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1篇
  201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目的:探讨服刑人员与普通群体归因方式与攻击行为的关系,从而为预防犯罪和降低服刑人员攻击行为提供建议。方法:采用个体归因方式自陈式问卷和攻击性问卷(AQ),对广西某监狱66名服刑人员和68名普通群体进行调查。结果:服刑人员相比普通群体倾向于对正性和负性事件均做外在的、不持久的、影响局部的归因(t=-8.83,-8.73,-11.94,-6.69,-2.36,-8.63;P0.05),服刑人员身体攻击、言语攻击、愤怒、敌意得分均高于普通群体(t=21.25,6.38,13.92,12.14;P0.01)。在控制了性别、受教育程度、年龄和家庭居住地影响的基础上,被试类型仍对身体攻击、言语攻击、愤怒和敌意具有独立预测作用(△R~2=0.89,0.51,0.78,0.74;P0.01)。正性事件普遍性归因、正性事件持续性归因、负性事件普遍性归因可有效预测身体攻击54%的变异(F=52.71,P0.01),正性事件持续性归因和负性事件普遍性归因可有效预测言语攻击16%的变异(F=13.44,P0.01),正性事件普遍性归因、正性事件持续性归因和负性事件内外归因可有效预测愤怒41%的变异(F=32.04,P0.01),正性事件普遍性归因、负性事件普遍性归因、正性事件持续性归因可有效预测敌意45%的变异(F=36.76,P0.01)。结论:与普通群体相比,服刑人员存在归因偏差且攻击性更强。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