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3篇
皮肤病学   1篇
综合类   1篇
药学   3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 观察急性心肌梗死早期心肌组织胞浆型磷脂酶A2(cPLA2)mRNA及蛋白表达,探讨cPLA2在心肌细胞损伤中的作用.方法 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心肌梗死组(AMI组,按时间不同分5组,每组10只),建立大鼠急性心肌梗死模型,按照心肌梗死不同时间(0、1、2、3、6和12 h)处死动物.免疫组化检测心肌cPLA2蛋白表达情况.采用RT-PCR检测心肌cPLA2mRNA表达水平.通过透射电镜观察心肌细胞超微结构的改变.结果 ①与假手术组比较,AMI组心肌cPLA2mRNA水平均出现不同程度上调,以梗死后2 h达到峰值(0.655±0.035,P<0.01).②假手术组与AMI组cPLA2蛋白都有阳性表达,AMI组cPLA2表达增加,且以梗死后2 h最为显著(0.207±0.018,P<0.01).③假手术组心肌组织形态及超微结构改变不明显;AMI组心肌损伤较重,缺血心肌在急性心肌缺血后12 h内,其病理学变化未见显著改变.结论 心肌梗死后心肌组织cPLA2激活导致了心肌细胞及细胞器膜完整性破坏、能量代谢及收缩功能的障碍.  相似文献   
2.
缺血修饰白蛋白的检测与临床意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缺血修饰白蛋白(IMA)作为一项新的早期检测心肌缺血的生化标志物,具有敏感性高、阴性预测值高、出现时间早等优点,并逐渐引起人们重视。近年来对IMA已进行了较多研究,本文就IMA的来源、形成机制、检测方法及临床意义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分泌型磷脂酶A2(sPLA2)与高敏C反应蛋白(hs-CRP)、肌酸激酶(CK-MB)在冠心病中的变化情况并分析其相关性,评价其在冠心病诊疗方面的价值。【方法】测定28例稳定型心绞痛(SA)、54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22例急性心梗患者(AMI)、20例非冠心病患者(NS)血浆sPLA2、hs-CRP和CK-MB的浓度变化情况,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sPLA2和hs-CRP在AMI组升高最明显,UA组和SA组次之;CK-MB在AMI组升高最明显,而SA组以及UA组两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但较对照组有显著升高。【结论】冠心病患者sPLA2与hs-CRP、CK-MB呈现正相关,三者显著升高可辅助临床诊断急性心梗、sPLA2和hs-CRP升高可用以鉴别SA和UA。  相似文献   
4.
摘要:目的:检测质粒介导的喹诺酮类外排基因qepA在临床分离的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的大肠埃希菌中的分布情况,并对阳性菌株进行同源性分析。 方法:用Vitek2 Compact系统对57株大肠埃希菌进行鉴定和药敏实验,用PCR法检测qepA基因并进行基因测序及序列比对。用细菌基因组重复序列PCR技术(rep-PCR)和芯片分析技术对qepA阳性菌株进行基因分型及同源性分析。 结果:57株大肠埃希菌对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庆大霉素、妥布霉素及阿米卡星的耐药率分别为86.0%(49/57)、82.5%(47/57)、70.2%(40/57)、26.3%(15/57)和8.8%(5/57)。6株大肠埃希菌检测到qepA基因,检出率为10.5%。Diversilab分析结果表明,含qepA的大肠埃希菌相似性为70.4%~97.2%,未发现高度同源的菌株。 结论:临床分离大肠埃希菌菌株可检出质粒介导的喹诺酮类外排基因qepA。  相似文献   
5.
目前,已经证实冠心病和动脉粥样硬化是多因素的炎症性疾病,炎性细胞因子在其发生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髓过氧化物酶(myeloperoxidase,MPO)是一种在中性粒细胞和单核细胞中含量较为丰富的血红素酶,是近年来备受关注的炎性因子,也是冠心病易感因素和突发心血管事件的独立预测因子[1-4].MPO的多个基因突变位点(463G/A、R569W、Y173C、M251T等)可能与疾病相关.其中MPO-463G/A位点是MPO基因编码区上游启动子区域,其突变影响MPO的转录活性,从而影响着疾病的易感性.笔者通过对我科冠心病患者MPO-463G/A基因型分析,探讨MPO基因多态性与冠脉病变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质粒介导的喹诺酮类耐药机制(PMQR)在肺炎克雷伯菌临床分离株上的分布情况,并对阳性菌株上染色体介导的喹诺酮类耐药机制进行分析.方法 细菌的鉴定和药敏采用Vitek-2 compact系统;采用PCR法检测质粒介导的喹诺酮类耐药基因qnrA、qnrB、qnrS、aac-(6')-Ib-cr和qepA的分布情况.对包含PMQR的细菌,采用E-试验测定环丙沙星的MIC大小,同时扩增测序分析染色体基因gyrA、gyrB、parC、parE的突变情况.结果 临床分离的67株肺炎克雷伯菌中,qnrS、qnrB、aac-(6')-Ib-cr、qepA的检出率分别为14.93%、2.99%、2.99%和16.42%.8株细菌同时包含qnr和qepA基因,其中2株qnr、qepA和aac-(6')-Ib-cr同时阳性.PMQR阳性菌株对环丙沙星的MIC值不定(0.032~≥64μg/mL),其中8株(占61.54%)对环丙沙星高水平耐药(≥64μg/mL).比对结果显示,环丙沙星MIC≤0.5μg/mL的3株细菌几乎未见染色体的氨基酸序列改变;而环丙沙星MIC≥8μg/mL的菌株全部存在gyrA和parC编码氨基酸序列改变,且突变主要集中在gyrA 83位、87位和parC 80位上.所有PMQR阳性的肺炎克雷伯菌的gyrB和parE均未发现任何氨基酸序列突变.结论 临床分离的肺炎克雷伯菌上检测到qnr、aac-(6')-Ib-cr、qepA的分布与共存.PMQR阳性菌株对环丙沙星的MIC值不定,但染色体机制仍是肺炎克雷伯菌对喹诺酮类抗生素耐药的主要机制,突变主要见于gyrA的83位、87位及parC的80位上.  相似文献   
7.
