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1篇
神经病学   2篇
综合类   10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人参皂苷单体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的神经保护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脑组织对缺血缺氧非常敏感,即使是短暂的缺血缺氧都能引起一系列复杂的机体反应,最终导致细胞死亡。缺血中心区细胞死亡以坏死为主,而周围的半暗带区以凋亡为主,凋亡对脑梗死的发展有促进作用。减少脑缺血引起的细胞凋亡正是目前研究的热点。在缺血神经元的凋亡机制中,半胱氨酸蛋白水解酶(caspase)-3处于核心位置,凋亡的最后实施通过它的激活而实现。在再灌注时间窗内恢复供血并积极采取脑保护措施可减轻再灌注损伤。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低剂量(0.6mg/kg)与标准剂量(0.9mg/kg)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高龄(年龄80岁)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将40例发病3h内的高龄脑卒中患者分为阿替普酶低剂量组(n=21)和标准剂量组(n=19),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情况、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出血事件、发病90d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和90d死亡率。结果:低剂量组与标准剂量组患者一般临床资料、基线NIHSS评分、溶栓24h及溶栓7dNIHS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低剂量组与标准剂量组患者出血性脑梗死发生率、发病90d死亡率以及90d的mRS评分0~2分患者比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高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早期低剂量与标准剂量阿替普酶静脉溶栓的疗效及安全类似。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5种甘氨酸受体激动剂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神经保护作用,从中筛选出作用最佳的氨基酸.方法 大鼠70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对照组、牛磺酸组、L-丝氨酸组、甘氨酸组、β-丙氨酸组、L-α-丙氨酸组,每组10只.用大脑中动脉线栓法制作大鼠缺血再灌注模型,再灌注时各组分别腹腔注射相应的药物,对照组注射等剂量生理盐水,12 h后各组重复注射1次.所有动物于再灌注后24 h进行神经行为学评分,各组中6只采用TTC法测量脑梗死体积,剩余4只用尼氏染色观察脑组织病理学改变.结果 5种甘氨酸受体激动剂中,牛磺酸组、L-丝氨酸组与对照组相比,可明显改善大鼠神经功能缺损(均P<0.01),减少脑梗死体积(均P<0.05),同时逆转脑缺血损伤侧顶叶皮质神经元的变性坏死与丢失;而其余氨基酸的神经保护作用不明显.结论 5种甘氨酸受体激动剂中,L-丝氨酸、牛磺酸的抗脑缺血损伤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4.
西比灵治疗神经衰弱40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以传统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西比灵治疗40例神经衰弱病人,口服西比灵5mg ,每晚1次,共4周,并与传统药物治疗(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40例中显效28例(70%),有效7例(17.5%),无效5例(12.5%)。对照组40例中显效19例(47.5%),有效8例(20.0%),无效13例(32.5%)。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因此,在传统药物的基础上加用西比灵治疗神经衰弱,可获得更好疗效。  相似文献   
5.
