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2篇
内科学   1篇
综合类   2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3篇
  2024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0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探讨不同中医证型急性脑梗死(ACI)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缺血修饰白蛋白(IMA)水平,并分析其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及短期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2017年6月—2019年12月确诊的ACI患者168例作为观察组,再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80例作为对照组。将观察组根据不同中医证型分为阴虚风动型(46例),风火上扰型(58例),风痰瘀阻型(64例)3个亚组。分别检测各组血清Hcy、IMA水平。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观察组血清Hcy、IMA水平与其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及短期预后的相关性。结果观察组Hcy、IMA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风痰瘀阻型患者Hcy、IMA水平均高于阴虚风动型和风火上扰型(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ACI患者血清Hcy、IMA水平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NIHSS分数)之间均呈正相关(r=0.735,r=0.786,P<0.001)。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ACI患者血清Hcy、IMA水平与短期预后情况(mRS评分)之间均呈正相关(r=0.907,r=0.889,P<0.001)。结论ACI患者血清Hcy、IMA水平升高。各证型中,风痰瘀阻型患者血清Hcy、IMA水平明显高于其他证型。ACI患者血清Hcy、IMA水平与其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及短期预后情况密切相关。血清Hcy、IMA水平可以作为诊断ACI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和短期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蛭芎胶囊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20例急性脑梗死病人临床资料,分为西医组和蛭芎组,各60例。观察两组治疗14 d后临床疗效、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和日常生活能力量表(BI);90 d时电话随访,评价两组相关量表和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将病人分为预后良好组(66例)和预后不良组(54例),分析入院生化指标与急性脑梗死预后不良的因素。结果:治疗14 d后和随访90 d后,两组NIHSS和BI评分均优于治疗前(P<0.001),且蛭芎组NIHSS评分低于西医组(P<0.05);随访90 d后,BI和mRS评分优于西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4 d后和随访90 d后,蛭芎组总有效率均高于西医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预后良好组mRS评分低于预后不良组(P<0.001),且预后良好组里蛭芎组mRS评分优于西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预后良好组中性粒细胞计数与淋巴细胞计数比值(NLR)、超敏C反应蛋白(hs-CRP)、D二聚体(D-D)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  相似文献   
3.
4.
目的:探求针刺三叉神经分布区腧穴对缺血性昏迷大鼠的促醒作用,为临床寻求一种有效的促醒治疗方法。方法:10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醒脑静组、针刺组和醒脑静+针刺组,用改良四血管阻塞法[1]建立大鼠全颅缺血性脑损伤昏迷模型,各组给予不同干预后,通过行为学、长程脑电监测对其促醒结果进行客观评价,寻找昏迷促醒的有效方法。结果:与模型组比较,针刺组和醒脑静+针刺组的行为学评分均明显降低(P均<0.05),醒脑静组、针刺组和醒脑静+针刺组的脑电图分级均明显降低(P均<0.05)。结论:针刺三叉神经分布区腧穴确实具有醒脑开窍的作用,可以使全颅缺血性昏迷大鼠苏醒。  相似文献   
5.
目的:系统评价氯吡格雷联合阿托伐他汀对脑梗死患者炎症反应、血液流变学和凝血功能等指标的影响,为更好地指导临床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检索PubMed、the Cochrane Library、Embase、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知网、维普数据库和万方数据库,收集从建库至2021年11月氯吡格雷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脑梗死的随机对照试验(对照组患者采用氯吡格雷或氯吡格雷+常规治疗,研究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应用阿托伐他汀治疗),应用RevMan 5.4.1软件进行Meta分析及偏倚风险评估,应用GRADE系统进行证据质量评估分级。结果:共纳入24篇文献,研究组患者1 107例,对照组患者1 106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研究组患者的超敏C反应蛋白(MD=-3.25,95%CI=-3.77~-2.73,P<0.000 01)、肿瘤坏死因子α(SMD=-1.31,95%CI=-1.51~-1.11,P<0.000 01)、血浆黏度(MD=-0.42,95%CI=-0.60~-0.24,P<0.000 01)、红细胞聚集指数(MD=-0.82,95%CI=-1.37~-0....  相似文献   
6.
