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2篇
特种医学   3篇
综合类   1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 运用多层螺旋CT探讨降结肠相对左侧肾脏的位置分区与同侧肾筋膜外侧附着类型的相关性。 方法 收集121例行上腹部CT扫描的成人病例的影像学资料并进行回顾性分析,着重观察和记录降结肠相对左侧肾脏的位置分区以及同侧肾筋膜外侧附着类型,并分析二者之间的相关性。 结果 (1)72例的左侧肾筋膜外侧附着类型属于I型,49例的左侧肾筋膜外侧附着类型为II型;(2)降结肠整体走行呈现自左肾前方至左肾侧后方的趋势;(3)左侧肾门水平,降结肠相对左肾的位置分区与左侧肾筋膜外侧附着类型具有相关性(χ2=6.254, P<0.05)。 结论 降结肠相对左侧肾脏的位置分区与同侧肾筋膜外侧附着类型存在相关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成人肾后筋膜解剖分层的CT特点.方法 收集85例急性胰腺炎(AP)患者的临床和影像学资料,观察和分析CT图像上成人的肾后筋膜有无分层及其解剖分型.结果 (1)23例患者的左侧肾后筋膜显示分层,9例患者的右侧肾后筋膜显示分层,8例患者的双侧肾后筋膜均显示有分层;(2)肾后筋膜分层表现为:肾后筋膜全程分层以及单纯肾后筋膜外侧部分分层,其中左侧肾后筋膜全程分层者6例,单纯外侧分层者17例;右侧肾后筋膜全程分层者4例,单纯外侧分层者5例,双侧肾后筋膜全程分层者4例,单纯外侧分层者4例.结论 CT可显示肾后筋膜的解剖分层;肾后筋膜解剖分层分为2种类型,且双侧可不对称.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不同对比剂注射速率对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MSCTA)显示乙状结肠动脉的影响。方法收集68例行下腹部和盆腔MSCTA检查的患者资料并分成A,B两组;其中,A组(注射速率3ml/s)43例,B组(注射速率5ml/s)25例。采用薄层最大密度投影(MIP-thin)及容积再现(VR)技术进行血管重建,观察不同注射速率MSCTA后乙状结肠动脉的显示情况。结果所有病例的乙状结肠动脉主干都能清晰显示,显示率为100.0%,两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两组的VR图像均能清晰显示乙状结肠动脉的主干,但均对边缘动脉及直小动脉显示欠佳。B组MSCTA对边缘动脉及直小动脉的短支、长支显示优于A组。结论 A,B两组均可良好显示乙状结肠动脉主干,B组MSCTA图像对乙状结肠动脉及其分支的显示优于A组。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急性胰腺炎(AP)累及降结肠系膜的CT表现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82例AP的腹部CT资料,并计算AP的改良CT严重指数(MCTSI)评分。结果:(1)82例中,轻度AP 3例(MCTSI为0~2分),中度38例(MCTSI为4~6分),重度41例(MCTSI为8~10分)。系膜密度增加和(或)系膜内血管边缘模糊、不伴系膜内血管周围积液25例,系膜密度增加和(或)系膜内血管边缘模糊、伴系膜内血管周围积液7例。(2)AP累及降结肠系膜受累程度与其MCTSI评分有相关性(r=0.526,P0.01)。结论:AP累及降结肠系膜的CT表现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患者病情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5.
目的人体内较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原发性肿瘤是胶质瘤。胶质瘤早期即可形成无边界浸润性快速生长,为高度侵袭性且易复发的脑肿瘤,故临床治疗效果不佳。近年来,有关胶质瘤的浸润性和瘤周水肿区分界的研究已成为国内外研究、关注的热点。本文就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及弥散张量成像对颅脑胶质瘤的影像学诊断及相关分子生物学基础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影响成人肝脏尾状叶下缘平面门腔间隙(PCS-IHCL)前后径大小的因素。方法 收集2011年1月—2016年7月潍坊医学院附属医院影像中心行腹部增强CT检查无椎体及门腔间隙(PCS)病变的6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35例、女29例,年龄23~64(46.8±10.8)岁。在轴位增强CT图像上,测量PCS-IHCL最小前后径、门静脉最大前后径、下腔静脉最大短径、最大淋巴结前后径、邻近椎体最大横径、肝脏尾状叶最大前后径以及脐部水平的腹壁脂肪厚度,分析PCS-IHCL最小前后径与其他测量数值的相关性,并得出回归方程。结果 在轴位CT图像上,PCS-IHCL最小前后径为(0.345±0.246) cm;门静脉最大前后径为(1.277±0.126) cm,下腔静脉最大短径为(1.633±0.339) cm,邻近椎体最大横径为(4.214±0.455) cm;PCS-IHCL水平,PCS内共有11例显示有13个淋巴结,最大淋巴结前后径为(0.627±0.100) cm。PCS内肝脏尾状叶的最大前后径为(2.325±0.533) cm,脐部水平的腹壁脂肪厚度为(1.594±0.601) cm。PCS-IIHCL最小前后径与性别、年龄、门静脉的最大前后径、下腔静脉的最大短径、最大淋巴结前后径及邻近椎体的最大横径均无相关性(P值均>0.05);与肝脏尾状叶前后径及腹壁脂肪的厚度呈正相关(t=4.649、2.403,P值均<0.05)。以PCS-IHCL最小前后径(^Y)为应变量,以PCS内肝脏尾状叶的最大前后径(X1)、脐部腹壁脂肪厚度(X2)为自变量,得回归方程为:^Y=-0.689+0.180X1+0.122X2,R2=0.472。结论 PCS-IHCL具有自身的解剖特点,肝脏尾状叶的最大前后径和腹壁脂肪含量是影响PCS-IHCL最小前后径的主要因素。在CT图像上注重PCS-IHCL的观察和测量,对PCS内病变及邻近脏器病变的诊断和治疗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