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3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4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3篇
药学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背景:对于压缩程度大于1/3的严重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理想的治疗方法是微创内固定,其具有良好的生物力学性能,且植骨可靠,在达到伤椎复位、植骨与稳定目的的同时,尽可能地保留了脊柱运动单位和正常生理功能,从而减轻临近节段退变。目的:研制一种内镜下经椎体侧方入路复位单椎体内植入器,评价其应用于胸腰椎压缩性骨折中的生物力学性能。方法:根据成人胸腰椎椎体的解剖学测量数据研型号的单椎体内植入器。选取6具成人新鲜胸腰椎尸体标本,制作L1压缩性骨折模型,分为对照组、骨折损伤组、单椎体内植入器组、AF复位内固定组及前路钢板内固定组,分别进行三维运动范围实验。结果与结论:生物力学测试表明,单椎体内植入器组在胸腰椎前屈及左右侧屈方向上与AF内固定组及前路钢板组运动范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但在后伸及左右旋转方向上运动范围增大,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果可见单椎体内植入器设计新颖,在前屈及左右侧屈方向具有较好的生物力学性能,但在后伸及旋转方向缺乏稳定性,需加以改进或辅以外固定。  相似文献   
2.
目的 报告桡动脉腕部皮支穿支蒂皮瓣修复手部皮肤软组织缺损的方法及疗效.方法 2008年1月至2011年6月,对15例手部皮肤软组织缺损患者,根据皮肤软组织缺损情况,应用桡动脉腕部皮支穿支蒂皮瓣修复,皮肤缺损面积为2.5 cm×2.8 cm~4.6 cm× 9.5 cm,皮瓣切取面积为2.8 cm× 3.0 cm~ 4.8 cm×9.7cm.结果 术后1例皮瓣出现蒂部卡压症状,经行血管探查、减压术后存活,余14例皮瓣及供区植皮全部存活.随访时间为6~ 12个月,皮瓣外形良好,质地及功能满意.结论 桡动脉腕部皮支穿支蒂皮瓣血管相对恒定,外形美观,手术操作简便,是修复手部皮肤软组织缺损的有效手术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周围神经脂肪纤维瘤的诊治方法.方法 2005年1月至2010年7月,收治周围神经脂肪纤维瘤患者5例,其中单纯正中神经瘤变3例、正中神经合并尺神经瘤变2例、合并巨指1例,采用周围神经松解、瘤段切除、周围神经束间瘤变组织显微切除等手术治疗.结果 术后随访7~24个月,行瘤段病变切除1例术后出现神经支配区感觉缺失;行周围神经松解2例,术后手指麻木症状消失;行周围神经束间显微切除2例,无明显神经支配区感觉缺失.结论 通过CT、MRI、手术观察以及术后肿瘤病理检查可明确诊断周围神经脂肪纤维瘤,但目前治疗手段有限,周围神经束间瘤变组织显微切除是一种在最大限度保存神经功能的前提下可切除较多瘤变组织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胫后动脉内踝上皮支皮瓣修复足跟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2000年7月-2008年3月,我科采用胫后动脉内踝上皮支皮瓣修复各种原因所致足跟部皮肤软组织缺损12例。结果12例皮瓣全部成活,皮瓣面积:5cm×7cm~8cm×14cm。随访6~12月,效果满意。结论胫后动脉内踝上皮支皮瓣血运可靠,穿支点比较固定,手术操作简便安全,且不牺牲重要血管,是修复足跟部皮肤软组织缺损的较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内镜下侧方入路单椎体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压缩性骨折在应用解剖上的可行性。方法随机选取12具脊柱胸腰段保存完整的成人尸体标本,垂直于矢状面将克氏针钻入T11-L4椎体侧方中央,观察脊神经的走行方向、冠状面上各克氏针与其后方经过的上位脊神经的距离、胸腰段椎体节段血管在椎体侧方的走行位置、椎体高度、椎体后缘与腔静脉、主动脉的距离,测量椎体侧方手术安全区。结果冠状面上T10-L3脊神经均走行于下位椎体侧方中线(克氏针)的后方,胸腰段椎体节段性血管紧贴椎体侧方自内上斜向外下走向,本手术路径无法避开,胸腰椎侧方存在手术安全区,左侧手术区较右侧更安全。结论内镜下侧方入路单椎体内固定治疗胸腰椎压缩性骨折在解剖学上是可行性的。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3D打印导板技术辅助寰枢椎后路椎弓根螺钉固定术治疗寰枢椎骨折脱位的可行性及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17年6月长沙医学院附属石门医院,采用3D打印导板技术辅助寰枢椎后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的11例寰枢椎骨折脱位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9例、女2例,年龄52~69岁。寰椎骨折4例,其中前弓骨折2例、前后弓骨折2例;枢椎骨折5例,其中ⅡC型齿状突骨折4例、Hangman骨折1例;寰枢关节脱位2例。术前将患者颈椎CT扫描断层Dicom数据导入逆向工程软件Mimics 17.0,对目标椎体进行分割重建,选取目标椎体后方结构表面形态蒙版扩张,采用布尔运算获得导板模型,分别使用聚乳酸高分子材料和光敏树脂材料3D打印快速成型制作寰枢椎骨折脱位模型以及导板模型。术前利用聚乳酸高分子材料打印的寰枢椎骨折脱位模型进行模拟手术操作,确认导板设计的准确性。光敏树脂材料导板采用环氧乙烷消毒后封装以备术中使用。手术采用常规颈椎后入路切口,术中充分暴露椎体后方表面结构形态,根据术前模拟操作,利用导板辅助置入寰枢椎椎弓根螺钉。记录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术后6个月根据CT扫描判断螺钉与椎弓根位置关系,采用Kawaguchi等方法评价螺钉置入质量;术后1年采用VAS评估患者颈肩部疼痛情况,采用JOA评分评价患者颈髓神经功能情况。结果 11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130.55±18.83)min;术中出血量(266.36±72.43)mL。11例患者共置入44枚椎弓根螺钉,术后6个月采用Kawaguchi等级评价标准评价螺钉置入质量:0级41枚(93.18%),1级2枚(4.55%),2级1枚(2.27%)。所有患者获随访,随访时间12~26个月,平均17.18个月。随访期间无切口感染、脑脊液漏等并发症出现。术后1年患者颈肩部疼痛VAS(1.00±0.77)分,明显低于术前的(7.91±1.04)分;颈髓神经功能JOA评分(13.45±1.69)分,明显高于术前的(8.18±1.17)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020、14.685,P值均<0.05)。结论 3D打印导板技术辅助寰枢椎后路椎弓根螺钉固定术治疗寰枢椎骨折脱位,可降低寰枢椎椎弓根螺钉置入的手术难度,提高置钉精准度,安全有效,可获得良好的近期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7.
