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4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7篇
耳鼻咽喉   1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7篇
临床医学   64篇
内科学   1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34篇
外科学   8篇
综合类   13篇
预防医学   3篇
肿瘤学   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背景: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是常见的儿童髋关节发育畸形,该病不同时期的治疗效果不同,早期治疗疗效较好,并发症较少,远期的预后更好,可以减少复发率,减轻经济压力,提高生活质量,所以,临床上对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的早期诊断越来越重要。目的:对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的解剖学改变及影像学表现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方法:以"DDH,Anatomy,X-ray Radiography,CT,MRI,Ultrasound"为英文检索词,"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解剖,X线摄影,CT,MRI,超声"为中文检索词,对PubMed、Springerlink等英文数据库及万方、CNKI等中文数据库进行检索,检索时限为1990年1月至2019年12月,排除与文章研究目的无关及重复性研究,纳入符合标准的55篇文献进行综述。结果与结论:影像学诊断作为一种无创性的检查手段,已经成为诊断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首选的检查方法,而明确其解剖学改变更有助于临床影像学诊断,常规X射线片能够进行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的快速筛查;MRI有助于分辨软组织结构以及骨性结构早期信号改变;三维CT能够多角度评价髋臼骨性结构改变,排除了体位因素造成的遮挡;超声同样能够进行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筛查,并对关节积液更加敏感。所以,不同的影像学检查各有优势,相辅相成,提高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的早期诊断率。  相似文献   
3.
踝关节软骨损伤易致剧烈疼痛而使关节活动受限,早期诊断非常重要。3D-MRI用于诊断踝关节软骨损伤具有较好效能。本文针对3D-MRI诊断踝关节软骨损伤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化学位移水脂磁共振成像的质子密度脂肪分数(PDFF)和同、反相位成像(OP/IP)对胸、腰椎多发性骨髓瘤骨病(MMBD)的诊断价值。方法所有MMBD患者均行脊柱矢状位T1WI、矢状位STIR、矢状位mDxion quant和矢状位mDxion FFE扫描。将正常椎体及良性病变椎体并为非MMBD病变组,MMBD病变椎体为MMBD病变组,分别测量PDFF值和OP/IP值;进行两独立样本t检验,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两参数对MMBD的诊断效能,用Youden指数法计算OP/IP和PDFF的诊断临界值;利用Pearson检验分析两参数的相关性。结果MMBD病变组的PDFF明显低于非MMBD病变组,OP/IP明显高于非MMBD病变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PDFF和OP/IP的诊断界值分别为8.45%和0.66,PDFF的ROC曲线下面积(AUC)(0.969)>OP/IP(0.922),两者的敏感度分别为96.64%和85.71%,特异性分别为96.35%和90.41%。两者的AUC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7)。PDFF与OP/IP呈中度负相关。结论PDFF和OP/IP对于MMBD的诊断均有一定价值,PDFF的诊断效能优于OP/IP。  相似文献   
5.
基于QCT数据无体模CAD股骨颈BMD测量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本研究开展基于QCT数据应用计算机辅助检测系统(CAD)无体模软件对股骨颈骨密度(BMD)测量的研究,对比分析有体模QCT BMD测定方法、DXA方法,旨在能够应用无体模CAD软件开展QCT BMD测量、建立大样本数据库。材料与方法:53例健康志愿者年龄38~70岁,平均57岁。其中男10例,女43例。所有志愿者经胸片、心电图检查及问诊排除有骨质疏松外的其它系统疾病。研究对象均行自第5腰椎至股骨小转子下方(包括双股骨上段)CT扫描(Philips brilliance 64排)。CT扫描时均垫有四标样体模置于体检者骨盆部后方。应用OsteoCAD1.2软件完成无体模竖脊肌组、股内侧肌群组、股外侧肌群组BMD测定,和有体模BMD测定、DXA BMD测定。应用SPSS 10软件分析无体模QCT测定和有体模BMD、DXA BMD测定Linear Regression方法相关分析。结果:无体模竖脊肌组、股内侧肌群组、股外侧肌群组BMD测定结果与有体模BMD测定、DXA BMD测定Linear Regression方法相关分析结果如下:①竖脊肌法测定股骨颈各BMD与有体模、DXA相关性结果:松质骨间的相关系数为0.974,整体骨间的相关系数为0.956,皮质骨间的相关系数为0.904,DXA测量的BMD与两种方法测量的松质骨BMD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906、0.911。②内侧肌群法测定股骨颈各BMD与有体模、DXA相关性结果:松质骨间的相关系数为0.967,整体骨间的相关系数为0.943,皮质骨间的相关系数为0.870,DXA测量的BMD与两种方法测量的松质骨BMD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906、0.868。③外侧肌群法测定股骨颈各BMD与有体模、DXA相关性结果:松质骨间的相关系数为0.976,整体骨间的相关系数为0.955,皮质骨间的相关系数为0.886,DXA测量的BMD与两种方法测量的松质骨BMD的相关系数均为0.906。结论:基于QCT数据应用CAD无体模软件具有与有体模方法和DXA方法相同的测量BMD的能力,其中采用便捷的股内侧肌、股外侧肌作为内部参考具有与竖脊肌相近的结果,能够为医生提供BMD的参考信息,可用于骨质疏松的诊断、健康普查。  相似文献   
6.
