性多发性骨软骨瘤( hereditary multiple exostoses, HME)尺骨短缩畸形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2011年6月—2014年8月我院收治7例 HME 尺骨短缩畸形,尺骨短缩平均2.6 cm,根据前臂 HME 临床分型标准,4例为Ⅱa 型,3例为Ⅰ1b 型。均采用 Orthofix 外固定器尺骨延长联合瘤体切除治疗,术后患肢按计划进行延长及适当功能锻炼。结果本组平均随访22个月,尺骨延长2.5~4.0 cm,平均3.2 cm,均达骨性愈合。腕关节尺偏畸形得到纠正,前臂旋转功能明显恢复,腕关节及肘关节活动功能明显改善。7例均未出现围术期及远期并发症。结论应用 Orthofix 外固定器尺骨延长联合瘤体切除治疗 HME 尺骨短缩畸形,临床近期疗效显著,具有创伤小、并发症少、操作简便灵活等优点。  相似文献   
2.
3.
患儿,女,3个月,因“无肛舟状窝瘘行结肠造瘘术后发现盆腔内肿物2月余”入院。患儿出生后家长即发现其肛门位置异常且较狭窄,未治疗,后渐出现顽固性便秘、最长排便时间每周1次。2个月前因先天性肛门闭锁并直肠舟状窝瘘在当地医院行乙状结肠造瘘,术中发现盆腔内有一脂肪性肿物,未行处理。母孕期身体健康,无孕期毒物及射线接触史,患儿出生无窒息。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儿童骨嗜酸性肉芽肿(eosinophilic granuloma,EG)的临床特征、治疗和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01月至2021年06月我院小儿骨科33例骨EG患者,分为单病灶受累和多病灶受累两组,收集患者的一般资料、临床特征、治疗和转归情况,采用Kaplan-Meier方法估计全组及两组的无事件生存率,并用对数秩检验(log-rank检验)进行两组比较。结果:男性25例(76%),女性8例(24%),诊断时的中位年龄2.1岁(0.2岁~7岁)。主诉多为骨局部肿块、疼痛、功能受限。其中四肢受累最多,其次为脊柱、骨盆、颅骨。单病灶组21例,其中12例行局部病灶切除手术治疗,有或没有使用局部类固醇;7例行手术及术后全身化疗,有或没有使用局部类固醇;2例行活检后全身化疗。多病灶组3例行手术联合全身化疗,9例行活检后全身化疗。单病灶组1例复发,多病灶组5例进展,两组均无患儿死亡。单病灶组较多病灶组EFS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9),中位随访时间7.3年(0.8年~17.5年)。结论:骨EG风险较低,无明显生命威胁,预后较好。单病灶受累较多病灶受累者的复发或进展较少、手术效果好、治愈率高;多病灶受累者化疗效果较好,进行积极的治疗并坚持长期随访可减少并发症的产生,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5.
6.
近侧指间关节骨折脱位在临床上较常见,其受伤机制复杂,处理棘手。当骨折块不超过中节指骨基底关节面的30%时,近侧指间关节常较稳定,可采取闭合复位外固定;但当骨折块超过关节面的40%~50%时,关节出现不稳定,则需切开复位内固定。2003年2月~2005年11月,我们应用切开复位、有限内固定联合外固定支架(Orthofix)治疗12例不稳定近侧指间关节骨折脱位患者,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牛学强  黄富国 《华西医学》2007,22(1):183-184
肱骨干骨折约占全身所有骨折的1.31%.由于上臂特殊的解剖结构和上肢的重力下垂作用,保守治疗往往造成骨折对位对线欠佳,畸形愈合率和不愈合率均较其它骨干骨折为高.目前肱骨干骨折手术治疗方法包括钢板内固定,外固定架以及髓内钉固定等.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儿童先天性腰骶椎后凸合并脊髓畸形一期脊髓圆锥松解、后路顶椎切除椎弓根钉腰骨盆内固定治疗的可行性及临床疗效。[方法]手术步骤包括椎弓根钉固定腰椎、骶椎或髂骨翼,松解圆锥,后路切除顶椎,加压矫正后凸并自体骨加异体骨植骨融合。[结果]5例患儿后凸及神经症状逐渐加重。全部病例合并脊髓纵裂脊髓空洞脊髓低位栓系,固定1~3个腰椎节段。术前后凸Cobb角52°~91°,平均76°,术后Cobb角后凸15°~30°,平均22°,校正率63%~80%,平均71%。手术时间225~390分,平均300min,出血300~600ml,平均420ml。随访时间24~52个月,平均32个月。1例术后短暂神经症状加重,随访时5例神经症状均较术前好转,3例恢复明显。[结论]一期脊髓圆锥松解后路顶椎切除椎弓根钉腰骨盆内固定治疗先天性腰骶椎后凸合并脊髓畸形短期随访疗效好,手术可导致神经症状短暂加重。治疗越早效果越好,并发症越少。  相似文献   
9.
步态分析在足踝诊断与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步态是人类步行的行为特征,涉及行为习惯、职业、教育、年龄及性别等因素,也受到多种疾病的影响。行走时一侧足跟着地至该足跟再次着地称为1个步态周期,在1个步态周期中,每侧肢体要经过踩地负重和离地摆动两个阶段,分别称为步态周期的站立相和摆动相。还根据是单足着地,还是双足着地,将站立相分为单肢支撑相和双肢支撑相。步行与跑步的关键差别在于步行有双支撑相。双支撑相的时间与步行速度成反比。步行障碍时往往首先表现为双支撑相时间延长,以增加步行稳定性。正常步态需要中枢神经系统、周围神经系统及骨骼肌肉的动态整合,是通过骨盆、髋关节、膝关节、距小腿关节(踝关节)和足趾的一系列活动完成的,而躯干则基本保持在两足之间的支撑面上。任何环节的失调都可能影响步行和步态,而异常也有可能被代偿或掩盖。正常步态应该是双侧对称的,有些人受左利或右利的影响会在行走时偏重于一侧肢体,造成轻微的步态不对称,这种不对称如果相差超过8%~10%,则应视为异常。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中节指骨基底掌侧撕脱骨折伴近指间关节背侧脱位的治疗方法并评价其临床疗效。方法:收集中节指骨基底掌侧撕脱骨折伴近指间关节背侧脱位患者10例,根据Hasting分型进行分类,分别采用保守与手术治疗,积极进行术后功能锻炼。结果:术后随访3~26个月,平均11.8个月。根据近指间关节骨折脱位Ishi-da-Ikuta评分系统,优良率70%;影像评价骨折复位良好、一期愈合;短期并发症少。结论:无论保守或手术治疗中节指骨基底掌侧撕脱骨折伴近指间关节背侧脱位,解剖复位是治疗的关键,术后积极进行康复锻炼,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