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4篇
临床医学   2篇
综合类   5篇
预防医学   1篇
中国医学   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应用声触诊量化技术(virtual touch quantification,VTQ)联合常规二维超声评估乳腺结节的硬度,探讨其在乳腺肿瘤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对本院2016年5月至2017年11月50例女性患者共62个病灶,行常规超声检查及VTQ,对所有的结节采用乳腺BI-RADS评分标准进行分类评估,以最终病理诊断为金标准,比较常规二维超声和VTQ联合二维超声诊断乳腺良恶性肿瘤的灵敏度及特异度。结果以VTQ方法测评,恶性肿瘤的SWV值显著高于良性结节的SWV值(P0.05)。绘制ROC曲线,得出SWV诊断临界点为2.88m/s。VTQ诊断乳腺结节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79.4%和72.1%,二维超声在乳腺良恶性肿瘤鉴别中的敏感性及特异性分别为76.8%和73.4%,VTQ联合二维超声在乳腺良恶性肿瘤鉴别诊断中的敏感性及特异性分别为83.4%及82.6%,两组数据对比,VTQ联合二维超声较单独使用一种诊断技术对乳腺结节良恶性的诊断灵敏度、特异度较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VTQ联合二维超声在乳腺肿瘤的鉴别诊断中具有一定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 通过观察针刺对大脑中动脉阻塞再灌注(MCAO/R)大鼠海马区Beclin-1和Bcl-2表达的影响,探讨针刺降低脑缺血再灌注损伤(CIRI)后细胞凋亡与恢复Beclin-1和Bcl-2平衡有关的机制。。方法 80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Normal组)、假手术组(Sham组)和造模组。造模组再随机将模型成功大鼠分为模型组(MCAO/R组)、依达拉奉组(ED组)和针刺组(AC组)。AC组针刺大椎、百会、水沟穴进行干预,每12 h1次,共3次;Sham组、MCAO/R组和ED组只捆绑不针刺;其中AC组、MCAO/R组、Sham组大鼠腹腔注射生理盐水(5mg/kg),ED组腹腔注射依达拉奉(5mg/kg),每12h1次,共3次。使用改良Garcia神经功能评分评估神经损伤程度、TTC染色法观察脑梗死体积,免疫组化法检测缺血侧海马组织Bcl-2、Bax表达水平,Western Blot法检测自噬相关蛋白Beclin-1表达,TUNEL染色法检测缺血侧脑组织细胞凋亡。结果 再灌注后0 h,与Normal组和Sham组比较,MCAO/R、ED和AC组的Garcia神经功能评分显著降低(P&...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针刺干预72 h后脑缺血再灌注损伤(CIRI)大鼠缺血侧海马区miR-29a-3p、miR-29b-3p的表达,探讨针刺促CIRI修复的机制。方法 3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和针刺组,每组10只,造模组大鼠使用线栓法制备CIRI模型,假手术组只剥离血管不插入线栓;假手术组和模型组只捆绑不针刺,针刺组捆绑后针刺“大椎”“百会”“水沟”穴,一天治疗两次,共治疗7次。采用Garcia评分法对神经功能进行评定,TTC染色法检测脑梗死面积比,qRT-PCR法检测缺血侧海马区miR-29a-3p、miR-29b-3p的表达。结果 干预前与假手术组比较,造模组Garcia评分显著降低(P<0.01),脑梗死面积比显著增加(P<0.01),患侧海马区miR-29a-3p、miR-29b-3p表达量降低(P<0.05,P<0.01);干预72h后与模型组比较,针刺组Garcia评分明显上升(P<0.01),脑梗死面积比显著下降(P<0.01),患侧海马组织miR-29a-3p、miR-29b-3p的表达量明显增加(P<0.01)。结论 针刺...  相似文献   
4.
江姗姗 《基层医学论坛》2016,(34):4817-4818
目的 探讨儿童热性惊厥的临床特点及相关因素,为临床治疗提供思路.方法 分析116例热性惊厥患儿的惊厥发作类型、程度、体温、脑电图及围生期异常等相关因素.结果 惊厥的发病率在单纯型组显著高于复杂型组、首发组显著高于复发组、体温≥38.5℃显著高于体温<38.5℃、伴有脑电图异常或有围生期异常的复杂型组显著高于单纯型组.体温<38.5℃组内,复杂型组显著高于单纯型组且惊厥复发组显著高于首发组.复杂型组内惊厥复发显著高于首发.结论 儿童热性惊厥以单纯型、首发为主,高热时易出现.复杂型惊厥与低热惊厥、脑电图及围生期有异常相关;其复发还与低热惊厥、复杂性惊厥、脑电图有异常相关.  相似文献   
5.
6.
