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8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1篇
儿科学   17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11篇
内科学   57篇
神经病学   2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46篇
预防医学   6篇
药学   10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20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2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肺动脉高压是一种严重的原发性疾病及许多继发于非肺疾病的重要并发症。一旦发生部分会进行性加重,最终不可逆转。近年来,内皮细胞生物学及分子生物学方面的发展为治疗肺动脉高压提供了新思路。本文就目前几种治疗方法的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
间质胶原酶在实验性肺高压氧血管重建中表达的动态改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秦玉明  周爱卿  贲晓明  沈捷  梁瑛  李奋 《上海医学》2001,24(11):667-670
目的 探讨间质胶原酶基因表达在肺动脉高压肺血管重建中的作用。方法 利用野百合碱(monocrotaline,MCT)诱导的大鼠肺高压动物模型,经导管介入测定大鼠肺动脉平均压力,逆转录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不同时间点大鼠肺组织间质胶原酶mRNA相对表达水平。结果 实验第三周肺动脉平均压力已明显升高,以第四周为最高,而大鼠肺组织间质胶原酶mRNA表达水平以实验第二周最为明显,第三、四周表达水平下调,但仍高于对照组。结论 MMP-1基因表达异常参与了肺高压肺血管重建过程,其早期基因过度表达有助于细胞外基质屏障的降解,对肺血管重建可能起了触发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3(MMP-3)mRNA转录在肺动脉高压肺血管重建中的可能作用.方法利用野百合碱(MCT)诱导的大鼠肺动脉高压动物模型,经右心导管介入测定大鼠肺动脉平均压,RT-PCR法检测不同时间点大鼠肺组织MMP-3 mRNA表达水平以及比色法测定主肺动脉段羟脯氨酸含量. 结果实验第21d肺动脉压力已明显升高,以第28d为最高,而大鼠肺组织MMP-3 mRNA表达水平以第7d最高,第14、21、28d依次逐渐下调,第21d已接近正常组水平,而主肺动脉段羟脯氨酸含量第14d异常降低,以后随肺动脉压力的升高而升高.结论 MMP-3早期转录水平升高可能与肺血管基底膜降解有关,参与对肺血管重建的触发作用,实验后期转录水平下调可能是导致细胞外基质积聚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4.
支气管哮喘患者个体化教育的效果评价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评估支气管哮喘个体化教育在支气管哮喘防治中的作用。方法 :将 4 9例支气管哮喘患者分为 2组 ,个体强化教育组 (2 3例 )和一般讲座教育组 (2 6例 )。个体化教育组在一般的讲座教育后 ,再针对每一例患者进行个体强化教育 ,一般讲座教育组则进行一般的支气管哮喘讲座教育。每例患者均在教育前和教育后记录症状评分 ,测定肺通气功能 ,用力肺活量 (FVC)、1s用力呼气容积 (FEV1 )和最大呼气流量 (PEF)。结果 :个体强化教育在教育后 3个月 ,临床症状评分明显下降 ,肺通气功能三项指标在教育后均有明显改善 ,而且优于一般讲座教育组 (P <0 0 1或P <0 0 5 )。结论 :支气管哮喘个体化教育能更有效地提高患者自我管理和治疗的依从性 ,增强支气管哮喘患者对疾病的认识 ,改善患者的症状和肺功能 ,在支气管哮喘的防治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肝肝素 (heparin)用于治疗和预防血栓栓塞性疾病已有 30多年的历史 ,其有效的抗凝作用及易于监测的特点备受临床青睐。但由于肝素抗凝活性的半衰期与剂量有关 ,且易于受到患者血小板与血管内皮功能等因素影响[1] ,故肝素的血浆稳态浓度较难把握[2 ] 。目前应用肝素抗凝治疗时仍需监测 ,特别是持续静脉点滴肝素治疗肺血栓栓塞症。