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4篇
基础医学   1篇
内科学   1篇
综合类   1篇
肿瘤学   3篇
  2019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梁赫  王少明  杨召 《中国肿瘤》2017,26(12):953-959
摘 要:[目的] 探讨新鲜水果摄入是否可以降低吸烟人群食管癌的长期死亡风险。[方法] 选取年龄为40~69岁8862名男性吸烟人群为研究对象,开展基线人口学特征、生活习惯、疾病史及饮食习惯的调查,随后对该人群进行随访至今约30年。以食管癌死亡病例作为研究终点。利用Log-rank检验比较不同新鲜水果摄入频率受试人群中食管癌累积死亡率间的差异。风险比(HR)和95%可信区间(CI)则通过Cox等比例风险模型进行估计,用来表示受试者死于食管癌的相对风险。[结果] 截至2015年12月31日,共计发生食管癌死亡病例891例。经过30年随访后,男性吸烟人群中,不同新鲜水果摄入频率受试人群中食管癌的30年累积死亡率分别为21.91%、16.48%、14.08%、11.03%和 12.09%,且随着新鲜水果摄入频次的增加,食管癌30年累积死亡率呈下降趋势。与不食用新鲜水果受试人群相比,每月吃、1~3次/周、4~6次/周和每天吃的受试者食管癌的死亡风险分别降低27%(HR=0.73,95%CI:0.61~0.87)、39%(HR=0.61,95%CI:0.50~0.75)、49%(HR=0.51,95%CI:0.35~0.73)和49%(HR=0.51,95%CI:0.35~0.75)。在调整年龄、性别、地区、体重指数、教育水平、饮酒史和家族史、干预因素后,每周摄入新鲜水果1次以上仍可以降低食管癌的死亡风险(HR=0.87,95%CI:0.76~1.00),这种保护性效应在平原地区(HR=0.78,95%CI:0.63~0.96)和无饮酒史(HR=0.82,95%CI:0.68~1.00)的受试人群中尤为明显。[结论] 新鲜水果的摄入可能降低男性吸烟人群中食管癌的长期死亡风险。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癌症患者出院后对心理支持的需求及有效干预措施的研究。 方法随机抽取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2018年1月至2018年5月之间收治的癌症患者560例,进行出院后心理支持需求的问卷调查,结合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开展的心理讲座、心理知识手册、个案心理疏导、团体支持小组、康复者交流、心灵热线及在线心理咨询等7项服务,探讨癌症患者出院后心理支持干预的措施。 结果心理康复手册、心理讲座、心灵热线是最容易被接受的心理支持干预措施;随着年龄增长对心理支持需求下降;女性癌症患者的需求显著高于男性;教育程度和病种也影响心理支持的需求。 结论癌症患者出院后的心理支持需求呈专业化的特点,建议肿瘤专科护士和心理专业人员相结合,运用医务社工的方法,根据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种开展有针对性的多种心理支持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究新鲜水果摄入是否可以降低食管癌的长期死亡风险。方法:1985年3 月选取林县年龄为40~69岁受试者29479 例,开展基线人口特征、生活习惯、疾病史和回顾性膳食调查,随后对该人群进行随访至2015年12月约31.79年。以食管癌的死亡病例为研究终点,利用Cox 等比例风险模型估计基线新鲜水果摄入对食管癌死亡风险的长期影响。结果:31.09% 的受试人群基线调查报告每周摄入新鲜水果1 次以上。与不食用新鲜水果的人群相比,每周摄入新鲜水果1 次以上食管癌的长期死亡风险降低7% ,这种现象在男性(11%)和吸烟人群(13%)中尤为明显。结论:新鲜水果的摄入可能降低食管癌的长期死亡风险,其详细的病因学机制仍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4.
5.
于佩  梁赫  易宗毕 《中国肿瘤》2019,28(4):315-320
摘 要:[目的] 探讨华北地区乳腺癌术后复发不同时间间隔与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方法] 对华北地区3家医院2012年1月1日至2014年12月31日收治的术后复发转移的乳腺癌病例资料进行分析,分析影响近期复发和远期复发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复发转移规律和特点。[结果] 696例乳腺癌术后复发患者纳入研究,平均年龄为45.28岁,其中394例患者3年内发生复发转移(56.6%),3年以上复发转移患者共302例(43.4%)。本研究发现近期复发患者(DFS<36个月)具有初诊年龄低、淋巴结转移≥4个、肿瘤直径>2cm、雌孕激素受体阴性、HER-2阳性、辅助化疗和辅助内分泌治疗的特点;多因素分析显示,淋巴结转移数、术后辅助化疗及内分泌治疗是复发转移间隔时间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 淋巴结转移数≥4个、雌激素、孕激素受体阴性、HER-2表达阳性、术后未进行辅助化疗、内分泌治疗是乳腺癌术后发生早期复发的危险因素,应进行密切随访。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究8-O-乙酰山栀子苷甲酸(8-O-acetyl-SM,8-Oa S)对于慢性炎性痛模型大鼠痛行为及脊髓背角星形胶质细胞内c-Jun氨基酸末端激酶(c-Jun N-terminal kinase,JNK)磷酸化水平的影响。方法:运用大鼠足底注射完全弗式佐剂(complete Freund’s adjuvant,CFA)的方法建立慢性炎性痛模型;通过腹膜腔注射8-Oa S进行干预;采用von Frey丝测定大鼠足底50%机械性缩足反射阈值;应用免疫荧光组织化学染色法观察大鼠腰膨大节段脊髓背角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lial fibrillary acidic protein,GFAP)及磷酸化的JNK(phosphorylatedc-Jun N-terminal kinase,p JNK)表达;应用Western Blot方法对大鼠脊髓背角内GFAP、JNK以及p-JNK的表达水平进行定量分析。结果:(1)行为学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CFA模型大鼠机械性痛阈明显降低(P0.01),腹膜腔注射8-Oa S可有效提高CFA诱导的机械性痛阈值(P0.05);(2)免疫荧光染色结果显示:CFA模型脊髓背角内GFAP的表达量明显高于正常组,且p JNK基本表达于星形胶质细胞内;(3)Western Blot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CFA造模后7 d脊髓背角内GFAP和p JNK表达明显上调,腹膜腔给予8-Oa S可以显著下调CFA诱导的脊髓背角内GFAP和p JNK的水平(P0.01)。结论:腹膜腔内给予8-Oa S可有效提高炎性痛大鼠的机械性痛阈,其机制是通过下调脊髓背角星形胶质细胞内JNK信号通路的磷酸化水平进而抑制星形胶质细胞的激活。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