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2篇
综合类   3篇
预防医学   10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6篇
  2010年   1篇
  2007年   4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了解东莞市2009-2010年手足口病疫情的流行病学特点,为今后的防控工作提出对策。方法对东莞市2009-2010年手足口病疫情资料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对患者的咽拭子或粪便标本采用RT-PCR法进行肠道病毒核酸检测和病毒分型。结果东莞市2009年和2010年分别报告手足口病9263例和22721例,发病率分别为127.34/10万和373.28/10万。5岁以下婴幼儿分别占当年报告病例的91.68%和92.15%;散居儿童分别占当年报告病例的78.26%和73.58%;男性分别占当年报告病例的65.29%和65.27%;每年的4月份和10月份有2个发病高峰,前者为全年的发病高峰;暴发疫情均发生在托幼机构;分别有49.30%和53.65%的病例由EV71引起,所有死亡病例均由EV71引起。健康人群肠道病毒隐性感染率为11.67%,感染的主要病原体为其他肠道病毒(95.24%)。结论东莞市2010年手足口病流行强度大于2009年;应重点做好手足口病的病原学监测及5岁以下散居儿童和托幼机构的手足口病防治工作。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东莞市2009-2010年手足口病疫情的流行病学特点,为今后的防控工作提出对策。方法对东莞市2009-2010年手足口病疫情资料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对患者的咽拭子或粪便标本采用RT-PCR法进行肠道病毒核酸检测和病毒分型。结果东莞市2009年和2010年分别报告手足口病9263例和22721例,发病率分别为127.34/10万和373.28/10万。5岁以下婴幼儿分别占当年报告病例的91.68%和92.15%;散居儿童分别占当年报告病例的78.26%和73.58%;男性分别占当年报告病例的65.29%和65.27%;每年的4月份和10月份有2个发病高峰,前者为全年的发病高峰;暴发疫情均发生在托幼机构;分别有49.30%和53.65%的病例由EV71引起,所有死亡病例均由EV71引起。健康人群肠道病毒隐性感染率为11.67%,感染的主要病原体为其他肠道病毒(95.24%)。结论东莞市2010年手足口病流行强度大于2009年;应重点做好手足口病的病原学监测及5岁以下散居儿童和托幼机构的手足口病防治工作。  相似文献   
3.
目的开发和建立以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预警、报告、预案管理、会商决策、应急资源协同指挥等为基本功能的管理信息系统,实现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高敏感性的动态监测、预警及高效的应急处理。方法应用一系列成熟的计算机、GIS、流行病学、生物数学及通讯新技术,采用可视化及面向对象设计开发技术开发完成。结果经过近2年的研究与开发,形成一套包含了本底资料采集、预警分析、资源管理、会商决策、指挥调度、效果评估的内部信息网、事件及时上报与反馈的远程数据交换网和发布预警通告并协调指挥、信息共享的外部移动通讯网的综合性广域网性质的管理信息系统设计。结论该系统能有效地规范突发事件的预警、报告与应急,提高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最大程度地保护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具有较强的实用性、科学性、经济性、安全性及先进性,具有应用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4.
东莞市涉外企业有机溶剂危害情况调查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据有关资料显示东莞市近年涉外企业发生的职业病以有机溶剂中毒为主 ,占职业病的 95 %以上。为了解我市涉外企业使用有机溶剂对生产环境的污染及其危害程度 ,为今后我市预防职业中毒提供科学依据 ,从 1996~ 1999年对我市使用有机溶剂的有关涉外企业进行了现场的职业卫生学调查 ,结果报告如下。1 对象及方法1 1 对象 东莞市辖区内所有使用有机溶剂的企业 ,每年定期监测一次。1 2 方法 采用活性碳管采集空气 ,HP(气相色谱 )法 ,型号为 6890GC(岛津 )仪器 ,二硫化碳解吸自动进样进行检测。1 3 统计方法 将资料输入电脑用Excel…  相似文献   
5.
目的 了解东莞市2009-2010年手足口病疫情的流行病学特点,为今后的防控工作提出对策.方法 对东莞市2009-2010年手足口病疫情资料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对患者的咽拭子或粪便标本采用RT-PGR法进行肠道病毒核酸检测和病毒分型.结果 东莞市2009年和2010年分别报告手足口病9 263例和22 721例,发病率分别为127.34/10万和373.28/10万.5岁以下婴幼儿分别占当年报告病例的91.68%和92.15%;散居儿童分别占当年报告病例的78.26%和 73.58%;男性分别占当年报告病例的65.29%和65.27%;每年的4月份和10月份有2个发病高峰,前者为全年的发病高峰;暴发疫情均发生在托幼机构;分别有49.30%和53.65%的病例由EV71引起,所有死亡病例均由EV71引起.健康人群肠道病毒隐性感染率为11.67%,感染的主要病原体为其他肠道病毒(95.24%).结论 东莞市2010年手足口病流行强度大于2009年;应重点做好手足口病的病原学监测及5岁以下散居儿童和托幼机构的手足口病防治工作.  相似文献   
6.
