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1篇
综合类   2篇
药学   4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CT引导下经皮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脊柱转移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CT引导下经皮穿刺植入^125I放射性粒子治疗脊柱转移瘤的临床疗效、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21例脊柱转移瘤,术前通过放射性粒子治疗计划系统(TPS)制定治疗计划,在CT引导下经皮穿刺椎弓根及椎体侧旁进针,将^125I粒子植入到病灶内,观察疗效和并发症。结果:21例患者疼痛缓解情况:14例显效,5例有效,2例无效,有效率为83.2%。平均术后3~7d疼痛缓解,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CT引导下^125I粒子植入治疗脊柱转移瘤有疗效好,创伤小.并发症少等优点,是一种较好的微创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
胫骨是负重的主要骨,位置表浅,常易发生骨折,交锁髓内钉治疗胫骨骨折具有控制旋转、保持肢体长度、手术创伤小,骨折愈合率高及早期关节锻炼和负重的优点.我院自2002年3月~2006年2月,应用交锁髓内钉治疗胫骨骨折36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氨甲环酸对单侧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隐性失血和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3月-2014年1月在我院就诊的拟行单侧髋关节置换术患者84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2例。观察组切皮前10min按照10mg/kg的剂量静脉滴注氨甲环酸,对照组静脉滴注等量生理盐水。结果术后3d内观察组患者血红细胞比容(Hct)下降幅度小于对照组患者,术后4d观察组患者Hct回升幅度大于对照组患者;观察组患者术前和术后12h纤维蛋白原、PT和APTT与对照组比较,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氨甲环酸可以减少单侧髋关节置换术患者术后隐形失血量,不增加静脉血栓形成例数,值得临床选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严重肘关节创伤后行人工关节置换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该院收治的采用人工关节置换治疗严重肘关节创伤患者11例作为研究对象,观察患者的生化指标、肘关节活动功能以及梅奥(Mayo)评分结果。结果患者均获6~24个月的随访,切口均良好愈合,肘关节屈伸功能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人工关节置换术后5个月患者肘关节活动范围、屈曲角度、伸直角度与术后1个月比较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大于或等于60岁患者术后5个月的肘关节活动范围、肘关节伸直角度与小于60岁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ayo肘关节评分结果显示疼痛、活动范围、稳定性、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于人工关节置换术后1、5个月评分逐渐提高。结论严重肘关节创伤后容易出现畸形愈合、骨不连、肘关节活动障碍以及创伤性关节炎等情况,治疗难度非常高。人工全肘关节置换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治疗效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治疗跟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30例(共36足)跟骨骨折患者采用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治疗。术中侧位C臂监测Bohler角及Gissane角,并于术后6周、1年分别摄片观测Bohler角及Gissane角恢复情况。采用AOFAS评分标准评定足部功能恢复情况。结果 30例术后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2~24个月,平均16个月。优22足,良8足,可6足,优良率达83.3%。结论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治疗跟骨骨折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在CT引导下椎体成形结合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脊柱转移瘤的临床价值.方法 60例溶骨性脊柱转移瘤患者,均在CT引导下行椎体成形结合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应用TPS制定粒子植入计划,保持粒了距脊髓1.0cm以上.经椎弓根注入骨水泥0.5-6cm.CT扫描证实骨水泥无渗漏至椎管内.结果 60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椎体成形结合放射性粒子植入术,经过2-48个月的随访观察,显效32例,有效23例,无效5例,有效率为91.7%.平均术后1-7天疼痛缓解,2个月复查,60例中106个病灶中局部控制74部位;有效控制21部位,进展11部位,总有效率89.6%.无放射性损伤和神经损伤.有8例骨水泥渗漏.随访24个月以上的患者中椎体塌陷的病变部位有增多现象.结论 椎体成形结合放射性粒子治疗脊柱转移瘤,进一步加强了对肿瘤的杀灭作用,同时又增强脊柱的稳定,临床效果优于单一的治疗方法,安全、并发症少,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传统后正中入路与经椎旁肌间隙手术入路在胸腰椎爆裂骨折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2月~2013年2月本院诊治的80例胸腰椎爆裂骨折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A组与B组各40例,A组采用传统后正中入路治疗,B组采用经椎旁肌间隙入路治疗。比较两组手术前后的椎体前缘高度、伤椎Cobb角、腰背痛Denis分级及手术效果。结果两组患者术后1周及术后6个月伤椎前缘高度、Cobb角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0.05),但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少于A组,引流管留置时间及下床活动时间短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患者术后1周及3个月腰背痛Denis分级1级的患者比例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椎旁肌间隙入路与传统后正中入路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均可达到理想的整复效果,但前者对机体损伤小、术后恢复快且患者疼痛轻。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骨痨汤辅助治疗脊柱结核的临床效果,以探讨其临床适用性。方法选择2010年6月~2013年4月于本院就诊的初治型脊柱结核患者60例,采用简单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两组患者均采用相同的基础治疗方法,包括全身抗结核治疗及手术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骨痨汤随证加减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消失时间、血沉及C反应蛋白恢复正常时间、骨性融合时间及治疗后的总疗效。结果治疗组患者治疗后午后潮热、盗汗、局部疼痛等症状消失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血沉及C反应蛋白恢复正常时间早于对照组,达到骨性融合时间明显早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0.0%,对照组为66.7%,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字2=4.8118,P=0.0283)。结论骨痨汤辅助治疗脊柱结核时可以较快地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促进骨骼愈合,适合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