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4篇
综合类   1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1.
大学生网络成瘾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大学生网络成瘾的原因。方法采用中文网络成瘾量表、自尊量表、孤独量表、大学生日常生活压力调查表、自编大学生网络使用行为调查问卷,对1450名大学生进行了调查,回收有效问卷1038份。结果对大学生网络成瘾的现状、网络使用特征及心理特征进行调查,建立大学生网络成瘾影响因素模型。结论①大学生网络成瘾呈轻度、重度两种水平,这两种水平总流行率达到14.84%;②网络使用时间、娱乐上网、交易上网、人际上网与网络成瘾存在着显著正相关关系;③自尊、孤独、大学生日常生活压力对网络成瘾有很好的预测作用;④网络成瘾是特定的个体心理特征与特定的网络使用行为、外部环境交互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肾炎防衰液对糖尿病肾病(DN)小鼠的干预作用,并基于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1(FGF21)/沉默信息调节蛋白1(SIRT1)信号通路探讨其防治DN的潜在分子机制。方法将40只雄性C57BL/6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肾炎防衰液组及厄贝沙坦组,每组10只。除正常组外,其余组小鼠采用高脂饲料喂养联合小剂量多次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STZ)方法构建DN模型。造模成功后,肾炎防衰液组给予肾炎防衰液20.93 g/(kg·d)灌胃,厄贝沙坦组给予厄贝沙坦22.75 mg/(kg·d)灌胃,正常组和模型组给予等量的生理盐水灌胃,均每日1次,连续12周。灌胃期间观察各组小鼠的体重和血糖水平;灌胃结束后,检测各组小鼠肾功能指标[尿白蛋白肌酐比(UACR)、血尿素氮(BUN)、血肌酐(SCr)]、肾重/体重比、脂代谢指标[血清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血清FGF21水平,HE、PAS、Masson染色观察肾脏病理形态,免疫组化染色观察肾脏组织中SIRT1蛋白表达情况,免疫荧光染色观察肾脏组织中LC3、p62蛋白表达情况。结果 灌胃前,各造模组小...  相似文献   
3.
自杀可能性量表的信效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本研究检验了国外"自杀可能性量表"(Suicide Probability Scale,SPS)中文版适用性。方法通过对原问卷"翻译-回译"过程建立中文翻译版,选取367名大学生被试进行测试,其中100人在2周后进行了重测。通过探索性因素分析、验证性因素分析检验其结构效度,通过与SSI问卷的比较计算相容效度,通过相关分析考察问卷的信度。结果SPS中文版的探索性因素分析(因子载荷绝对值0.433~0.915)和验证性因素分析(RESEA=0.047,NNFI=0.901,CFI=0.915,IFI=0.916),结果都与原问卷相符合,与SSI问卷比较发现SPS具有良好的效度指数(α=0.765);问卷的内部一致性信度在0.701~0.889之间,分半信度在0.693~0.881之间,重测信度在0.623~0.848之间,均达到了心理测量学的要求。结论修订后的中文版SPS具有良好的信效度指标,可以作为评定中国大学生自杀企图的测量工具使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描述大学生自杀意念的流行病学特征,初步分析自杀意念的影响因素。方法整群随机抽取2所高校,采用问卷法调查大学生867名。结果①大学生自杀意念的流行率为12.9%;②女生(χ^2=16.267,P〈0.01)、新生和毕业生(χ^2=23.670,P〈0.001)、医科生(χ^2=25.050,P〈0.001)、独生子女(χ^2=4.988,P〈0.05)、单亲家庭(χ^2=205.883,P〈0.001)及农村学生(χ^2=21.609,P〈0.001)自杀意念流行率较高,并存在显著性差异;③经过Log 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性别、年级、专业、生源地及家庭结构对自杀意念的产生有重要影响。结论加强新生入学教育和毕业生教育,重点关注女生、医科生、单亲家庭及农村学生,多渠道的心理疏导及良好的家庭和校园环境有利于减少大学生自杀意念。  相似文献   
5.
自杀意念是指个体在思想上产生的想要死亡的愿望或计划,但没有付诸行动,它是评估自杀危险因素的一个重要指标。文章回顾了以往的研究,从自杀意念的发生率和影响因素两方面进行了综述,最后对未来的研究方向提出展望。  相似文献   
6.
探讨广泛性焦虑障碍的发病心理机制,以及条件性情绪反应干预法对广泛性焦虑障碍干预的有效性.运用条件性情绪反应干预法对患广泛性焦虑障碍的被试给予实验干预.同时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焦虑自评量表(SAS)、症状自评量表SCL- 90结合被试的自我报告,对实验过程中各项指标的变化进行评估.结果 表明干预被试的焦虑水平降低,各项指标稳定,社会适应性增强.实验结果支持了广泛性焦虑障碍形成的心理机制是某种消极的条件性情绪反应循环放大的结果的假设.运用条件性情绪反应干预法可对广泛性焦虑障碍进行有效干预,降低广泛性焦虑水平,长期训练有彻底治愈的可能.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