大量的动物及人群实验研究已证实 ,部分凝血活酶时间 (APTT)大于对照值或平均值的 1 5~ 2 5倍时是抑制血栓形成 ,又不易发生出血并发症的有效安全范围[3 ] ;尽管APTT并不总是可靠地与血浆肝素水平…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经气管插管(ETT)壁内导管引导气管内吹气(TGI)联合压力控制通气(PCV)对实施允许性高碳酸血症(PHC)的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模型的疗效,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16只新西兰兔气道内滴入内毒素诱发ARDS模型后,随机分为:①TGI组,实施PHC后经TGI专用ETT引导持续TGI气流(流量0·5L/min)治疗4h;②常规机械通气(CMV)组。每30min记录动脉血气(pH、PaCO2、PaO2)、吸气压力(PIP)、潮气量(VT)、生理死腔(VD/VT)、动态胸肺顺应性(Cdyn)。调节PIP,以最小VT维持正常PaCO2。实验结束后测定肺髓过氧化物酶(MPO)、白细胞介素-8(IL-8)、肺组织含气容积密度(VV)、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总蛋白(TP)、肺表面活性物质总磷脂(TPL)、大小聚集体比值(SA/LA)和最小表面张力(γmin)。结果TGI组吹气后PaCO2和VD/VT分别较吹气前下降46%和53%(P均<0·01);PIP、VT和VD/VT分别较同期CMV组下降32%、38%和30%(P均<0·01)。TGI组PaO2、Cdyn、MPO、IL-8、VV、TPL/TP、SA/LA和γmin均明显优于CMV组(P<0·05或P<0·01)。结论经TGI专用ETT壁内导管吹气联合PCV可显著降低实施PHC的ARDS模型VD/VT,缓解CO2潴留,降低机械通气时PIP和VT,对ARDS肺脏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7.
肺血栓栓塞症诊断技术的临床评价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罗华  梁瑛 《中国医刊》2005,40(2):15-17
肺动脉造影检查一直被视为诊断肺栓塞的"金标准",对肺栓塞的准确诊断率可达95%;磁共振肺血管造影目前被认为是最先进的、最有发展前景的无创检查技术;螺旋CT肺血管造影在肺动脉主干、叶、段水平的肺栓塞诊断敏感性为96%、特异性为92%, 其已经成为诊断肺栓塞的主要影像学方法; CT静脉血管造影在评价下腔静脉与髂静脉的病变优于传统的静脉造影与超声波显像;放射性核素肺扫描是进行鉴别诊断及判断预后的重要手段;超声心动图有助于对肺栓塞病人进行筛查及危险分层;心电图检查缺少特异性,但可能提供重要的诊断线索;D-Dimer <0.5mg/L时可较准确的排除急性肺血栓栓塞症.  相似文献   
8.
<正> 近年来,糖尿病与肺功能的关系受到国外学者重视;而国内报导较少。作者对63例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NIDDM),进行病程与肺功能关系的探讨。63例患者均为确诊的 NIDDM,受检前二周内无呼吸道感染,血糖均控制理想。受检者均无吸烟史,慢性呼吸道病史及粉尘接触史。根据病程分组。A 组:病程≤5年,B 组:病程>5年。两组年龄,体重指数均匹配。  相似文献   
9.
呼吸重症监护室肺心病呼吸衰竭死亡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科RICU建于1990年10月,至1998年2月共收治急、慢性呼吸衰竭390例,其中因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引起呼吸衰竭330例中死亡54例,现就死亡病例分析如下。临床资料1.一般资料54例中男32例,女22例,年龄30~90岁,其中60岁以上44人(8...  相似文献   
10.
罗华  梁瑛 《当代医学》2009,15(19):11-13
目的 评价以Raschke量表指导肝素治疗中国人肺血栓栓塞症时面临的问题.方法 按Raschke量表调节.记录25名肺血栓栓塞症患者肝素抗凝满84h,每6h一次的APTT及肝素剂量值,描绘APTT曲线趋势图;统计不同时点抗凝达标率;至APTT稳定达标所需时间;APTT调节次数和调节波动率;每单位肝素剂量差导致的APTT差异.总结Raschke量表中与中国人不同及其忽略的影响治疗因素.结果 该组患者第一个24hAPTT稳定达标率27.78%,全部不达标者占61.11%;72h后总达标率为83.32%;平均达标时间36h,需要检测APTT平均12次.APTT波动率大于74%,1U/(kg·h)肝素导致的APPT差异平均达42s.结论 Raschke量表指导中国人在肝素剂量选择、剂量调节幅度和剂量精确性等方面可能存在和国外不同之处;同时存在的肝素负荷量、华法林、内源性APTT和合并疾病等因素会影响抗凝达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