背景:符合微创治疗原则的髓内固定锁骨骨折的方法成为广大学者研究的重点,目前较多采用克氏针髓内穿针治疗锁骨中段骨折,但效果均不理想.目的:测量分析成人锁骨解剖结构相关数据,研制一种新型成人锁骨中段骨折内固定的髓内钉,并探讨其优缺点.方法;通过对40根成人锁骨以及5具新鲜尸体标本相关数据测量,设计出新型锁骨髓内钉.采用双螺纹克氏针髓内穿针,含内螺纹自攻自钻空心螺钉(内六角)固定双螺纹克氏针两端以达到固定锁骨中段骨折的要求.结果与结论:锁骨全长为(14.85±1.22)cm,锁骨中段长为(5.89±0.61)cm,外侧段与中段夹角,中段与内侧段夹角均为125°左右,锁骨中段最窄处直径为(1.02±0.15)cm,锁骨中段最窄处髓腔内径为(0.53±0.16)cm,从锁骨中段骨折处逆行髓内穿针,复位骨折后顺行穿出骨皮质,固定骨折后剪断多余克氏针,于两端拧入含内螺纹自攻自钻空心螺钉,固定稳定可靠.这种新型自制髓内钉是利用含内螺纹自攻自钻空心螺钉与骨折两端形成稳定模块,通过双螺纹克氏针髓内桥接,具有支撑和加压相巨作用,符合微创原则,直视下复位满意,固定可靠,但相关生物力学数据有待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测量国人脊柱胸腰段(T11~L4)椎体高度、矢状径、横径,为设计胸腰椎椎体内固定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健康正常人50例(男女各25例),年龄18~60岁(平均30.6±10.5岁),无腰椎病变者行CT扫描,分别测量胸腰椎椎体高度及椎体上、中、下矢状径和横径。结果胸腰椎椎体高度从T11~L4逐渐增高,中央高度与前缘高度、后缘高度比较,以中央高度最小,其范围为20.45~25.55mm(女:19.77~25.30mm),前缘高度为21.24~27.41mm(女:20.84~26.22mm),后缘高度为22.60~26.76mm(女:21.68~26.14mm);正中矢状径、横径从T11~L4逐渐增大,椎体中部的矢状径和横径与椎体上、下的矢状径和横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以腰部最小,其范围分别为28.56~33.36mm(女:27.63~31.42mm)、32.71~46.57mm(女:31.68~44.83mm)。椎体上矢状径和横径范围分别为30.67~37.71mm(女:29.23~36.51mm)、36.85~51.81mm(女:34.31~48.89mm)。椎体下矢状径和横径范围分别为32.24~39.31mm(女:31.14~37.99mm)、38.97~52.94mm(女:37.88~50.80mm)。总体观椎体上下呈向中间凹陷,腰部凹陷的类圆柱体。结论设计胸腰椎单椎体内固定器械时应考虑到各椎体高度及矢状径、横径的大小不同。  相似文献   
9.
目的报道交腿皮瓣修复严重膝关节损伤后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2008年2月至2010年3月,收治7例严重膝关节损伤患者,膝关节稳定重建后皮肤软组织缺损。男6例,女1例;年龄23~46岁,平均年龄36岁。皮肤软组织缺损范围5 cm×6 cm~9 cm×13 cm。4例采用腓肠神经营养交腿皮瓣修复,3例采用隐神经营养交腿皮瓣修复,皮瓣切取范围6 cm×7 cm~10 cm×14 cm,供区直接缝合或中厚皮片植皮。结果 7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2~24个月,平均11个月,皮瓣全部存活,均最大限度保留和恢复膝关节功能和外观。结论采用交腿皮瓣修复严重膝关节损伤后皮肤软组织缺损,血供可靠,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