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1篇
  免费   3篇
基础医学   1篇
口腔科学   1篇
内科学   14篇
神经病学   2篇
外科学   12篇
综合类   15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17篇
  2023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重型颅脑创伤术中颅内压监测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彦  步金梅  梁禹 《陕西医学杂志》2006,35(12):1644-1645
目的:观察颅脑创伤术中颅内压监护对患者预后转归的影响。方法:40例急性重型颅脑创伤患者,创伤后12h内入院,GCS评分<9分。患者均行开颅标准大骨瓣减压术,术中持续监护颅内压。对颅内压>20mmHg持续2h以上的病例,及时复查CT并加强降颅压处理措施或手术清除继发血肿及挫伤脑组织。结果:颅内压为0~10mmHg的患者10例,其中存活9例,死亡1例;颅内压为10~19mmHg的患者15例,其中存活11例,死亡4例;颅内压>20mmHg持续2h以上患者15例,7例降至20mmHg患者存活6例,死亡1例;颅内压始终为20mmHg以上的患者8例,全部死亡。4组患者存活率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存活者平均颅内压为9.41±3.83mmHg,死亡者平均颅内压为27.13±6.17mmHg,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重型颅脑创伤使颅内压水平上升,对患者预后结果不利,及早监测颅内压有助于客观评价创伤,积极处理、控制病情和估计预后。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IMS器械管理系统与传统器械管理系统在根管充填过程中的工作效率。方法:将98位患者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使用IMS器械管理系统,对照组使用传统器械管理系统,分别对两组进行术前物品准备时间、塑封包装袋使用数量及术后器械整理(分类、清洗、包装)时间进行统计。结果:观察组物品准备时间(1.59±0.09)少于对照组(3.00±0.35)(p0.05),观察组纸塑包装袋数量(3.59±0.70)少于对照组(8.57±1.21)(p0.05),观察组术后器械分类、清洗、包装时间(1.11±0.12)少于对照组(1.89±0.30)(p0.05)。结论:IMS器械管理系统在根管充填过程中能够提高护理工作效率并减少材料消耗。  相似文献   
3.
老年人生理机能减退,对药物敏感性增强,容易发生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神经外科手术患者应尽早复苏,以便进行神经功能评估,因此需要合理的麻醉方案来满足上述要求.瑞芬太尼和舒芬太尼是目前应用于神经外科手术最为常用的镇痛剂,分析比较其对老年患者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将有助于临床对麻醉用药的选择.  相似文献   
4.
5.
目的探讨听觉诱发电位指数(AAI)、靶控输注及喉罩应用于神经外科介入治疗的可行性及有效性。方法将40例ASAⅡ-Ⅲ级,动脉瘤分级Ⅱ~Ⅳ级接受神经外科介入治疗全身麻醉的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每组20例,两组均应用丙泊酚靶控.瑞芬太尼-阿曲库铵静脉维持麻醉,插入喉罩进行机械通气。A组为AAI指导组,通过维持AAI值于20~25来调节丙泊酚的靶浓度值;B组为对照组,凭借血流动力学参数来调节丙泊酚的靶浓度值。记录麻醉期间血流动力学及AAI的变化、麻醉药物用量、术毕清醒时间、拔管时间及有无发生术中知晓。结果40例患者均安全顺利经过介入治疗过程,两组患者血流动力学指标及术毕拔管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丙泊酚用量及术毕清醒时间少于B组(P〈0.05),两组均未发现术中知晓。结论AAI作为一项新的麻醉深度监测指标可被有效地应用于神经外科介入治疗全麻监测,实现给药个体化,提高麻醉安全性,减少术中知晓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6.
脊髓创伤的病理生理过程包括原发性和继发性两个阶段,是一个多种发病机制参与的复杂过程,包括血管机制、自由基学说、氨基酸学说、炎症及细胞凋亡等。近年来,有关麻醉药物对脊髓损伤病理生理影响的研究也加入其中,涉及范围包括不同的给药方法或不同种类的麻醉药物对创伤脊髓的作用机制及其相应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7.
李恒林  王海云  梁禹 《天津医药》2001,29(6):360-361
丙泊酚(Propofol)曾被列为3岁以下小儿禁用或不推荐使用的麻醉药,其原因尚不十分清楚。本文对脑外科病儿通过经上、下肢静脉诱导给药并对呼吸、循环抑制程度进行比较,发现了3岁以下小儿用丙泊酚诱导的给药途径。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术前静脉注射非甾类消炎药在神经外科内窥镜检查中的镇痛效果。方法:将ASAⅠ~Ⅱ,拟行脑室镜手术病人80例,随机分为两组。超前镇痛组,于麻醉准备室静注氟比洛芬酯0.2mg/kg;对照组,静注等量生理盐水。记录围术期平均动脉压(MBP)、心率(HR)、呼吸频率(RR)、脉搏氧饱和度(SpO2)和病人术后疼痛程度。结果:两组围术期MAP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对照组HR在手术开始1min,10min,30min,清醒即刻明显高于超前镇痛组(P<0.05或P<0.01)。术后对照组中、重度疼痛的病例数明显高于超前镇痛组(P<0.05)。结论:氟比洛芬酯超前镇痛可增强阿片类镇痛药的镇痛效果,维持稳定血流动力学指标,抑制术后疼痛。  相似文献   
9.
梁禹 《中国妇幼保健》2009,24(32):4609-4610
目的:评价术前静脉注射氟比洛芬酯(flurbiprofen,FA)在人工流产手术麻醉超前镇痛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拟行人工流产手术的60例患者随机均分为两组。对照组(n=30)直接入手术室,静脉注射阿托品0.25mg、芬太尼0.05mg、丙泊酚2mg.kg-1,然后间断静脉注射丙泊酚0.5mg.kg-1维持麻醉;超前镇痛组(n=30)于麻醉准备室静脉注射阿托品0.25mg、芬太尼0.05mg、氟比洛芬酯0.2mg.kg-1,1min后入手术室静脉注射丙泊酚2mg.kg-1,然后间断静脉注射丙泊酚0.5mg.kg-1维持麻醉。记录两组患者围手术期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呼吸频率(RR)和脉搏氧饱和度(SpO2)。结果:两组患者围手术期MA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照组HR在手术开始1、3、5min及清醒即刻明显高于超前镇痛组(P<0.05)。术后对照组中、重度疼痛的患者数明显高于超前镇痛组(P<0.05)。结论:FA超前镇痛可增强阿片类镇痛药的镇痛效果,抑制术后疼痛,维持稳定血流动力学指标,是较为理想的麻醉方案。  相似文献   
10.
神经外科麻醉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梁禹 《医学综述》2008,14(24):3805-3808
理想的神经外科麻醉,包括血流动力学及代谢水平的稳定、患者术后的早期复苏等。神经外科麻醉有其自身的特点,与疾病种类和术中使用药物相关。手术过程中,麻醉诱导、麻醉维持、术中管理及脑保护等措施采取是否得当,对患者术后恢复有较大影响。本文对神经外科患者的麻醉对策及神经外科麻醉与手术配合等方面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