东莞市传染病报告系统的开发应用和功能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东莞市地处珠江三角洲腹地 ,经济发展迅猛 ,人口流动性大 ,而东莞市辖 32个镇 (区 ) ,东莞市卫生防疫站的传染病疫情报告卡录入、管理和统计工作异常繁重。从 1995开始使用至今的全省通用的PHIS系统 ,操作平台低 ,无法进行逻辑校验 ,其二进制数据文件查询困难 ;年初刚投入使用的国家疾病报告系统(简称NDRS)只能实现以县为基层单位进行统计上报 ,均不适合本市的实际情况。为了更好地实现对东莞市传染病疫情高敏感性的动态监测、分析及高效管理 ,按照卫生信息网“统一规划、分步实施、连点成网、疫报先行”的建设原则 ,参照《全国卫生防疫…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2005—2011年东莞市传染病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流行特点及报告质量。方法对东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005—2011年通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的《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管理信息系统》报告的所有传染病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进行描述性分析;自行设计《传染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质量评价表》对每起事件的报告质量进行评价,选用39个变量对报告的及时性、完整性和流行病学调查报告的规范性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结果东莞市2005—2011年共报告传染病类突发事件143起,发病4 148例,死亡4例,病死率0.10%。其中未分级事件占81.12%(116/143)、乙类和丙类传染病占78.32%(112/143)、呼吸道传染病占85.31%(122/143)。按病种来分,居前3位的分别是甲流(占41.26%,59/143)、流感(占18.18%,26/143)和水痘(占16.08%,23/143)。2009年是传染病类突发事件发生的高峰年,发生的事件数占总数的53.15%(76/143);11月是发生的高峰月份,发生的事件数占总数的32.87%(47/143)。传染病类突发事件最常见于学校,占84.62%(121/143);其次为工厂,占8.39%(12/143)。用于评价传染病类突发事件报告质量的39个变量平均得分率85.21%。甲类、乙类、丙类及非法定报告传染病类突发事件报告质量平均得分率分别为93.59%、84.79%、85.54%、85.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得分率最低的3个变量分别为在流行病学调查报告中"建立病例定义"、"有现症人数"和"有首发病例情况描述",得分率分别为2.80%、13.29%和27.27%。结论学校、工厂是东莞市传染病类突发事件发生的重点场所;流感、水痘等呼吸道传染病是东莞市传染病类突发事件的主要病种;东莞市传染病类突发事件报告质量良好。  相似文献   
8.
目的 了解登革热和基孔肯雅热这两种伊蚊传播疾病的流行病学特征和临床特征异同点,为预防控制这两种疾病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和查阅患者就诊资料的方法,搜集东莞市2010年发生的一起登革热和一起基孔肯雅热社区暴发疫情的流行病学特征和临床特征资料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两起疫情共同点为:输入性疫情;发生在夏秋季节;具有一定的家庭聚集性;发生疫情的社区蚊媒密度高;采取以杀灭成蚊和清除伊蚊孳生地为主的综合性防控措施可有效控制疫情;登革热和基孔肯雅热临床表现类似,以发热、疼痛为主.两起疫情的不同点:与登革热暴发疫情相比,基孔肯雅热暴发疫情强度更大、扩散范围更广、家庭聚集性更强,但疫情持续时间短;在临床表现方面,基孔肯雅热患者关节痛、皮疹、肌肉痛的发生率高于登革热患者,而登革热患者头痛、白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的发生率高于基孔肯雅热患者.结论 登革热和基孔肯雅热的流行病学和临床特征类似.但与登革热相比,基孔肯雅热传播能力更强;病人更常见关节痛、皮疹,而白细胞、血小板则多正常.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广东省东莞市手足口病流行病学特征,为控制手足口病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2009-2012年东莞市手足口病疫情资料和实验室检测结果进行描述和分析。结果 2009-2012年东莞市共报告手足口病病例91 238例,重症653例,死亡14例,年均发病率为292.62/10万;各月均有手足口病报告,病例集中在4-7月,呈单峰型曲线;5岁以下儿童占总病例数的95.75%;散居儿童占77.57%,托幼儿童占19.25%;流动人口占61.25%,本地人口占38.75%;聚集病例多发生在托幼机构;普通病例病原体以其他肠道病毒为主,占60.08%;重症病例以EV71为主,占81.48%;死亡病例100%由EV71引起。结论东莞市手足口病发病率有上升趋势,应重点做好手足口病的病原学监测,以及5岁以下散居儿童和托幼机构的防控工作。  相似文献   
10.
2002-2004年东莞市吸毒人群艾滋病监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了解东莞市吸毒人群的HIV感染情况及危险因素,预测艾滋病在吸毒人群中的流行趋势,为制定针对吸毒人群的艾滋病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对2002-2004年在东莞市强制戒毒所戒毒的3 766名吸毒者检测血清HIV抗体,采用统一问卷搜集每名研究对象的人口学及行为学资料.将所有资料输入EPIDATA 3.0,采用STATA 8.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东莞市吸毒人群的HIV感染率为5.47%,男性吸毒人群的感染率高于女性,流动吸毒人群的感染率高于本地吸毒人群,有共用针具吸毒史者的感染率高于无针具共用史者.吸毒者中注射吸毒率为64.29%,注射吸毒者中针具共用率为44.75%.吸毒者中有商业性性行为者占46.55%,其中坚持每次使用安全套者仅占17.46%.东莞市吸毒人群的HIV感染率有逐年上升趋势.结论 东莞市吸毒人群的感染率有较大幅度上升;吸毒人群中存在着共用针具及商业性性行为等危险因素;应在吸毒人群中尽快推广针具交换、美沙酮替代疗法及100%安全套策略等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