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篇
  免费   0篇
儿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2篇
内科学   16篇
综合类   7篇
  1998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2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3篇
  1978年   1篇
  1975年   2篇
  1974年   1篇
  1965年   3篇
  196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报告3例经纤维胃镜检查始作出诊断的十二指肠钩虫病例,且就其作为诊断依据的形态特征和寄生特性加以描述. 例1 女性,35岁.主诉:上腹隐痛数月。胃镜所见:十二指肠球部见1条红色线样虫体,其口囊叮咬在十二指肠肠粘膜上,即以普通的胃镜活检钳将虫体取出。经鉴定为雌性十二指肠钩虫。  相似文献   
2.
尘螨过敏的测定有许多方法,本文报道皮肤挑刺试验、鼻腔激发试验和测定血清中特异性IgE,三种方法在吸入型哮喘患者中检测的结果。皮肤挑刺试验使用1:100(W/V)粉尘螨粗浸液(蛋白质浓度为每毫升1毫克〕,以风团直径≥0.5厘米或0.4厘米~0.5厘米而伴红晕直径≥2厘米、生理盐水对照无反应者为阳性。鼻腔激发试验用粉尘螨粗浸液1:10万、1:1万和1:1千(W/V)三种浓度依次交替滴入单侧鼻腔中,以出现鼻塞或流涕、打喷嚏和痒感等反应,而生理盐水对照侧无反应者为阳性(1:1千仅有  相似文献   
3.
本药为甲基-6-正-丙氧基苯丙噻唑-2-氨基甲酸酯。它是以吡啶为溶剂由2-氨基-6-正-丙氧基苯丙噻唑和氯甲酸盐制成。从乙醇析出成一种稳定的白色无味粉末,熔点178~180℃,不溶于水,稍溶于大多数有机溶剂。实验以食物量的0.018%~0.037%或50毫克/公斤×5天药量喂小鼠,对拟旋形线虫(Nematospiroides dubius)和鼠管状线虫是  相似文献   
4.
作者用0.1%福尔马林杀死的来自鸡胚成纤维细胞培养的裂殖子(FKM),福氏完全佐剂(CFA)和混悬在Earla缓冲液中的FKM(EBSS)为材料,以肌肉和静脉注射等方法,在白火鸡体上观察疟原虫红外期的免疫性,共进行了三方面的研究:  相似文献   
5.
1962年11月初上海郊区某生产队发生一次哮喘、嗜酸粒细胞增多症的暴发性流行。其特点为。(1)流行时间比较短,病例比较集中;(2)急起发病,件有咳嗽、哮喘等呼吸道症状;(3)嗜酸粒细胞增多;(4)未经特殊治疗,自觉症状均能在短时期(一般为半个月左右)内自行消失。符合上述标准者计71例。本文总结其流行病学调查、临床分析以及病因学调查,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从饲养基和屋尘等孳生场所分离尘螨的方法很多,Wildman陷阱瓶法(The Wildman trap flask)系检验贮藏物内螨类和微小昆虫污染的标准方法,其他还有四氯化碳与乙醚混合液的馏分法、乳酸、二氯甲烷漂浮法和饱和盐溶液漂浮法。上述方法收得的螨会变性,质量很不满意。有些学者  相似文献   
7.
一、某幼儿园全托儿童122人,经7次透明胶纸法检查结果,发现蛲虫感染率为88.5%,其中4~7岁之间的感染率无显著差异,而3岁较低,可能与入园时期短有关(一般不超过二个月)。二、传播途径调查:分别在指甲、卧席和卧室中的灰尘内找到感染性蛲虫卵,而玩具和鼻腔则未查获。三、采用枸椽酸(口派)哔嗪三天疗法,转阴率为71.7%。四、对该园蛲虫感染方式和(口派)哔嗪三天疗法疗效的评价作了讨论。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应用电离辐射研究蠕虫病的免疫不断有报导。在吸虫方面,Stander 和 Fuller(1959)报告以紫外线处理的曼氏血吸虫尾蚴,仍可以侵入宿主但不能发育成熟。Villella 等(1961)以钻~(-60)丙种射线照射曼氏血吸虫尾蚴,剂量在2500~3000rep(伦琴物理当量)之间,感染小白鼠后,虫体的检获率显著减低并可使小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超声波诊断血吸虫病的方法,已为不少医疗单位所采用。据邬氏等报告,对于临床已被确诊的血吸虫病患者,超声波检查出现异常肝波者占84~100%。为了能进一步确定超声波对血吸虫病诊断的价值起见,作者在动物体上探讨了血吸虫病所产生的异常肝波与肝脏病变之间的关系,以及与粪检方法阳性出现日期的早晚作了比较。  相似文献   
10.
作者对圣露西恩(St.Lucian)一个2000人口的滨海农村进行了不同年龄组毛首鞭形线虫感染率和感染度的现场调查,共查了231人,收集其中119名感染者的出生年月资料,结合经甲苯达唑治疗前后的粪便虫卵计数(Kato法)以及开始服药后的第3天起连续收集4天的粪便成虫计数,进行观察探讨。结果显示感染率不能反映鞭虫感染的真象,所获曲线自1岁开始急剧上升到4~5岁,其后曲线呈平台型,各年龄组感染率无大差异。感染度则自1岁开始随年龄而升高,其高峰在5~14岁。1~10岁组儿童所淘获虫数占所有有儿童所淘虫数的84%,虫荷/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