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1篇
综合类   5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正>患儿,女,1岁10个月。因咳嗽、痰鸣、喘息1年余,加重3d于2013年4月14日入院。入院前3天患儿进食后出现呛咳,伴喘息、痰鸣。既往史:出生后即有喉鸣、喘息,以"喘息性肺炎、先天性喉喘鸣"多次住院及门诊就诊,3次心脏彩超检查示房间隔缺损,平时雾化吸入布地奈德及沙丁胺醇,仍反复喘息。2012年9月患儿出现多次进食时呛咳,12月18日在上级医院经纤维支气管镜诊断气管软化。入院体检:T 37℃,P 110次/min,R 20次/min,体质量14 kg。神志清,发育正常,无发绀。  相似文献   
2.
【摘要】 目的 了解儿童支原体肺炎(MPP)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及影像学特点。方法 选取2013年6-12月入住本院的0~14岁肺炎儿童,按照肺炎支原体(MP)病原学检测结果分为MPP和非MPP组,进行回顾性分析。且分年龄段〔≤3岁(婴幼儿)和>3岁两个年龄段〕比较MPP和非MPP组肺炎患儿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指标和影像学改变。结果 (1)婴幼儿肺炎患儿MPP组院前病程及发热时间长于非MP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3岁肺炎患儿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所有病例均有咳嗽,MPP组夜间咳嗽症状评分高于非MPP组,肺部湿啰音发生率低于非MPP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岁肺炎患儿MPP组急性期喘息发生率高于非MP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婴幼儿肺炎患儿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所有病例均有肺部异常X线征,婴幼儿MPP均表现为小叶性肺炎,但>3岁肺炎患儿MPP组较非MPP组更多表现为大叶性肺炎,更多病例出现肺外表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4)两个年龄段MPP病例比较,婴幼儿组更多伴有肺部湿啰音|>3岁组胸部正位片更多表现为大叶性肺炎、胸腔积液,C反应蛋白(CRP)水平也更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5)MPP组各症状缓解时间、住院时间长于非MPP组,出院后6个月再发喘息或慢性咳嗽的发生率更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非MPP儿童比较,MPP病例咳嗽更严重,肺部体征更轻微,胸部X线表现更多样化,症状恢复时间更长,恢复期更多病例出现慢性咳嗽或反复喘息。婴幼儿肺炎患儿的两组比较,MPP组院前病程及发热时间更长|>3岁肺炎患儿中MPP组较非MPP组更多存在喘息、大叶性肺炎X线征及肺外表现。儿童肺炎病例应及早进行MP病原体检测及胸部X线摄片,早诊断早治疗是改善MPP预后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MPP)的常规肺功能和血嗜酸性粒细胞(EOS)比例的变化规律,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JEAGER公司生产的MasterScreen IOS肺功能仪检测22例MPP急性期、恢复期患儿和50例门诊健康体检儿童的常规肺功能,以及检测血EOS%,并加以比较。结果22例MPP患儿急性期肺功能检查中有3例(13.64%)肺通气功能大致正常,其余19例(86.36%)有不同程度的肺功能损害,表现为小气道病变有10例(45.45%),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有2例(9.09%),限制性通气功能障碍6例(27.27%),混合性通气功能障碍1例(4.55%)。恢复期仍有4例(18.18%)表现为轻度限制性通气功能障碍,10例(45.45%)表现为小气道病变,其余肺功能恢复正常(36.36%)。健康对照组无1例肺通气功能检查异常。 MPP恢复期儿童血EOS%显著高于急性期及健康儿童(P<0.05)。结论 MPP患儿存在EOS血症,急性期大小气道通气功能均有损害,恢复期除用力肺活量占预计值百分比(FVC/Pred%)恢复正常外,其他指标仍显著低于正常组。我们认为动态观察MPP患儿肺功能和血EOS变化,对判断儿童MPP预后有一定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肺炎支原体肺炎(MPP)与非MPP患儿血常规结果,以探讨小儿MPP血常规的变化规律,并观察治疗前后MPP患儿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EOS)的变化,以探讨肺炎支原体(MP)与EOS血症的关系。方法选择自2012年1月—2012年7月入住本院的0~14岁MPP儿童49例,入院时及治疗7天后进行血常规检查,结果与非MPP患儿和健康儿童进行对比。结果治疗前MPP组和非MPP组患儿外周血WBC计数、中性粒细胞(NEUT)比例及计数、EOS%均高于健康儿童(P<0.05),但MPP组和非MPP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差异(P>0.05)。治疗1周后MPP组和非MPP组患儿外周血WBC和NEUT计数均下降(P<0.05),MPP组EOS计数升高(P<0.05),其升高幅度与NEUT计数的下降幅度正相关(P<0.01),但非MPP组EOS计数无变化(P>0.05)。结论 MPP患儿急性期外周血WBC及NEUT均增加,治疗1周后有所下降,但EOS有所增加,提示MP感染可导致EOS血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影响肺炎支原体(MP)急性期感染患儿心肌酶水平的相关因素,为MP感染致心肌损害的早期诊治提供依据。方法对287例MP急性期感染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本组诊断心肌损害134例,血清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水平与感染部位、发热持续时间、肺外损害(除心肌损害)、外周血WBC计数及MP-IgM滴度相关(P<0.05)。结论小儿MP急性期感染易致心肌损害,持续发热、WBC升高及MP-IgM高滴度可能是其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对神经听路损害的情况和对神经系统发育完整性的影响。方法:将2009年1月1日至2010年6月30日出生于我院的200例新生儿以血清总胆红素浓度按<222,222~342,>342μmol/L分为A组(50例)、B组(100例)、C组(50例)。A组不接受蓝光治疗,在入院时和出院后行新生儿行为神经测定评分(neonatal behavioral neurological assessment,NBNA)和自动听性脑干诱发电位(auto-auditory brainstem response,AABR)测定,B、C组则分别于蓝光治疗前后行上述检查。结果:第1次NBNA评分A、B、C3组分别为38.72±1.36、37.92±2.28、37.60±1.47,3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0.13,P=0.000),两两比较A、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5),A、C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B、C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1.000)。第2次NBNA评分A、B、C3组分别为:39.05±1.15、38.56±1.18、38.10±1.16,3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0.05,P=0.000),A、C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各组间治疗前后的NBNA评分比较A组(P=0.035),B组(P=0.000),C组(P=0.001)3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AABR检测3组患儿都全部通过,各组间无统计学差异。结论: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对NBNA评分有影响,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神经损害可通过NBNA早期检测进行干预治疗。而AABR对高胆红素血症对神经听路损害的情况不敏感。  相似文献   
7.