系统性红斑狼疮伴脊髓损害一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患者女,33岁。因渐感双足麻木、双下肢无力伴一过性排尿费力10余天于2002年1月16日拟诊“SLE合并脊髓病变、周围神经病变”收入院。7年前因发热、关节炎、颜面蝶形红斑、白细胞及血小板减少伴。肾炎等表现,曾于我院确诊为SLE,出院后一直服用泼尼松(10 mg/d)和(或)雷公藤(60 mg/d)治疗。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就诊时间对疾病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查看195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入院记录和就诊时间,分为7组:≤6 h组,≤12 h组,≤24 h组,≤48 h组,≤72 h组,≤96 h组,>96 h组,排除从外院转入者。主要转归为依赖水平〔Barthel指数(BI)〕,国立卫生研究院脑卒中量表(NIHSS)评分和功能残疾(改良Rankin评分)。结果分析患者出院1年后与入院时BI差值发现,≤6 h组BI均值与≤72 h组、≤96 h组、>96 h组有显著差异(P值分别为0.037,0.035和0.005),其余各组无显著差异;分析患者出院1年后与入院时NIHSS评分差值发现:仅≤96 h组和>96 h组有显著差异(P<0.05),其余各组无显著差异;分析患者出院1年后与入院时改良Rankin评分差值发现,各组无显著差异。结论缩短患者就诊时间能明显改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预后,各组6 h内和48 h内就诊患者BI、NIHSS和改良Rankin评分差值差异不明显,这可能与患者经济能力、病情轻重、受教育程度、脑卒中知识普及及患者依从性等相关,因此医务工作者要认真做好脑卒中患者及家人对该病的危险因素、临床症状等的健康教育,提高临床诊治能力,对提高患者抢救成功率和降低致残率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小剂量白蛋白治疗脑出血临床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观察小剂量白蛋白治疗脑出血的疗效。方法 :6 0例脑出血患者随机平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 30例。所有病人均应用 2 0 %甘露醇脱水治疗 ,脑细胞保护剂 ,保持水电酸碱平衡等常规治疗。治疗组应用白蛋白 5g静脉滴注 ,每天 1次 ,连续 10天为 1疗程。治疗 15天和 30天后两组均复查CT。结果 :治疗组 30天后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 (P<0 .0 5 )。CT显示治疗组在 15天后血肿周围缺血水肿带明显小于对照组 (P <0 .0 1) ,30天血肿吸收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 <0 .0 1)。结论 :小剂量白蛋白结合常规治疗方法治疗脑出血疗效明显优于常规治疗组。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急性期重症脑卒中患者行肠内能全力营养支持疗法对全身状况及预后的影响。方法:急性重症脑卒中患者肠内营养混悬液能全力组患者25例行鼻饲能全力,对照组15例由家属自制流质鼻饲。比较两组患者入院时和治疗14d后血浆白蛋白、前白蛋白、血红蛋白变化值,以及腹泻、便秘、肺部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率,评价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变化。结果:(1)两组不同时间段营养指标检测,治疗后14天总蛋白、白蛋白变化不著,前白蛋白升高、血红蛋白均有所下降,两组治疗后各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两组并发症发生率:能全力组便秘、肺部感染及电解质紊乱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入院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两组患者治疗后14天时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有改善,能全力组改善优于自制营养组(P〈0.05)。结论:肠内营养混悬液营养支持可以较好地改善重症脑卒中患者的全身状况和预后。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多种诱导剂联合对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rMSCs)体外向神经元样细胞分化的影响.方法 从Wistar大鼠骨髓中分离rMSCs并进行体外培养,经免疫荧光染色及流式细胞仪行CD44、CD45和CD90鉴定后,将传第3代的rMSCs用DMEM、0.1 mmol/L β-巯基乙醇(BME)和2%二甲基亚砜(DMSO)预诱导5h后,给予10μg/L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10 μg/L表皮生长因子(EGF)、10 μg/L肌酸联合诱导7d.应用荧光相差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免疫荧光染色和流式细胞仪对神经元标志物进行鉴定.结果 诱导后约80% rMSCs呈神经元样改变,神经元标志物阳性率分别是巢蛋白为(42.14±2.85)%、神经细丝蛋白为(17.13±1.03)%、β-微管蛋白-Ⅲ为(20.42±1.98)%、胶质纤维酸性蛋白为(39.97±2.34)%、微管结合蛋白-2为(39.30±1.72)%、胆碱乙酰转移酶为(21.30±1.83)%.结论 多种诱导剂(BME、DMSO、bFGF、EGF和肌酸)联合可诱导约80% rMSCs向神经元样细胞分化.  相似文献   
10.
通过多形式教学活动的实践总结,提出在教学中科学运用多媒体课件、采用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Problem BasedLearning,PBL)模式、应用标准化病人(Standardized Patient,SP),有助于激发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胸心外科的教学质量,从而提高医学生的综合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