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6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4篇
内科学   6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33篇
预防医学   1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47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6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3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Survivin在AFB1高暴露地区肝细胞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目的:探讨Survivin在黄曲霉毒素B1(AFB1)高暴露地区肝细胞癌(HCC)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来自广西南部黄曲霉毒素B1高暴露地区患者手术切除肝癌及其癌旁组织中Survivin mRNA的表达情况.结果:Survivin mRNA在55例HCC及其癌旁组织中的检出率分别为85.5%(47/55)及40.0%(22/55),两者差异有显著性(P<0.01).Survivin mRNA在HCC组织中的表达率与临床分期(P<0.05)和肿瘤直径(P<0.05)相关.结论:Survivin在HCC发生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HCC组织中的Survivin mRNA可作为AFB1高暴露地区HCC预后不良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2.
随着对肿瘤相关基因研究的深入,越来越多的抑癌基因被发现.PTEN[1](phosphatase and tensin homolog deleted on chromosome 10)为1997年发现的一个肿瘤抑制基因.该基因一经发现就受到肿瘤分子生物学等研究领域的广泛关注,随后的研究证实PTEN在许多肿瘤中均存在突变和/或缺失.目前PTEN已成为肿瘤学基础研究和临床研究的热点基因之一.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人原发性肝癌(HCC)PTEN基因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用RT-PCR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分别检测人HCC组织、癌旁组织、正常组织中PTEN-mRNA和人HCC组织、癌旁组织中PTEN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PTEN mRNA在人的正常组织、癌旁组织、HCC组织中的表达依次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TEN蛋白的表达在人HCC组织显著低于癌旁组织(P=0.038).PTEN基因的表达与临床分期、门脉癌栓、病理分级有密切的关系(P=0.031, P=0.001, P=0.025).临床分期为Ⅰ~Ⅱ期的,其表达较Ⅲ~Ⅳ期的高;无门脉癌栓的较有门脉癌栓的表达高;病理分级为Ⅰ~Ⅱ级的较Ⅲ~Ⅳ级的表达高.结论:HCC的发生中可能存在PTEN 基因的突变或缺失.PTEN基因的表达缺失可能与HCC的恶性程度、疾病的进程及HCC的侵袭转移有密切关系.PTEN基因低表达,HCC病人病程较晚、肝癌的恶性程度较高,较容易发生侵袭转移,预后较差.  相似文献   
4.
乙肝病毒X基因转基因树鼩模型的建立和病理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索以精原细胞作为载体建立带乙肝病毒X基因的树鼩转基因动物模型的可行性.方法:首先构建带乙肝病毒pcDNA3.1- HBx基因的表达载体;然后以脂质体2000包被之.将此复合物以微量注射器注入8只雄性树鼩之睾丸组织中,1周后重复注射1次.注射后6周,使处理过的雄树鼩与雌性树鼩交配.在仔树鼩出生后1个月,取其肝组织作活检,并以多聚酶链式反应(PCR)对其DNA表达进行鉴定,观察其内是否存在乙肝病毒X基因.结果:处理的8只雄性树鼩中,6只具有生育能力,产仔树鼩11只.其中,1只仔树鼩乙肝病毒X基因阳性(阳性率9.09%).基因测序结果证实为乙肝病毒X基因.病理检查结果显示仔树鼩肝组织的改变包括:肝细胞坏死、慢性炎细胞在汇管区的浸润.结论:以精原干细胞作为载体,建立带乙肝病毒X基因的树鼩转基因动物模型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60Coγ射线分割照射对CNE-2周期素B1(cyclin B1)、增殖细胞核抗原(proliferating cell nuclear antigen,PCNA)表达和细胞周期分布的影响.方法采用PI单染,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逆转录-多聚酶链反应(RT-PCR)结合半定量分析方法测定cyclin B1和PCNA 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 4.0、6.0、8.0 Gy60Coγ射线分割照射CNE-2细胞不同时间可发生G1、S和G2期细胞比例增多.4.0、6.0、8.0 Gy照射第1天PCNA表达水平较对照组下降(P<0.05),第3、5天PCNA表达水平较对照组无明显变化(P>0.05).照射后cyclin B1表达水平较对照组下降(P<0.05),但各照射组间cyclin B1表达水平无差别(P>0.05).结论 60Coγ射线分割照射CNE-2细胞可诱发G1、S、G2期阻滞和抑制PCNA和cyclin B1的表达,但其抑制效应无剂量依赖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 建立B-myb mRNA表达量检测的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PCR)系统,检测肝细胞肝癌(HCC)中B-myb的表达并分析其临床意义.方法 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技术检测70例HCC患者癌组织、癌旁肝组织及18例正常肝组织中B-myb mRNA的表达情况.结果 B-myb mRNA在肝癌组织(0.0375±0.0168)及癌旁肝组织(0.0353±0.0128)中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在正常肝组织(0.0265±0.0099)中的表达水平(P<0.05),而在肝癌组织及癌旁肝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myb在人肝癌组织中的表达与临床分期、肝外转移及术后复发明显有关,而与门静脉癌栓、肿瘤个数、肿瘤直径、血清AFP水平及分化程度无明显关系.结论 该方法克服了传统PCR只能定性检测而不能定量检测的缺点,为研究B-myb在HCC中的表达提供了定量方法.B-myb可能与肝癌的发生、发展有关.  相似文献   
7.