目的 用血管内超声研究不同类型冠心痛患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性质及偏心性,并探讨斑块的性质及偏心性与分泌型磷脂酶A2和高敏C反应蛋白的关系.方法 经冠状动脉造影明确冠心痛的病例,行血管内超声检查以明确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性质和偏心性,同时检测外周血分泌型磷脂酶A2和高敏C反应蛋白的水平.结果 稳定型心绞痛组以纤维斑块、钙化斑块和向心性斑块为主,而不稳定型心绞痛组和急性心肌梗死组以软斑块、偏心性斑块为主;软斑块组血清分泌型磷脂酶A2和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最高,纤维斑块组次之,钙化斑块组最低;偏心性斑块血清分泌型磷脂酶A2、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较向心性斑块高.结论 冠心病病情与斑块性质相关;血清分泌型磷脂酶A2和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可能间接反映斑块的性质和偏心程度,有助于判断斑块的易损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缺血修饰白蛋白(IMA)测定在急性心肌缺血早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①建立并应用白蛋白-钴结合(ACB)试验对729例健康体检者(健康对照组)和182例急性心肌缺血患者(急性心肌缺血组)血清IMA水平进行双盲观察,并对首诊患者同时进行心脏肌钙蛋白I(cTnI)和心电图检测。②以ROC曲线分析IMA测定的临界(cutoff)值、敏感度、特异度、阴性预测值和正确诊断指数。③观察68例经皮冠状动脉内介入治疗(PCI)术前与术后即刻患者IMA水平的变化以及63例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于入院首次、1d、3d、7d和14dIMA水平的动态改变及cTnI的阳性率,了解短暂缺血后即刻IMA水平的变化以及IMA与病程的关系。④测定30例急性脑缺血患者的IMA水平,与急性心肌缺血组进行比较。结果①急性心肌缺血组IMA水平为(0.561±0.120)吸光值(ABSU),阳性率为89.0%,健康对照组为(0.318±0.081)ABSU和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②ACS患者首诊IMA、心电图、cTnI的阳性率分别为80.4%、75.4%和58.7%;将IMA与心电图以及IMA与cTnI联合测定首诊检测ACS阳性率可分别提高至93.9%和87.9%。③PCI术后即刻动脉血浆IMA水平为(0.587±0.119)ABSU,较其术前(0.465±0.093)ABSU明显升高(P〈0.05)。首诊ACS患者IMA平均水平为(0.527±0.088)ABSU,并于入院1d达峰值,随后逐渐下降,至入院14d有52.4%患者IMA转为阴性。④IMA在ROC曲线下面积为0.971,当cutoff值为0.45ABSU时,其敏感度、特异度、阴性预测值和正确诊断指数综合评价为最佳,分别是0.890、0.944、0.972和0.834。⑤急性脑缺血患者与健康对照组间IMA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与急性心肌缺血组相比,IMA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IMA对ACS早期诊断具有高阴性预测值、高敏感度和出现时间早等优点,其与心电图和cTnI联合诊断可提高早期发现急性心肌缺血的敏感性,但IMA在非心源性缺血情况下也可升高,解释其阳性结果时应加以考虑。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游泳运动对大鼠血管平滑肌细胞中间纤维和超微结构的影响,为运动对血管的生理和病理变化研究提供一定的形态学依据。方法:SD大鼠进行8周不同强度的耐力游泳训练(EST),并在运动后,取胸主动脉平滑肌分别进行石蜡切片样本处理和常规透射电镜样本处理,石蜡切片分别进行结蛋白和波形蛋白的免疫组织化学染色(Envision法),观察比较各组结蛋白和波形蛋白的分布,计算其平均光密度和阳性面积的改变,电镜观察肌细胞内超微结构的改变。结果:8周耐力训练后,小强度组(LIT)的结蛋白、波形蛋白和超微结构与对照组相比,未见明显改变;中强度组(MIT)的结蛋白和波形蛋白明显增加,且超微结构也产生适应性改变;大强度组(HIT)的结蛋白和波形蛋白显著减少,同时超微结构可见损伤性改变。结论:不同强度的耐力游泳运动对大鼠平滑肌肌细胞中间纤维和超微结构产生不同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IL-18基因编码区105位点多态性与冠心病遗传易感性的关系。方法:采用多聚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法检测162例冠心病患者和134例对照者IL-18基因编码区105位点基因型,分析其与冠心病易感性的关系。结果:IL-18基因编码区105位点多态性中AA、AC、CC3种基因型在冠心病组和对照组中的频率分别为70.4%、29.0%、0.6%和88.1%、11.9%、0%。AC基因型患者患冠心病风险为AA基因型者的3.041倍(95%CI1.631~5.669),C等位基因携带者发生冠心病的风险是A等位基因携带者的2.806倍(95%CI1.556~5.061)(均P0.01)。结论:IL-18基因编码区105位点多态性与福建地区部分汉族人群冠心病的发生存在相关性,携带AC、CC基因型人群发生冠心病风险较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