陈广道  梁少媛 《海南医学》2013,24(12):1778-1780
目的比较肺炎支原体肺炎(MPP)和非MPP患儿转氨酶水平,并探讨MPP患儿转氨酶水平的影响因素。方法分别检测99例MPP患儿、120例非MPP患儿和63例健康儿童的肝酶水平,并对MPP患儿谷丙转氨酶(ALT)水平与患儿年龄、病程、发热程度及时间、血常规WBC计数、外周血C-反应蛋白(CRP)水平及肺炎支原体(MP)IgM滴度进行相关分析。结果 MPP组患儿ALT、谷草转氨酶(AST)及γ-谷氨酰转移酶(γ-GT)的异常率分别为5.05%、37.37%和3.03%,其异常率及ALT、AST水平与非MPP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γ-GT水平显著高于非MPP组患儿(P〈0.05),且MPP组患儿ALT水平与外周血CRP水平和MP-IgM滴度呈显著正相关(P〈0.05),与患儿年龄、发热程度及时间、外周血WBC计数无显著相关。结论小儿MPP致肝功能损害并不常见,但MPP组患儿γ-GT水平显著高于非MPP组,且MPP组ALT水平与外周血CRP水平和MP-IgM滴度呈显著正相关,提示免疫损伤可能是小儿MPP致肝功能损害的主要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与高危因素(窒息病史、早产/低出生体重、肺部疾病)同时存在时的自动听性脑干反应(AABR)特点,为早期治疗、干预提供参考。 方法 将365例(728耳)高危新生儿分为单纯高胆红素血症组、高胆红素血症+窒息病史组、高胆红素血症+早产/低出生体重组、高胆红素血症+肺部疾病组、高胆红素血症+2项以上高危因素组5组,对每组患儿予AABR检测。结果 在病理性黄疸的基础上合并高危因素会使AABR通过率明显下降,并随高危因素的增加,通过率进一步下降。结论 当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与窒息病史、早产/低出生体重、肺部疾病同时存在时,听力损伤的几率相应增加,程度也随之加重。此类患儿更应列为及早干预、重点随访的对象。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皮质醇(Co)、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3)、白细胞介素-1β(IL-1β)、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Ⅱ(IGF-Ⅱ)水平的变化在肺炎患儿营养状况评价中的价值。方法选取广州市某医院2015年1-12月收治的45例肺炎患儿作为肺炎组,另选取45例同期于医院进行健康体检的儿童作为对照组。分别采集2组儿童的静脉血,对Co,T3,IL-1β,IGF-Ⅱ水平进行检测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肺炎组患儿治疗前Co为(343.85±80.98)ng/mL,明显高于对照组儿童的(266.07±102.49)ng/mL;T3为(3.21±1.70)nmol/L,明显低于对照组儿童的(7.43±1.29)nmol/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肺炎组患儿治疗后T3为(5.77±0.74)nmol/L,明显高于治疗前的(3.21±1.70)nmol/L;Co水平为(189.43±109.01)ng/mL,明显低于治疗前的(343.85±80.98)ng/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肺炎组患儿治疗前IL-1β为(0.34±0.13)ng/mL,明显高于对照组儿童的(0.20±0.04)ng/mL;而IGF-Ⅱ为(0.34±0.07)ng/mL,明显低于对照组儿童的(0.62±0.17)ng/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肺炎组患儿治疗后IL-1β为(0.22±0.03)ng/mL,明显低于治疗前的(0.34±0.13)ng/mL;IGF-Ⅱ为(0.56±0.16)ng/mL,明显高于治疗前的(0.34±0.07)ng/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肺炎患儿均存在不同程度的营养不良,可能与机体内激素合成以及细胞因子分泌紊乱有关。经过临床治疗,患儿体内激素以及细胞因子水平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表明其营养状况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升。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