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25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5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12篇
综合类   27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5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15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4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4篇
  1998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3 毫秒
1.
目的研究MAGE-A3抗原肽负载对乳腺癌患者树突状细胞(DC)的功能的影响,探讨其是否可以在体外诱导特异性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TL)应答.方法体外培养HLA-A2乳腺癌患者外周血来源的DC,并经孵育携带MAGE-A3抗原肽,用以刺激CTL,用3H-TdR渗入法检测抗原肽负载前后DC刺激同种淋巴细胞增殖能力(MLR),并用乳酸脱氢酶(LDH)释放法检测CTL对靶细胞的杀伤效应.结果DC:T为1:10时,单纯DC组刺激能力显著高于抗原肽负载组DC(DC-P)(P<0.05),但当DC:T低于1:20时后DC-P组刺激能力显著强于单纯DC组(P<0.05).DC-P组和单纯DC组所激发的CTL对细胞株MCF-7,Sk-Br-3,MDA-MB-435s的杀伤活性有显著性差异,而对细胞株Raji无显著性差异,DC-P组对细胞株MCF-7,Sk-Br-3,MDA-MB-435s的杀伤活性明显高于对细胞株Raji的杀伤活性.结论负载MAGE-A3抗原肽的DC在体外可以诱导乳腺癌患者特异性的CTL免疫应答,为临床以DC为基础的过继免疫治疗的应用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2.
目的:体外培养乳腺癌抗原负载的人单核细胞来源DC,应用不同刺激因子使其表面CCR7表达上调,在体外观察其迁移能力。方法:用rhGM-CSF和rhIL-4诱导MoDCs,并负载乳腺癌抗原后,分别与PGE2、LTC4或Bryo-1共培养,检测其表型及其功能变化。结果:PGE2、LTC4和Bryo-1在体外不影响MoDCs刺激淋巴细胞增殖能力和自体特异性淋巴细胞杀伤活性。与对照组MoDCs相比,PGE2和LTC4作用MoDCs后CD86表达增高,可以上调CCR7 mRBA和蛋白表达(P〈0.05)。PGE2可以使MoDCs对其配体CCL19和CCL21反应性增强(P〈0.05),而LTC4仅能使MoDCs对CCL19反应性增强。Bryo-1虽然可以促进MoDCs成熟,使其CCR7 mRNA表达增强,但在CCR7蛋白表达、迁移能力方面与对照组相似。结论:以PGE2和LTC4作用MoDCs后可以通过上调其CCR7表达,促进其迁移趋化能力。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研究乳腺癌患者化疗后血常规的动态变化,分析聚乙二醇化人重组粒细胞刺激因子(pegylated recombinant human granulocyte colony?stimulating factor,PEG?rhG?CSF)的药物疗效和作用时间。方法:在65例需接受辅助化疗的乳腺癌患者首次及后续化疗后分别于不同时间段注射PEG?rhG?CSF,并动态监测患者血常规数值。结果:患者首次化疗后外周血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计数的最低点出现在第10天左右,经治疗性使用PEG?rhG?CSF后,外周血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计数在3~5 d内基本恢复正常水平。同时在后续化疗过程中预防性注射PEG?rhG?CSF可显著降低Ⅲ/Ⅳ骨髓抑制发生率。结论:乳腺癌患者在化疗后第10天骨髓抑制最明显,因而在化疗后第10天检测血常规较为合理。同时预防性使用PEG?rhG?CSF可以降低骨髓抑制的发生率,对于已经出现Ⅲ、Ⅳ度骨髓抑制的患者,仍可以使用,大多数患者在3~5 d内骨髓抑制即可控制。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全容积表观扩散系数(ADC)直方图参数在预测乳腺癌新辅助化疗(NAC)后获得病理完全缓解(PCR)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经穿刺病理证实为浸润性乳腺癌的117例患者,在进行NAC前均行常规3.0 T乳腺MRI检查,化疗后手术病理采用Miller-Payne分级系统评价化疗反应,分为病理完全缓解组(PCR)和非病理完全缓解组(nPCR)。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过表达型21例(PCR者5例),三阴性型26例(PCR者6例)。采用Firevoxel软件生成ADC直方图,记录多个ADC直方图参数,包括ADC最小值(ADCmin)、ADC平均值(ADCmean)、ADC最大值(ADCmax)、偏度系数、峰度系数,利用SPSS 24.0计算出ADC第10百分位数(ADC10%)、ADC第50百分位数(ADC50%)、ADC第90百分位数(ADC90%)。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正态分布)或Mann-Whitney U检验(偏态分布)比较PCR组和nPCR组各ADC直方图参数的差异。采用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评价有统计学意义的ADC参数的诊断效能。