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2篇
内科学   2篇
特种医学   2篇
综合类   2篇
药学   2篇
  2016年   1篇
  2011年   7篇
  2009年   1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胸部肋骨因其重格组织不同分为膈上肋和膈下肋,胸部外伤常为多发肋骨骨折合并液气胸。普通X线摄影很难将所有肋骨及肺组织同时显示最佳,利用计算机X线摄影术(CR),经过其较完善的后处理功能则能得到更为理想影像效果。为深讨CR技术在胸部外伤中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 总结分析肺内孤立性炎性结节的CT形态学表现和CT灌注成像图像特征,以提高孤立性炎性结节的CT诊断正确率.方法 选取16例经病理证实或经临床短期随访观察病变消失或明显缩小的肺内孤立性炎性结节的高分辨CT影像资料,计算动态增强曲线参数.全部患者均行16层螺旋CT平扫及动态增强扫描.结果 结节最大者直径约2.9 cm,最小者直径约1 cm.结节形态为圆形或类圆形.结节边缘光滑清晰者6例,边缘模糊者10例;4例有浅分叶,余无分叶.所有结节周围均无卫星灶、血管集束,所有结节内均无钙化灶.15例CT灌注成像图像上时间-密度曲线为速升速降型,1例为缓升缓降型.结论 结合CT形态学和灌注成像图像,可明显提高肺内孤立性炎性结节的CT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颅骨原发性血管瘤的CT和MRI表现,提高该病的术前诊断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12例经病理证实的原发性颅骨血管瘤患者的CT和MRI影像特点.12例中男7例,女5例,中位年龄38.5岁(12~65岁).对肿瘤的部位、大小、形态、边缘、CT密度或MRI信号及强化形式进行分析.结果 CT和MRI表现:所有病例均为单发.均表现为颅骨膨胀性骨质破坏,破坏区边缘锐利.CT表现:1例为低密度病变,9例为高、低混杂密度病灶,内可有密集的点、线样高密度骨纹影,表浅者骨针与颅骨表面垂直,深部者骨针呈蜂窝状.MRI表现:1例为长T1,长T2信号,8例为T1WI呈高、低混杂信号,T2WI表现为高信号,增强后无骨针区域病灶明显均匀强化.结论 CT和MRI检查对原发性颅骨血管瘤的诊断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肺淋巴管平滑肌瘤病的CT诊断和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2013年12月本院诊治的5例肺淋巴管平滑肌瘤病患者,均经支气管镜或胸腔镜活检病理证实,分析肺淋巴管平滑肌瘤病的CT特征。结果:肺淋巴管平滑肌瘤病的主要CT表现:双肺广泛分布的囊状透亮影,囊状透亮影大小不等,囊腔壁薄完整,囊壁外可见帖壁的血管影,周围环绕正常肺组织。结论:肺淋巴管平滑肌瘤病的CT表现具有特征性,结合临床可对大多数病例作出正确的诊断。  相似文献   
5.
膝关节为人体中最大、最复杂、活动最多的负重关节,在外伤中通常采用传统X线摄片检查。但在实际工作中有时可能遇到患者有典型的外伤史,症状明显,而X线检查假阴性,实际却有膝关节骨、关节或软组织损伤,需要进行MRI检查。笔者回顾性分析40例膝关节损伤患者的X线及MRI检查资料,旨在提高对膝关节损伤认识。  相似文献   
6.
目的 应用CT灌注成像技术,准确获取SPN的各项灌注参数,为临床对其良恶性鉴别提供依据,方法使用GE16排螺旋CT机对靶层面行同层连续动态增强扫描,并利用灌注软件对扫描数据进行处理,获取SPN的TDC曲线、血流量(BF)、血容量(BV)、平均通过时间(MTT)及表面通透性(PS)等灌注参数.结果 应用本CT灌注成像技术其成功率为88.5%,各项灌注参数均能满足临床.结论 病人的良好配合、造影剂的正确使用、优化的扫描技术及强大的后处理功能是准确获取各项灌注参数的关键,是CT灌注成像对SPN的良恶性进行鉴别的基础.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肺内孤立性结核球的16排螺旋CT动态增强的表现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9例肺内孤立性结核球经CT进行增强前后对病灶进行连续动态扫描,层厚5 mm.结果:9例肺内孤立性结核球中8例强化不明显,其CT强化净值均小于15Hu,平均(10±5)Hu,时间密度曲线为平坦型;1例肺内孤立性结核球呈周边环形强化,其兴趣区(即中央部分)无强化,周边强化部分CT强化值大于15 Hu,平均(23±6)Hu.结论:病灶兴趣区的CT强化净值及时间密度曲线对结核球的诊断有比较重要的提示,16排螺旋CT动态增强扫描可以提高肺内孤立性结核球诊断的正确率,病灶轻度强化、不强化或包膜样强化可提示结核的诊断.  相似文献   
8.
目的总结分析肺内孤立性炎性结节的CT形态学表现和CT灌注成像图像特征,以提高孤立性炎性结节的CT诊断正确率。方法选取16例经病理证实或经临床短期随访观察病变消失或明显缩小的肺内孤立性炎性结节的高分辨CT影像资料,计算动态增强曲线参数。全部患者均行16层螺旋CT平扫及动态增强扫描。结果结节最大者直径约2.9cm,最小者直径约1cm。结节形态为圆形或类圆形。结节边缘光滑清晰者6例,边缘模糊者10例;4例有浅分叶,余无分叶。所有结节周围均无卫星灶、血管集束,所有结节内均元钙化灶。15例CT灌注成像图像上时间一密度曲线为速升速降型,1例为缓升缓降型。结论结合CT形态学和灌注成像图像,可明显提高肺内孤立性炎性结节的cT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9.
肺部孤立结节(SPN)的种类较多,其中大部分为肺癌,区分其良恶性是临床的主要目的,也是诊断的难点[1],MSCT灌注成像作为一种新的功能成像技术已成为对SPN进行研究的热点.本文对53例SPN病例的MSCT灌注成像的多项灌注参数及拟合时间-密度曲线(TDC)进行分析研究,旨在探讨MSCT灌注成像在SPN的良、恶性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肺孤立性结节(SPN)的CT灌注特点与病理基础的相关性。方法对43例SPN患者行CT灌注扫描,记录时间一密度曲线(TDC)、净强化值(PH)。采用免疫组化测定微血管密度(MVD)及VEGF表达。结果恶性结节的TDC多为速升缓降型,炎性结节的TDC多为速升速降型;良性结节的TDC多为低平缓型;恶性结节和炎性结节较良性结节有更高的强化峰值。恶性结节和炎性结节的MVD计数较良性结节MVD计数明显增多,恶性结节VEGF表达为阳性,炎性及良性结节多为阴性。结论 SPN的MVD和VEGF表达是CT灌注成像不同表现的病理基础,它们间具有良好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