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4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探索团体干预是否有助于缓解地震灾区初中生的创伤后应激症状和抑郁症状。方法:在汶川地震发生后6个月,以方便取样的原则选取四川彭州地区某学校初二的2个班级,1个班为对照组(n=38),另1个班为干预组(n=47),对干预组实施以提高社会支持为目标的班级团体干预方案(共2周,每周2次)。用儿童事件影响量表(Children’s Revised Impact of Event Scale,CRIES)和儿童抑郁量表(Children’s Depression Inventory,CDI)进行测量,比较两组在干预前(前测)、干预2周后(后测)及干预结束4个月后(追踪)CRIES和CDI得分的变化。结果:在CRIES得分上,组别和测量时间交互作用显著,前测时两组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2周后,两组的CRIES得分均降低,但干预结束4个月后,干预组得分持续降低,而对照组升高;在CDI得分上,组别和测量时间交互作用不显著。在3个时间点上,干预组得分始终低于对照组,并且两组CDI得分均持续降低,干预组下降程度要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团体干预能够在短期内降低初中生的创伤后应激症状和抑郁水平。在干预结束后较长时间内,干预的作用持续存在。  相似文献   
2.
修订版儿童事件影响量表在地震灾区初中学生中的信效度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研究修订版儿童事件影响量表(Children's Revised Impact of Event Scale,CRIES)在中国地震灾区初中生中应用的信效度。方法:在汶川地震发生6.5个月后,在一般地震灾区方便选取428名11~16岁的初中学生,统一填写了CRIES和儿童抑郁量表(Children's Depression Inventory,CDI)。使用SPSS13.0和AMOS4.0分析量表信效度,并且对四种假设的结构模型进行验证性因素分析。结果:修订版CRIES内部一致性Cronbachα系数为0.724,2周后的重测信度为0.88,各条目与总分之间的相关为0.36~0.58。验证性因素分析结果发现,包含侵入、回避和高唤醒3个相关因素的模型拟合度最高(χ2/df=1.927)。其中侵入和回避2个因素的条目载荷较高(0.40~0.67),高唤醒因子部分条目载荷水平一般(0.40),且其与侵入因素的相关较高(r=0.70)。受试的侵入得分(1.78±1.16)最高,其次为高唤醒(1.63±1.02),回避得分(1.20±1.13)最低。结论:修订版儿童事件影响量表具有良好的信效度,是评估儿童创伤后应激障碍症状的一种较好工具。  相似文献   
3.
目的:考察场依存、场独立个体在羞耻、悲伤记忆上是否存在差异.方法:采用自我报告的方法考察被试的羞耻、悲伤记忆.结果:①在回忆字数、提及他人次数上,情绪与场认知风格出现交互作用.②场依存个体更多的提及情绪性行为、他人在场,但场独立个体更多的报告了他人评价.差异边缘显著.③悲伤回忆中提及情绪词次数显著多于羞耻回忆,且更多的报告事件发生时间.④被试在羞耻回忆中,提及他人多于提及自我,思维中自我少于其他描述中自我.⑤场依存被试悲伤回忆中提及他人次数多于提及自我次数,思维中自我均少于其他描述中自我.⑥悲伤回忆中提到情绪性行为次数、思维句数均多于羞耻回忆.结论:本研究结果支持场独立、场依存者情绪记忆有差别的假设,并且有情绪特定的差异.  相似文献   
4.
中美大学生羞耻体验的异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检验东西方两种文化下羞耻感的异同之处,与理论相结合探索未来对羞耻感的跨文化研究方向.方法:以方便取样,选取在北京大学的美国访问学生进行半结构化访谈,到第8名后不再有新的类别,随后配对选取8名北京大学学生进行相同访谈.将所得内容就羞耻体验中的认知、情感和行为后果进行分类编码和统计.结果:在羞耻感的引发因素上,中美大学生均报告了在学业成就、人际交往、群体、身体和重要他人5种羞耻情境中强度相似的羞耻感;自我、同辈、父母、老师或领导对大学生的期望都会引发羞耻感,群体的期望只引发中国大学生的羞耻感,而美国大学生未提及.羞耻体验过程中,中国大学生比美国大学生报告了更多身体反应(中国被试3类身体反应,21人次,而美国被试仅1类,5人次),并倾向于对羞耻体验做更多的认知加工(人次33:19).在羞耻感的影响力上,两国大学生均报告羞耻感在导致回避行为等负性结果的同时,其最重要的影响在于具有行为促进和约束的正性作用.结论:本研究结果加深了对羞耻感跨文化异同现象的理解,支持自我意识情绪产生模型和自我建构模型.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