结果 HER2过表达型在PCR组与nPCR组患者间,峰度系数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9),ROC曲线下面积为0.813,截断点为1.861,其灵敏度为100.0%,特异度为68.7%。PCR组和nPCR组三阴性型患者间,ADCmean及ADC50%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028和0.013),ADCmean及ADC50%在三阴性型中预测PCR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00、0.842。当ADCmean取1.030×10-3 mm2/s、ADC50%取0.976×10-3 mm2/s作为截断点,诊断灵敏度分别为75.0%、80.0%,特异度均为83.3%。结论 峰度系数对预测HER2过表达型患者NAC后PCR具有一定的价值,ADC50%对预测三阴性乳腺癌NAC后PCR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我们采用WS-模拟人体频谱治疗仪(简称WS仪)照射大鼠背部超长随意型皮瓣,连续8天,每天2次,每次30min。结果表明:照射组皮瓣术后第9天存活面积明显大于对照组(P<0.001)。~(99)mTc清除率、皮瓣透明标本观察及皮瓣组织匀浆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检测说明WS仪作用于皮瓣后可使血循环增加,毛细血管扩张、增生,皮瓣组织自由基生成减少。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三阴性乳腺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03年1月至2009年12月收治的1042例原发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通过免疫组化分为3组:ERBB2+,HR +/ERBB -和三阴性乳腺癌. 结果 183例为三阴性乳腺癌.三阴性乳腺癌患者其肿块直径超过2 cm的比例和组织学分级三级发生率比ERBB2+和HR+/ERBB2-患者高(P<0.01).而ERBB2+患者的P53阳性率比三阴性乳腺癌患者和HR +/ERBB2 -患者高(P<0.01).HR +/ERBB2 -患者与ERBB2+患者、三阴性乳腺癌患者相比骨转移比例更高(P=0.006).3组患者间内脏远处转移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随访期间,3组5年无复发生存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29),ERBB2+患者最低,为80.3%.结论 本组三阴性乳腺癌患者肿块直径超过2 cm比例较高,组织学分级三级发生率较高,但其5年无复发生存率高于ERBB2+患者.  相似文献   
7.
我们初步探索了采用即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time fluorescence quantitativ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FQ-PCR)方法检测乳腺癌组织中HER2的可行性,现报告如下。材料和方法1.标本来源:20例女性乳腺癌组织样本,患者年龄  相似文献   
8.
颈动脉体瘤的诊断及外科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总结颈动脉体瘤5例,其中4例行颈动脉体瘤切除术,无1例死亡。诊治体会:(1)颈动脉三角区搏动性肿块,垂直方向固定,水平方向可移动,应考虑本病可能;(2)动脉影在诊断中具有重要价值;(3)一旦确诊应早期手术;(4)术前颈动脉压迫是减少脑部并发症的关键;(5)颈动脉是否切除可根据术中肿瘤的大小、位置和性质而定。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乳腺淋巴瘤的临床特征、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12例乳腺淋巴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发病时双侧受累1例,单侧受累11例.肿瘤平均直径4.9 cm.11例为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1例为黏膜相关淋巴瘤.6例行手术治疗,术后与6例粗针穿刺明确诊断的非手术患者均行化疗为主的综合治疗,多选用基于CHOP(环磷酰胺+阿霉素+长春新碱+泼尼松)的化疗方案,非生发中心源性CD20+淋巴瘤患者加用利妥昔单抗.结论 粗针穿刺活检有助于明确乳腺淋巴瘤的诊断.手术有助于诊断,但治疗意义尚不肯定.应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采用化疗为主的综合治疗.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介绍1例改良根治术后复发转移的乳腺癌病例的多学科诊治过程.患者术后8年复查发现双肺、颈淋巴结转移,经过多学科讨论后患者接受靶向药物联合化疗控制病情,后续联合内分泌治疗维持.随访近2年后再次发现颈淋巴结转移,经多学科讨论后治疗再次获得缓解.19月后复查发现肝转移灶,经多学科讨论,于部分肝切除术成功的基础上行全身化疗,使用创新性联合抑制雌激素受体(estrogen receptor,ER)、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uman epidermal growth receptor-2,HER2)、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ammalian target of rapamycin,mTOR)方案,患者获益显著,无进展生存期>27月.该病例的诊治过程说明,分析病例需要把握病情发展中的主要问题,需要多学科交流以避免出现认识上的误区和局限.应当普及多学科讨论以进一步保证治疗方案的合理性和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