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5篇
综合类   1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7年   4篇
  2001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血管内皮细胞凋亡及其与p53蛋白表达的关系。方法 采用原位末端标记法和免疫组化法分别观察脑缺血再灌注不同时间后血管内皮细胞凋亡和p53蛋白的表达。结果 脑缺血再灌2h在缺血周围区即有凋亡内皮细胞出现,12-24h达高峰,之后逐渐下降,至21d与假手术组已无显性差异。脑缺血再灌注6h在缺血周围区p53蛋白开始表达,24-48h达高峰,之后逐渐下降,至7d与假手术组已无显性差异。p53蛋白表达高峰时间迟于内皮细胞凋亡24h。结论 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中凋亡是血管内皮细胞的死亡形式之一,p53表达蛋白参与缺血再灌注后血管内皮细胞凋亡机制的调节。  相似文献   
2.
在30具(男23.女7)共60例成人尸体上观察与测量了咬肌的动脉与神经来源、咬肌神经的分支以及肌内构筑、咬肌由上颌动脉咬肌支和邻近动脉肌支供血,面动脉与面横动脉的咬肌支为其主要营养动脉.咬肌神经在肌内可分成单干和双干两型,前者居多,两型中其肌内分支间均有吻合.就结果对有关颌面外科应用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3.
人体解剖学是形态科学,其实验室建设及实验课的教学尤为重要。为了激发学生对专业课的学习兴趣和培养学生的动手、分析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对解剖学实验室建设及实验教学手段及考核方式作出较系统的改革。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大鼠延髓背角和脊髓背角浅层内蛋白激酶Cγ亚单位(PKCγ)阳性神经元向中缝隐核(NRO)的投射。方法应用荧光金(FG)逆行追踪和PKCγ免疫荧光组织化学染色相结合的双标记方法,观察大鼠延髓背角和脊髓背角内PKCγ阳性神经元向中缝隐核的投射。结果将FG注入NRO,在延髓背角和脊髓背角的Ⅰ-Ⅲ层内可见FG逆标神经元;PKCγ阳性神经元主要分布于延髓背角和脊髓背角的Ⅱ层内侧部及Ⅱ、Ⅲ层交界处,Ⅰ、Ⅲ层内较少;延髓背角Ⅰ层和脊髓背角Ⅰ-Ⅲ层可观察到FG逆标并呈PKCγ阳性的双标神经元。结论延髓背角和脊髓背角浅层向NRO投射的神经元为PKCγ阳性神经元,其在向NRO传递信息的通路中可能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①目的了解人胚胎期角膜神经的发育和分布方式,为临床角膜疾病、角膜损伤后的神经再生和感觉恢复的研究提供依据。②方法用氯化金神经染色法和连续冰冻切片技术,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16周和26周人胎儿角膜神经的发育和分布。③结果16周和26周胎儿角膜中均见有一连续的角膜周缘神经丛。自此神经丛发出的神经纤维分3条途径进入角膜上皮,即经结合膜直接进入角膜上皮周缘区;经巩膜和基质浅层进入角膜上皮并分布至上皮周围的2/3区,经基质分布至角膜上皮的中央区。角膜内皮层未见有神经分布。④结论16周和26周胎儿角膜神经首先出现于上皮并形成神经网,然后在基质出现少量神经干,内皮没有神经分布。从上皮层至内皮层神经纤维的数量依次递减。  相似文献   
6.
①目的探讨大鼠蓝斑与背柱核间的神经纤维联系。②方法利用辣根过氧化物酶(HRP)逆行追踪技术标记投射神经元,TMB法反应。③结果双侧蓝斑内均发现HRP标记神经元,薄束核组与楔束核组无显著差异。④结论大鼠蓝斑与背柱核存在直接的纤维投射,并且该纤维投射是双侧的。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大鼠坐骨神经损伤修复后坐骨神经内Th1/Th2细胞因子变化,并探讨周围神经损伤后局部免疫反应情况。方法将44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实验组(n=20)、假手术组(n=20)和正常对照组(n=4),实验组横断右侧坐骨神经后,行神经外膜端端吻合;假手术组仅游离出坐骨神经,然后关闭切口;正常对照组不做任何处理。于术后1、2、4、8、12周时取术侧坐骨神经,苏木精-伊红染色并采用SABC免疫组化方法检测其干扰素γ(IFN-γ)、白细胞介素4(IL-4)和白细胞介素10(IL-10)表达。结果假手术组和正常对照组各时间点坐骨神经内均无IFN-γ、IL-4和IL-10阳性表达;实验组术后1、2周时坐骨神经内IFN-γ阳性表达,与假手术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t=9.78、7.41,P0.01),组内不同时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F=67.65,q=9.80~21.69,P0.01)。实验组各时间点坐骨神经内均无IL-4阳性表达,术后1、2、4、8周时坐骨神经内IL-10均阳性表达,与假手术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t=4.83~15.04,P0.01),组内不同时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F=66.33,q=3.48~23.65,P0.01)。实验组术后IFN-γ/IL-10比值逐渐下降,组内不同时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F=52.90,q=7.24~16.44,P0.01)。结论周围神经损伤修复后局部发生免疫反应,Th1、Th2细胞活化,以Th2免疫为主。  相似文献   
8.
人体解剖学是重要的医学基础课程,因其以形态教学为主要特征,故实验课的教学尤为重要,从直观的、学生兴趣浓厚的标本制作培训入手,可以进一步激发学生对专业课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动手、观察分析及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计划组织能力,培养团队合作精神,达到素质教育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用辣根过氧化物酶(horseradish peroxidase,HRP)逆行标记结合γ-氨基丁酸(γ-amino-butyric acid,GABA)的免疫组织化学双标技术观察大鼠的展神经核和前庭神经核内GABA阳性神经元的分布,以及其向动眼神经核的投射。结果表明:注射HRP于大鼠动眼神经核内直肌亚核后,在对侧展神经核区以及前庭神经核、脑桥旁正中网状结构中发现HRP单标记细胞;在前庭神经核内,可见HRP单标记、GABA阳性和HRP/GABA双标记三类神经元,其中HRP/GABA双标记细胞占HRP标记细胞总数的47.1%。结果表明GABA在前庭神经核向动眼神经核的抑制性投射中起一定作用,而在展神经核向动眼神经核投射的核间通路中,可能不是起主要作用的抑制性神经递质。  相似文献   
10.
大鼠坐骨神经切断模型脊髓背角内PKCγ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大鼠坐骨神经切断模型脊髓背角内PKCγ的变化及意义。方法建立大鼠坐骨神经切断模型,在坐骨神经切断后2、5、10、15、20、30、40、60d,取脊髓背角,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进行染色,图像分析软件测量并比较脊髓背角手术侧和对照侧的免疫强度。结果从第2天开始,手术侧脊髓背角L4~L5节段PKCγ免疫阳性反应较对照侧明显增强,差异有显著性(t=3.12,P<0.05);在第15天时免疫阳性反应最强,是对照组的1.89倍(t=4.85,P<0.01),然后逐渐减弱,2个月后恢复到正常水平(t=0.91,P>0.05)。结论PKCγ在由神经损伤引起的脊髓背角神经元兴奋性改变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