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1篇
综合类   1篇
预防医学   1篇
  2008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要使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课堂教学有成效地开展,就必须注重教学素材的收集、整理和应用.笔者根据多年的教学实践,在总结教学经验的基础上,对如何才能做到"成功收集""完善整理""有效应用"教学素材,作了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心理辅导前后大学生人格特征的变化.方法 采用含无处理对照组的实验设计,将“心理健康课”和“团体心理辅导”作为实验处理,于干预前(刚进校)和干预后(大学三年级)分别运用卡特尔16人格因素量表对553名本科学生的人格特征进行了测查,对干预前后的数据进行横向比较.结果 ①心理课结束一年后,该组学生的稳定性上升(干预前,心理课组与对照组、团体辅导组相比P<0.01;干预后,3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 P>0.05);紧张性下降(干预前,心理课组与对照组比较P<0.05;干预后P>0.05);②团体心理组辅导的恃强性(干预前,对照组与团体辅导组比较P<0.01;心理课组与团体辅导组比较P<0.01;干预后3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和独立性(干预前,心理课组与团体辅导组比较P<0.01;干预后P>0.05)上升,其保持的时间至少在6~14个月.结论 大学生自我意识比较成熟,能够理智、客观地分析认识自己的人格特征,各种心理辅导对大学生心理健康均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3.
团体心理辅导改善大学生人际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 探讨改善大学生人际交往的有效途径。方法 采取团体心理辅导的形式,对80名医药大学生进行了为期8周的改善人际关系的训练。采用非参数检验方法,统计被试训练前后心理自评的7个项目得分差异。结果 被试在自我意识,以及人际交往诸方面训练后的自我评分增加,有显著和极显著意义(P<0.05,P<0.001)。对训练后被试的书面报告定性分析,其收获主要反映在3个方面:①自我认识更加客观;②自信心增强;③人际交往能力有所提高。结论 通过纠正认知偏差,同时辅以行为训练、团体心理辅导,在短期内改善大学生的人际关系有较好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