Hepatocellularcarcinoma(HCC)occursathighfrequencyinSoutheastAsiaandSub-SaharanAfrica.ThemajorriskfactorsinvolvedinthedevelopmentoflivercancerintheseareasarehepatitisBvirus(HBV)andthefoodcontaminatedwithaflatoxinBI(AFBI).["'lAlthoughepidemiologicalevi...  相似文献   
8.
应用体内短期动物模型,将绿茶与BHA对AFB_1致肝癌作用的抑制效果进行比较,发现5%绿茶饲料的抑制效果低于5000 ppm BHA饲料.5%绿茶对AFB_1诱发γ-GT灶的抑制率,相当于50~500 ppmBHA.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银杏叶提取物(EGb761)对黄曲霉毒素B_1(AFB_1)致大鼠肝癌(HCC)发生发展的干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A组(AFB_1组28只)、B组(AFB_1+EGb761组29只)和C组(对照组14只)3组大鼠,定期肝活检并于第64周全部处死,观察实验肝癌发生过程中大鼠肝组织病理学、肝癌发生率、丙二醛(MDA)及8-羟基鸟嘌呤核苷(8-OHdG)蛋白表达的变化.结果 B组大鼠诱癌各时期肝脏损害均较A组轻,增生性病变发生亦较迟,肝癌诱发率(26.92%)明显低于A组(76.00%)(P<0.01),对照组无肿瘤发生.在各检测点(实验第14、28、42、64周),B组大鼠肝组织MDA含量(nmoL/mg蛋白)分别为0.14±0.01、0.24±0.01、0.36±0.01、0.60±0.01,均显著低于A组的0.27±0.01、0.66±0.01、0.56±0.01、0.93±0.02(P<0.05),在第64周时还明显低于C组的0.84±0.03(P<0.05);B组在第28、42和64周时8-OHdG蛋白的表达强度均显著低于A组(P<0.05).结论 EGb761能够明显抑制AFB_1诱发大鼠肝癌的发生,这可能与其降低了自由基所致的脂质过氧化反应、减轻AFB_1诱导的氧化损伤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肝癌患者组织和血清中Glypican-3基因的表达及其在肝癌诊断中的意义。方法: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Glypican-3基因在70例人肝癌组织及癌旁肝组织中的表达,并用ELISA法对60例肝癌患者、14例正常人、13例肝炎及肝硬化患者的血清标本进行Glypican-3蛋白检测。分析血清Glypican-3水平与肝癌患者的血清AFP水平、肿瘤个数、肿瘤直径、临床分期、有无术后复发、有无肝外转移、有无门静脉癌栓、病理分级等指标的关系。结果:Glypican-3 mRNA在肝癌组织中的阳性率为82.85%(58/70),明显高于癌旁组织的阳性率34.28%(24/70)(P〈0.01);Glyp-ican-3蛋白在肝癌组织中的阳性率为74.03%(52/70),明显高于癌旁组织的阳性率54.03%(38/70)(P〈0.05);血清中Glyp-ican-3阳性临界水平定为60pg/mL时,在肝癌患者血清中的阳性率为66.67%(40/60);在肝炎、肝硬化组血清中的阳性率为15.38%(2/13);在14例正常人血清中不表达。Glypican-3在肝癌血清中的阳性率明显高于在肝炎、肝硬化组,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Glypican-3在肝癌患者血清中的表达与临床分期、肝外转移、术后复发及血清AFP水平相关(P〈0.05),而与门静脉癌栓、肿瘤个数、肿瘤大小、HBsAg及肿瘤分化程度无明显关系(P〉0.05)。同时检测血清中的Glypi-can-3和AFP,所得阳性率明显高于单独检测一种的阳性率(P〈0.05)。结论:Glypican-3在肝癌组织和血清中高表达,可作为肝癌血清标志物;其与AFP联合检测可有效的提高肝癌的诊断率;有可能作为监测肝癌愈后及预防复发的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