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2篇
神经病学   7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5篇
眼科学   2篇
药学   1篇
肿瘤学   1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研究应用改良式体位垫降低神经外科俯卧位手术压力性损伤发生的效果。  方法  将2017年9月至2019年3月于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外一科就诊,并确诊为后颅窝肿瘤需要手术切除肿瘤的58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排除标准排除14例不符合该研究原则的患者,纳入44名患者作为该项研究对象,将2017年9月至2018年6月的21例实施后颅窝肿瘤切除而采用俯卧位手术患者设为对照组,采用传统俯卧位方式,运用弓背架进行,头部用三钉头架固定。将2018年6月至2019年3月的23例实施后颅窝肿瘤切除而采用俯卧位手术患者设为实验组,在对照组方法的基础上,实验组摒弃弓背架,采用改良的体位垫进行俯卧位翻身。比较2组患者压力性损伤发生例数、发生率、发生部位数量、程度。  结果  实验组患者PI的发生例数为2 例,发生率为8.69%,发生部位数为11,> NPUAP Ⅰ期例数为0例,与对照组相比压力性损伤发生率明显减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结论  改良式体位垫运用一种仿绸合成织物技术(silk-like synthetic fabric technology)显著降低了压力性损伤的发生率,值得在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2.
1病历摘要(图1)男,因颜面及四肢末端肥大5年,突发剧烈头痛10h入院。既往史:诊断垂体腺瘤5年未治疗;高血压病史3年,最高达170/110mmHg;  相似文献   
3.
垂体Rathke囊肿(拉克氏囊肿)是来自颅颊囊的胚胎残余组织,临床上报道很少。1913年Goldzieher首次报道垂体Rathke囊肿,北京协和医院自1991年到1996年报道22例。我科自2003年8月到2006年1月经唇、鼻蝶入路手术切除及病理证实垂体Rathke囊肿共3例,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老年颅内前循环小动脉瘤(≤5 mm)的临床特征、动脉瘤形态学特征及其参数对小动脉瘤破裂的影响。方法 收集2016年1月—2018年11月在昆医附一院就诊的202例前循环小动脉瘤患者的临床及动脉瘤影像学特征资料,所有患者均在院内外行全脑血管造影(DSA)检查明确诊断,分为破裂组(135例)和未破裂组(67例)。采用单因素、多元Logistic回归及ROC曲线分析患者的临床及动脉瘤形态特征。结果 前循环小动脉瘤破裂组与未破裂组间比较,收缩压、舒张压、血糖、动脉瘤位置、带有子囊、形状不规则、 AR、 SR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收缩压、血糖值、带有子囊、不规则形、 AR、 SR为破裂的独立危险因素。ROC曲线显示,血糖最佳预测值为5.55 mmol/L(曲线下面积:0.674, 95%CI:0.586~0.761)、收缩压最佳预测值为130 mmHg(曲线下面积:0.707, 95%CI:0.634~0.780)、 AR最佳预测值为1.13(曲线下面积:0.621, 95%CI:0.540~0.703)、 SR最佳预测值为1.2...  相似文献   
5.
1 病例资料 患者女性,34岁,主诉月经紊乱6月、停经伴泌乳3月,于2008年3月18号入院。6月前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月经量减少,月经周期紊乱等症状,无痛经和白带增多,外阴无瘙痒,无头痛、呕吐,无视力下降和视野缺损等症状。  相似文献   
6.