目的 对依达拉奉超适应症用药治疗病毒性脑炎的有效性及安全性进行循证医学评价。方法 检索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维普中文期刊全文数据库(VIP)、万方数据库、the CochraneLibrary、PubMed和Embase数据库中有关依达拉奉治疗病毒性脑炎的随机对照试验(RCT);检索时间从建库至2021年11月3日。利用RevMan 5.4.1软件进行数据分析、Cochrane手册5.1.0风险偏倚评估工具进行偏倚风险评估、GRADE系统进行证据质量评估分级。结果 共纳入14项RCTs,包含1 128例患者。Meta分析显示:试验组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RR=1.20,95% CI(1.14,1.26),P<0.000 01];并且较对照组能显著降低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水平[SMD=-1.73,95% CI(-2.28,-1.18),P<0.000 01]、血清S100B蛋白浓度[MD=-0.11,95% CI(-0.13,-0.10),P<0.000 01]、脂质过氧化物(LPO)浓度[MD=-1.42,95% CI(-1.95,-0.89),P<0.000 01]和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MD=-3.19,95% CI(-7.11,0.73),P=0.11],但血清过氧化氢酶(CAT)浓度[MD=0.98,95% CI(0.66,1.30),P<0.000 01]则显著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或并发症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D=-0.04,95% CI(-0.15,0.07),P=0.51]。GRADE评估为低或极低质量证据,推荐强度为弱推荐。结论 当前证据表明依达拉奉超适应症治疗病毒性脑炎具有一定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但因纳入研究证据等级较低,样本量较少,故此结论仍需要更多高质量、高标准的研究证明。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初发癫(痫)患者与难治性癫(痫)患者血清中蛋白质指纹图谱的差异性,并观察其与难治性癫(痫)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对我院神经内科门诊2008年10月至2010年10月就诊的1653例癫(痫)患者,根据国际抗癫(痫)联盟(ILAE)癫(痫)发作的分类方案,结合中华医学会《临床诊疗指南-癫(痫)病分册》癫(痫)的诊断原则和方法,筛选初发癫(痫)患者20例,难治性癫(痫)患者20例,抽取患者血清标本,用美国Ciphergen Biosystem公司的蛋白质指纹仪及WCX2蛋白质芯片,经蛋白质指纹图谱技术(SEL-DI-TOF-MS)检测两组患者血清的蛋白指纹图谱,比较其间的差异性;并对难治性癫(痫)的蛋白指纹图谱与其预后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在指纹图上,质荷比(M/Z)为11100Da至11900Da之间出现一峰簇样指纹标志,且蛋白峰值大于5%.该质谱峰簇丰度在难治性癫(痫)患者中明显高于初发癫(痫)患者(P<0.01);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难治性癫(痫)患者质谱峰簇丰度与其预后呈负相关(r=-0.528,P<0.01),难治性癫痫预后不良者的丰度明显高于预后良好者(P<0.01).结论:难治性癫(痫)患者血清中有特异性质谱峰簇,且与难治性癫(痫)患者的预后密切相关,提示其可作为难治性癫(痫)病情和预后评估的重要指标,具有一定的临床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随着交通工具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各种脑外伤及脑血管病所致的昏迷发生率呈现逐年增加的趋势,严重影响了人们的生存生活质量,目前已经成为致残、致死率极高原因之一.因此探讨有效的促醒手段已经成为所有医务工作者迫在眉睫的要求.近年来,随着科研和临床工作的全面进展,人们对昏迷的促醒方法有了更深入的研究,现就其促醒的各种方法简要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9.
张春清  温春丽  孟春艳  陈艳梅 《吉林医学》2009,30(12):1192-1192
胎心监护是保护胎儿在整个妊娠期的正常生长发育,及时消除影响胎儿的各种因素,直至足月妊娠能够安全娩出身体健康、智力发育良好的新生儿。本文对胎儿监护的结果及其临床意义进行阐述,探讨胎心监护对分娩方式选择的影响,更好地指导临床。降低产程中新生儿窒息率、新生儿死亡率及新生儿病残率。  相似文献   
10.
背景:心肌梗死的致死率居高不下,是因为包括药物和手术在内的传统治疗方法无法从根本上修复受损的心肌组织,干细胞由于其自我更新和多向分化潜能为解决这一难题提供了可能。目的:运用文献计量学分析归纳干细胞治疗心肌梗死领域近十年的研究进展。方法:检索Web of Science数据库中2012-01-01/2022-12-01发表在SCI-E和SSCI中干细胞和心肌梗死的相关文献,利用EXCEL、CiteSpace和VOSviewer软件对发文量、作者、机构、期刊、国家、关键词等数据进行统计及可视化分析。结果与结论:核心文献共计3 210篇,年发文总量逐年上升;hausenloy,derek j.是发文量最多的作者,中国是发文量最多的国家,第四军医大学是发文量最多的机构,该领域的研究热点正在从细胞实验和动物实验向临床试验方向转变。近十年来,该领域的研究热度较高,仍有较大的发展前景,应促进国际上、机构间的交流学习,进一步挖掘干细胞在心肌梗死治疗领域的作用。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