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2篇
综合类   1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探讨社交技能训练对青少年和成人孤独症谱系障碍(ASD)患者社会交往障碍的疗效。方法:入组符合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5版(DSM-5)ASD诊断标准的12~30岁被试44例,分为训练组(n=22)和对照组(n=22)。对训练组进行为期14周的社交技能训练,训练前(基线)和训练结束(终点)时,对两组患者进行异常行为量表(ABC)和社交反应量表(SRS)的评定以及心理推理任务和执行功能测查任务的评估。结果:训练组终点的ABC总分和社会退缩因子分,SRS总分和社交知觉、社交认知、社交沟通因子分均低于基线(均P<0.05),心理推理的二级错误信念任务的通过率高于基线(P<0.05),执行功能的Rey复杂图形记忆任务中的延迟记忆结构分、延迟记忆细节分高于基线,连线测验中的数字字母连线时间、B测验完成时-A测验完成时短于基线(均P<0.05)。而对照组在终点时,除ABC社会退缩因子外,其余上述项目与基线时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社交技能训练能够有效改善青少年和成年ASD患者的整体症状和社会交往障碍,还能有效提高青少年和成年ASD患者的心理推理能力和执行功能。  相似文献   
2.
背景 刻板重复行为是孤独症患儿核心症状之一,与孤独症患儿的康复治疗和预后密切相关。国外研究发现认知灵活性和抑制控制能力可能与刻板重复行为的严重程度有关,而国内相关研究报道较少。积极探讨刻板重复行为的发生机制对研究更为有效的孤独症治疗干预方法,从而改善孤独症患儿的预后具有重要意义。目的 探讨高功能孤独症(HFA)患儿刻板重复行为与认知灵活性和抑制控制能力之间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4年10月—2016年10月于北京大学第六医院门诊就诊的HFA患儿46例为研究对象,对所有被试进行认知灵活性(连线测验)、抑制控制能力(Stroop色词命名测验)检查,同时进行HFA谱系障碍筛查问卷(ASSQ)和异常行为量表(ABC)评定,分别对ASSQ局限性和重复行为因子和ABC刻板行为因子得分与连线测验和Stroop色词命名测验结果进行Spearman秩相关分析与多重线性回归分析。结果 Spearman秩相关分析显示,ASSQ条目9得分与B测验数字字母连线错误数呈正相关(P<0.05);ASSQ条目10得分与(3试)色字命字时间呈负相关(P<0.05);ASSQ条目18得分与B测验数字字母连线时间、B测验完成时间-A测验完成时间、(2试)色块命色时间、(3试)色字命字时间、(4试)色字命色错误数、颜色干扰时间呈正相关(P<0.05);ASSQ条目22得分与B测验数字字母连线错误数、(3试)色字命字错误数呈正相关(P<0.05);ASSQ条目23得分与(1试)汉字阅读时间、(2试)色块命色时间、(4试)色字命色时间、字义干扰时间呈负相关(P<0.05)。ABC条目17得分与B测验数字字母连线错误数呈正相关(P<0.05);ABC条目27得分与(1试)汉字阅读错误数、(3试)色字命字错误数呈正相关(P<0.05);ABC条目49得分与(1试)汉字阅读错误数、颜色干扰时间呈正相关(P<0.05);ABC刻板行为因子得分与B测验数字字母连线时间、B测验数字字母连线错误数、B测验完成时间-A测验完成时间呈正相关(P<0.05)。多重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连线测验中B测验数字字母连线错误数与ASSQ局限性和重复行为因子得分有回归关系(β=0.302,β'=0.397,t=2.330,P=0.027);Stroop色词命名测验中颜色干扰时间与ABC刻板行为因子得分有回归关系(β=0.162,β'=0.366,t=2.152,P=0.040)。结论 HFA患儿刻板重复行为与认知灵活性和抑制控制能力相关。认知灵活性越差,刻板重复行为越严重;抑制控制能力与刻板重复行为间存在复杂而矛盾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孤独症谱系障碍(ASD)儿童的健康同胞(ASD-Sibs)的社会交往能力特点,并探索ASD-Sibs是否存在更广泛的孤独症表型。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方法,入组年龄组间匹配的5.5~18岁的符合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5版(DSM-5)ASD诊断标准的儿童51例,ASD-Sibs 51例,以及非ASD-Sibs的正常儿童(TD)53例,采用社交反应量表(SRS)对所有被试的社会交往能力进行评定。结果:ASD-Sibs组和TD组SRS总分及社交知觉、认知、沟通、动机和孤独症行为方式5个因子分均低于ASD组(均P<0.001);ASD-Sibs组SRS总分、社交知觉及社交认知因子分均低于TD组(均P<0.05),两组间社交沟通、社交动机和孤独症行为方式因子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男性被试中,ASD-Sibs组与TD组SRS总分及各因子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并均低于ASD组(均P<0.001)。结论:本研究显示孤独症谱系障碍儿童健康同胞的社会交往能力无异常,不支持其存在社会交往能力损害的更广泛孤独症表型的假说。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