【摘要】目的:探讨高分辨率对比增强锥形束 CT(VasoCT)在评估颅内动脉支架植入术后支架贴壁、内膜增生及支架内血栓情况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搜集2019年11月至2021年10月在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因颅内动脉瘤行支架植入治疗术后3个月复查患者共32例,对比分析三维DSA、常规XperCT、VasoCT及VasoCT结合去金属伪影(MAR)技术对支架植入后支架贴壁、内膜增生及支架内血栓的显示情况,结果由2位神经介入医师对图像质量进行综合量化评分。结果:32例患者共植入34枚支架,单纯Pipline支架植入23例(双支架植入2例),Pipline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动脉瘤患者7例,LVIS及Solitaire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各1例。所有患者术后3个月均成功进行随访。VasoCT在评估支架贴壁、内膜增生、支架内血栓等方面优于三维DSA及常规XperCT(P<0.001)。VasoCT结合去金属伪影(MAR)技术可更清晰显示支架与弹簧圈、靶血管的关系。结论:VasoCT能清晰显示颅内支架贴壁、内膜增生及支架内血栓情况;对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动脉瘤患者,VasoCT结合MAR技术评估支架情况具有独特优势。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缺血性脑血管病(ischemic cerebrovascular disease,ICVD)患者CYP2C19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NP)与临床特征、治疗效果之间的关系。为脑血管疾病患者服用抗血小板药物的个体化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外科2015年1月—2017年4月间完善CYP2C19(*2、*3、*17)基因检测的153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分别按每个基因位点基因检测的结果分为突变组及非突变组,分析CYP2C19基因各位点突变与患者临床特征、缺血性脑血管病发病及服药后发生缺血事件的关系。结果本组153例患者中,男70例(45. 8%),女83例(54. 2%),平均年龄(53. 2±11. 6)岁; CYP2C19(*2、*3、*17)各位点基因型突变的频率分别为53. 6%、9. 2%及2. 0%。CYP2C19*2位点突变与非突变组患者的吸烟、饮酒比率及血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含量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5-0. 01); CYP2C19*3位点突变与非突变组患者的血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含量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05)。CYP2C19 3个位点突变与与非突变组患者发生ICVD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0. 05)。CYP2C19*2位点突变患者服药后的缺血事件发生率比非突变患者明显增加(P 0. 05)。结论患者是否患有ICVD与CYP2C19(*2、*3、*17)基因位点多态性无明显关系;抗血小板治疗后是否发生缺血性事件与CYP2C19*2基因位点突变有关。因CYP2C19*2基因的突变率较高(本组患者达53. 6%),建议患者服抗血小板药前先行基因检测,以避免可能预后不佳。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三甲医院联合基层医院对恢复期脑卒中患者干预治疗的模式及其效果.方法 选择2015年3月至2017年2月经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康复科治疗出院后脑卒中患者119例, 随机分为联合治疗组61例和对照组58例, 接受不同模式康复治疗6个月, 采用FMA和BI指数评定康复效果.结果 2组患者治疗后, FMA和BI指数较治疗前均明显改善 (P<0.05) , 联合治疗组的改善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 (P<0.05) .结论三甲医院联合基层医院对患者进行管理的康复模式更有利于脑卒中患者的康复,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动脉粥样硬化是由单核细胞、淋巴细胞黏附并激活内皮细胞所导致的一种慢性炎性疾病。动脉粥样斑块的形成过程,是以低密度脂蛋白为主的各种脂质成分在血管内皮下聚集,继而白细胞渗出、泡沫细胞形成、血管平滑肌增生以及大量结缔组织形成的病理过程。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甲状腺激素受体β1(TRβ1)和非典型脑膜瘤的关系及其作用。方法通过real-time PCR和免疫组化分别对良性脑膜瘤和非典型脑膜瘤中的TRβ1进行检测;同时我们在体外进行原代脑膜瘤细胞培养,并通过MTT检测TRβ1对非典型脑膜瘤细胞的影响。结果TRβ1 mRNA在非典型脑膜瘤中的表达低于良性脑膜瘤,没有统计学意义(P 0.05);但TRβ1阳性细胞在非典型脑膜瘤为平均40.75个/mm~2低于良性脑膜瘤93个/mm~2,有统计学意义(P 0.05)。而在体外实验中,T3干预可有效抑制非典型脑膜瘤细胞的增殖,在浓度为20 ng/ml时MTT OD值由对照组0.24±0.028下降到0.17±0.008,抑制作用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而在siRNA沉默TRβ1蛋白的表达后,可有效减弱T3对细胞的抑制作用。结论 TRβ1在非典型脑膜瘤上的表达下降,在被其配体T3激活后可有效抑制非典型脑膜瘤细胞增殖。提示TRβ1可能在非典型脑膜瘤的发生及生长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