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是小儿骨科常见的下肢疾病之一,闭合复位为其最常见的治疗方式,股骨头骨骺的缺血坏死是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闭合复位后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MR灌注成像可发现早期股骨头缺血症状,避免因发现不及时导致的严重后果。作者将探讨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后发生股骨头缺血坏死的原因及股骨头坏死的影像学诊断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7.
背景:采用磁共振灌注成像来研究腰椎放疗后短期内微循环改变的情况,对于研究腰椎微循环特点、制定放疗计划、判断疾病预后等具有重要意义。目的:采用磁共振灌注成像的方法,观察兔腰椎放疗后的急性期微循环改变。方法:将15只家兔随机等分为3组,分别进行腰椎动态对比增强磁共振扫描,24h后进行腰椎局部放疗。在3组家兔腰椎部分分别进行500cGy,1000cGy和1500cGy不同剂量的放疗。放疗7d后,对3组家兔再次进行腰椎动态对比增强磁共振扫描。运用时间-强度曲线分析最大增强值、峰值增强率和增强斜率的变化。结果与结论:500cGy组放疗后最大增强值增加(P<0.05);1000cGy组最大增强值和增强斜率增加(P<0.05);1500cGy组最大增强值、峰值增强率及增强斜率均增加(P<0.05)。结果证实,采用动态对比增强磁共振灌注成像可观察到放疗后家兔腰椎急性期微循环灌注增加,呈剂量依赖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外伤所致膝关节前外侧韧带损伤病人的MR影像特征,并分析其与前交叉韧带撕裂、外侧半月板撕裂及骨挫伤的相关性,为深入研究前外侧韧带对膝关节稳定性的作用提供可靠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17年2月间因外伤进行膝关节MRI检查的320例病人(共321膝)的影像资料。采用美国GE公司生产的Signa HDe 1.5 T MR扫描设备,分别行膝关节斜矢状面T1WI、质子密度加权成像(PDWI)和冠状面、横断面PDWI扫描。根据前外侧韧带的完整性和损伤部位对所有病人进行分类统计。采用独立性卡方检验对前外侧韧带撕裂与前交叉韧带撕裂、外侧半月板撕裂及骨挫伤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全部病人膝关节MR影像均可显示前外侧韧带,显示率为100%。151/321膝(47.0%;95%CI为41.6%~52.5%)存在前外侧韧带损伤,其中累及胫骨部、股骨部及半月板部的分别为97膝、96膝及65膝。前交叉韧带撕裂158膝,外侧半月板撕裂98膝,股骨外侧髁挫伤58膝,外侧胫骨平台挫伤71膝,分别与前外侧韧带撕裂具有相关性(均P0.001)。结论 MRI检查可以很好地显示前外侧韧带解剖及其损伤情况。膝关节前外侧韧带损伤与前交叉韧带撕裂、外侧半月板撕裂及膝外侧骨挫伤具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兔失神经支配缺血后肢急性期毛细血管床血容量(blood volume,BV)动态变化及256层CT灌注成像的评估价值.方法 健康成年大耳白兔40只,采用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联合造模组、缺血组、失神经组和假手术组,每组10只.分别制作右后肢股动脉切除联合股神经离断、单纯股动脉切除、单纯股神经离断及单纯分离股动脉假手术模型.于术后第1、7、14、21和28天行256层CT灌注扫描,计算各组右后肢与左后肢肌肉组织的BV比值(rBV).于术后第14和28天各组采用数字表法随机处死动物4只,分别切取双侧内收肌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计算右后肢与左后肢内收肌毛细血管密度比值(rMVD).各组不同时点rBV采用2×2析因设计方差分析,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rBV与内收肌rMVD的相关性.结果 术后第1天,联合造模组、缺血组、失神经组和假手术组rBV分别为0.31 ±0.15(6只)、0.29±0.12(6只)、0.98±0.08(6只)、0.98±0.07(6只),术后第7天分别为1.69±0.45(5只)、1.63±0.43(6只)、0.99±0.07(6只)、1.00±0.08(6只),术后第14天分别为1.58±0.18(5只)、1.49±0.25(6只)、0.94±0.08(6只)、1.01±0.05(6只),术后第21天分别为1.42±0.41(4只)、1.43 ±0.31(4只)、0.94 ±0.05(5只)、1.02±0.05(5只),术后第28天分别为1.00±0.25(4只)、0.99±0.08(4只)、0.92±0.09(5只)、1.02±0.13(5只),除术后第28天外(F(A)=0.214,P>0.05),缺血因素对灌注参数rBV的影响具有主效应(F(A)值分别为274.268、30.044、65.787、18.886,P值均<0.01),而单纯失神经因素在各时点均未表现出主效应,两因素在各时点均无交互作用.各组rMVD支持上述改变;rBV与rMVD的相关系数为r=0.862(P<0.01).结论 兔后肢缺血后急性期毛细血管床血流灌注表现呈动态变化,合并失神经支配时,并未影响此过程.256层CT可以无侵袭性、半定量评估兔失神经缺血后肢急性期毛细血管床的动态变化.  相似文献   
10.
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方法在放射诊断学教学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医学影像学专业的放射诊断学课程中引入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法(problem-basedlearning,PBL),以问卷调查结果作为评估依据,与传统的以授课为基础的教学法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显示,PBL教学法对学生学科知识的掌握、扩展知识的深度和广度、学习积极性的提高有很大帮助,尤其是对培养自学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效果显著,教学质量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