目的:观察针刺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CIRI)大鼠缺血侧海马组织circRNA_011989和circRNA_009775表达的影响。方法:以SD大鼠为受试对象,通过线栓法制备CIRI模型,通过针刺(AC)手段进行治疗。采用Garcia评分法对大鼠神经功能进行评定,TTC染色法检测脑梗死体积比,运用靶点预测网站预测circRNA_011989、circRNA_009775结合的miRNAs及对应mRNAs,并采用Cytoscape构建circRNA-miRNA-mRNA共表达网络,通过qRT-PCR法检测缺血侧海马区circRNA_011989、circRNA_009775、miR-466b-5p、miR-3065-3p、Rims1、Slc30a3的表达。结果:与CIRI组相比,CIRI+AC处理组大鼠Garcia评分明显增加(P<0.01),梗死区体积缩小,患侧海马区circRNA_011989、circRNA_009775、Rims1、Slc30a3表达上调(P<0.05,P<0.01),miR-466b-5p、miR-3065-3p表达下降(P<0.05)。...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针刺调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缺血侧海马区circRNAs的表达,为针灸临床治疗脑缺血提供一定的实验理论依据。方法 24只健康成年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针刺组、模型组、假手术组,每组8只。使用线栓法制备大鼠大脑中动脉闭塞再灌注模型(middle cerebral artery occlusion/reper-fusion, MCAO/R),针刺组大鼠捆绑后,选取大椎、百会、人中穴进行针刺处理,每隔15 min行针1次,留针30 min,每间隔12 h进行1次,连续进行7次;模型组、假手术组只捆绑,不做其余处理。干预前及干预72 h后,行Garcia神经功能评分;干预72 h后,行脑TTC染色观察脑梗死面积比,采用circRNAs基因芯片检测缺血侧海马区circRNAs表达谱。结果 (1)干预前:与假手术组比较,针刺组、模型组大鼠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显著下降(P<0.01)。干预后:与假手术组比较,针刺组、模型组大鼠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显著下降、脑梗死面积比增加(P<0.01);与模型组比较,针刺组大鼠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升高、脑梗死面积比减少(P<0.05)。(2)circ...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2型糖尿病患者正中神经的回声强度及截面积,探索其诊断远端对称性多发神经病变(DSPN)的价值。 方法选取2019年6月至2020年6月在黄山市人民医院内分泌科住院的2型糖尿病患者67例,糖尿病不伴DSPN组25例(疑似组)、糖尿病伴DSPN组42例(确诊组),选取同期健康志愿者25名为对照组。应用高频超声测量非惯用手正中神经5个不同位点(MN1~5)的截面积。通过Image J软件导入超声图片,对神经内低回声区所占面积百分比进行计算。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3组间正中神经截面积和神经内低回声区所占面积百分比的差异,组间两两比较采用LSD-t检验;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评价2型糖尿病患者正中神经的截面积与神经内低回声区所占面积百分比的相关性。绘制神经内低回声区所占面积百分比诊断DSPN的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 结果3组间正中神经截面积、神经内低回声区所占面积百分比总体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确诊组各位点神经截面积均大于对照组[MN1:(9.43±1.79)mm vs(7.23±1.22)mm;MN2:(10.07±1.74)mm vs(7.49±1.30)mm;MN3:(7.61±1.23)mm vs(5.94±1.03)mm;MN4:(7.15±1.03)mm vs(5.24±0.69)mm;MN5:(13.51±2.85)mm vs(11.03±1.78)mm],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t=5.843、6.701、5.816、7.597、4.110,P均<0.001);确诊组各位点神经低回声区所占面积百分比均大于对照组[MN1:(66.61±5.17)% vs(54.66±3.39)%;MN2:(63.50±6.46)% vs(53.91±3.09)%;MN3:(58.16±4.20)% vs(49.61±2.64)%;MN4:(54.84±4.94)% vs(45.63±4.08)%;MN5:(59.42±4.79)% vs(55.06±3.44)%],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t=9.209、6.835、8.266、8.284、3.949,P均<0.001)。以55.64%为截断值时,MN2位点处神经内低回声区所占面积百分比诊断DSPN的特异度最高为91.0%,敏感度为76.0%,曲线下面积为0.889。MN1、MN2、MN3、MN4位点处的截面积与神经内低回声区百分比存在正相关关系(r=0.442、0.554、0.387、0.463;P均<0.01),其中MN2位点处的相关性最高。 结论2型糖尿病伴有DSPN患者的正中神经弥漫性增粗,神经内低回声区占比增大,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辅助早期诊断DSPN。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与斑块发生率对冠心病患者的诊断价值。方法:用彩色多普勒超声仪检测36例冠状动脉单支病变及34例双支以上病变组和50例正常对照组的颈动脉IMT和斑块发生率,分析并比较三组之间存在的差异。结果:颈动脉IMT及斑块发生率与各组间均有显著差异。单支病变组及双支以上病变组冠心病患者颈动脉IMT和斑块发生率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均增高,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双支以上病变组冠心病患者颈动脉IMT和斑块发生率显著高于单支病变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冠状动脉病变与颈动脉IMT变化及斑块发生率有一定的关联性,通过检测颈动脉IMT及斑块发生率可以预测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对疑有冠心病的患者具有较好的筛选及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10.
明确《行针指要歌》中“或针吐,中脘气海膻中补”治疗反胃吐食,噎膈呃逆等脾胃疾病的作用机制及选穴依据,为临床治疗脾胃疾患提供参考;从三焦气机理论、经络腧穴理论及治未病理论探析其理论依据。膻中穴为八会穴之气会,与全身气机紧密相关;中脘穴为八会穴之腑会、胃之募穴,可调脾胃气机;气海穴为元气生发汇聚之所,可治一身气疾;三穴同用可顾护胃气,使脾升胃降,气机通畅,针对反胃吐食、噎膈呃逆、慢性胃炎等脾胃疾病有较好的疗效。并引用杨继洲和石学敏的古今医案,论证可通过调理气机来治疗临床脾胃病症;根据以上理论探讨,“或针吐,中脘气海膻中补”中选穴及配穴方法切实可行,可灵活运用于临床上的脾胃疾患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