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1篇
内科学   2篇
综合类   7篇
  2005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对印度雕蚀菌在三带喙库蚊幼虫体内的发育进行了观察,表明1龄幼虫可被真菌所感染,菌体在蚊幼虫血腔内随虫体长大和变态而产生大量孢子囊,即完成其孢子增殖阶段,不再继续发育。孢子囊由死亡腐烂的蚊幼虫体释放于水中,在34℃下经8—12h的发育,囊内游动孢子成熟,于适宜条件下经1/2—1h可全部从囊中逸出。游动孢子在水中极为活跃,1h后活力下降,它为感染剑水蚤宿主的感染期。  相似文献   
2.
文摘是论文的内容概述,关键词是主题概念的语言词汇,是文摘中的文摘。选用确切的关键词可使读者一看这几个词汇便可知道通篇文章大概讲什么,它又是文献的检索标识。所以如何标引关键词,用什么词标就显得非常重要了。关键词选得是否得当,关系到该文被检索的概率和该成果的利用率。下面谈谈我做标引工作3年中碰到的问题和体会。  相似文献   
3.
寄生虫学     
0500640 细胞因子表达质粒对恶性疟原虫顶端膜抗原1DNA免疫的调节作用,0500641 恶性疟原虫FCC1/HN株醛缩酶编码区基因的克隆及表达,0500642 伯氏疟原虫青蓠素抗性相关的消减cDNA文库构建,0500643 弓形虫SAG1基因的表达及其诱导的细胞免疫应答,0500644 弓形虫RH株致密颗粒蛋白GRA4基因的克隆与表达。  相似文献   
4.
通过病理组织切片和血淋巴细胞数量的变化观察。结果显示:由于印度雕蚀菌孢子囊的大量感染三带喙库蚊幼虫(蚊幼)而严重破坏了虫体内的脂肪体和降色细胞,大部分脂肪体细胞被耗尽而消失,仅小部分呈现变性,降色细胞亦被破坏消失。对照虫体未显异常。活体血淋巴细胞显示:感染蚊幼的血细胞以初生的小型原血细胞为主,梭形浆血细胞有明显增高。提示:影响蚊幼发育、变态和死亡的原因,主要是由于真菌的大量繁殖破坏组织和产生的毒素所致。  相似文献   
5.
医学文摘的著录要具备四要素:目的、方法、结果、结论。如何根据四要素高度概括、精简扼要、突出重点、不加评论,是文摘著录的关键。而现今的文摘(一次文献和二次文献)还有相当一部分不太规范,值得商榷。为了规范文摘的著录,提高文摘的质量,罗列了一些不足之处,以期引起作者、文摘员和编辑的注意。  相似文献   
6.
发现人体蠕形螨已有100多年了,但对该螨的致病性,至今仍有争论。为了解蠕形螨感染的酒渣鼻患者的免疫功能状态,我们自1985年起,对曙光医院皮肤科门诊病人中有人体蠕形螨感染的酒渣鼻患者,作了血清IgE检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作者观察寄生于三带喙库蚊幼虫体内的印度雕蚀菌的生态因素。结果表明该菌游动孢子由成熟孢子囊中逸出及逸出后在水中的活力可受温度、水质等因素的影响。在35℃、pH6.5~7.2的蚊幼虫孳生地水中,经18h,游动孢子的逸出率达100%,在水中活力也强。低温、高温、水的清洁度、水中含氧量及光照等因素均可影响游动孢子的逸出。生理盐水可抑制游动孢子的活力及逸出。  相似文献   
8.
作者对114例在临床上反复发作的毛囊虫皮炎和酒渣鼻等病人眼睑和鼻进行螨检。结果表明:病人对螨的感染率为94.7%,其中眼睑中查见有螨寄生的阳性感染率达44.7%有黑色颗粒(蠕形螨的新陈代谢产物所致的异物反应)者为32.5%;而健康对照组的螨感染率为35%,其中眼险中有螨寄生或有黑色颗粒的达16.3%。病人眼睑蠕形螨的感染率高,可造成病人鼻,颜面等部位对螨的重复感染,是导致酒渣鼻等疾病复发的病因之一。  相似文献   
9.
印度雕蚀菌感染三带喙库蚊幼虫病理组织和血淋巴细…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通过病理组织切片和血淋巴细胞数量的变化观察。结果显示:由于印度雕蚀菌孢子囊的大量感染三带喙库蚊幼虫(蚊幼)而严重破坏了虫体内的脂肪体和降色细胞,大部分脂肪体细胞被耗尽而消失,仅小部分呈现变性,降色细胞亦被破坏消失。对照虫体未显异常。活体血淋巴细胞显示:感染蚊幼的血细胞以初生的小型原血细胞为主,梭形浆血细胞有明显增高。提示:影响蚊幼发育、变态和死亡的原因,主要是由于真菌的大量繁殖破坏组织和产生的毒素  相似文献   
10.
印度雕蚀菌感染三带喙库蚊幼虫的组织化学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采用组织化学技术,对印度雕蚀菌感染的三带喙库蚊幼虫的糖原、蛋白质、核酸(DNA、RNA)进行显微摄影及组成定量的图像分析。结果表明感染的幼蚊组织中糖原、蛋白质、核酸的含量均明显地较正常的幼蚊为少,灰度定量测定也表明两组幼蚊之间的差别非常显著。提示该菌感染对幼蚊上述生化成分有明显的影响,可能是其对幼蚊致病的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