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3篇
儿科学   5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9篇
内科学   1篇
神经病学   1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3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先天性小肠闭锁术后肠动力功能障碍的原因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小肠闭锁术后发生肠动力功能障碍的原因及手术切除病变肠管范围。方法对小肠闭锁手术切除小肠标本15例及对照组6例非肠道或神经系统疾病死亡的足月新生儿尸检小肠标本肠壁S-100蛋白、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和c-kit蛋白进行免疫组化研究。观察闭锁两端肠壁肠神经系统(ENS)、平滑肌和肠间质细胞(ICCs)病理改变及其分布范围,并行统计学处理。结果闭锁近端肠壁S-100、α-SMA和c—kit阳性表达明显低于对照组。随远离盲端,以上指标呈逐渐增加趋势。在闭锁近端16cm、远端4cm处,三者病变总体趋于正常。结论小肠闭锁两端肠壁与肠动力密切相关的ENS、平滑肌和ICCs均存在病变。是小肠闭锁术后发生肠道动力功能障碍的原因。在患儿小肠长度允许的情况下.切除闭锁近端肠管16cm以上,而远端切除4cm.可减少或避免术后肠动力功能障碍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整合素连接激酶(integrin-linked kinase,ILK)抑制剂在人近端肾小管上皮细胞转分化中的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对数生长期人近端肾小管上皮细胞(HK-2)随机分为对照组(无糖DMEM/F12培养液)、高糖组(30.0mmol/L葡萄糖DMEM/F12培养液)、抑制剂组(30.0 mmol/L葡萄糖DMEM/F12培养液+30.0μmol/L QLT0267 100μL),培养48h后,倒置相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Western blot法检测HK-2细胞ILK、E-钙黏蛋白(E-cadherin)、蛋白激酶B(protein kinase B,Akt)、磷酸化Akt(phosphorylated Akt,P-Akt)相对表达量,反转录PCR法检测ILK mRNA、纤连蛋白(fibronectin,Fn)mRNA表达量。结果对照组HK-2细胞呈椭圆形或圆形,细胞间连接紧密,呈岛屿状生长;高糖组细胞向长梭型转变,细胞间紧密连接消失,呈离散状生长;抑制剂组细胞改变同高糖组,但程度较轻;高糖组、抑制剂组HK-2细胞E-cadherin相对表达量(0.43±0.04、0.80±0.05)均低于对照组(1.04±0.05)(P0.05),且高糖组低于抑制剂组(P0.05);高糖组、抑制剂组P-Akt相对表达量(0.49±0.05、0.31±0.03)均高于对照组(0.21±0.01)(P0.05);且高糖组高于抑制剂组(P0.05),高糖组、抑制剂组HK-2细胞ILK相对表达量(0.52±0.02、0.51±0.02)均高于对照组(0.22±0.01)(P0.05),高糖组与抑制剂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糖组、抑制剂组及对照组HK-2细胞Akt相对表达量(0.91±0.03、0.92±0.02、0.94±0.05)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糖组、抑制剂组HK-2细胞ILK mRNA(1.83±0.23、1.64±0.07)、Fn mRNA相对表达量(2.06±0.07、1.79±0.06)均高于对照组(0.83±0.04、1.14±0.08)(P0.05),且高糖组Fn mRNA相对表达量高于抑制剂组(P0.05),ILK mRNA相对表达量与抑制剂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LK抑制剂QLT0267可抑制ILK下游效应分子Akt的磷酸化,减少Fn、E-cadherin下调,从而抑制或延缓肾小管上皮细胞转分化进程。  相似文献   
3.
延迟一期显微手术修复外周神经损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应用显微外科技术延迟一期手术修复外周神经损伤的治疗体会。方法 对51例63条外周神经损伤采用显微外科技术进行延迟一期手术修复,手术方法包括神经直接缝合、神经松解、神经移植桥接。手术距伤后时间:6—23d,平均11.5d。结果 术后伤口全部甲级愈合。随访9个月-8年,感觉、运动、功能综合评价优(≥M4S3)15例,良(M3S3)26例,可(M2S2)7例,差(≤M1S1)3例。优良率80.9%。结论 对于失去一期修复治疗机会的外周神经损伤,应用显微外科技术延迟一期修复,可获得较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E-钙粘蛋白、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在肾间质纤维化(R IF)大鼠肾组织中的表达,探讨E-钙粘蛋白、MMP-9在R IF中的作用。方法选用SD大鼠72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假手术组和模型组,制备单侧输尿管梗阻UUO模型。采用病理及免疫组织化学等方法动态观察各组大鼠第1天、第3天、第7天、第14天肾脏组织学变化和E-钙粘蛋白、MMP在肾小管间质中表达情况。结果 UUO模型组大鼠肾小管间质损害明显,肾小管上皮细胞E-cadherin表达逐渐下调,于第14天达最低值。肾小管上皮细胞MMP-9表达上调,第3、7、14天与同期正常对照组、假手术组相比差异显著。肾小管上皮细胞E-钙粘蛋白表达量与肾小管间质损害程度呈负相关,MMP-9表达量与肾小管间质损害程度呈正相关。结论 E-钙粘蛋白表达下调、MMP-9表达上调、E-钙粘蛋白与MMP-9表达失衡可能是肾间质纤维化形成促进因素之一,并可能参与肾间质纤维化形成的全过程。  相似文献   
5.
背景:纤维连接蛋白表达增加在肾间质纤维化疾病进展过程中发挥着的重要作用。目的:观察纤维连接蛋白在肾间质纤维化大鼠肾组织中的表达。方法:72只大鼠随机等分为对照组、假手术组和模型组。模型组建立单侧输尿管梗阻模型;假手术组仅开腹游离左侧输尿管;对照组不做任何处理。结果与结论:与对照组及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梗阻时间越长,肾小管间质损害程度越重,纤维化越明显,肾组织中纤维连接蛋白、基质金属蛋白酶9和转化生长因子β1表达即明显增多,且随着梗阻时间延长,肾组织中纤维连接蛋白、基质金属蛋白酶9和转化生长因子β1表达呈持续增加趋势,至造模后第14天达到高峰,与同期对照组、假手术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说明在大鼠肾纤维化形成过程中,纤维连接蛋白的蛋白表达在肾损伤早期即显著增加,并随肾间质纤维化程度加重而逐步升高,从而促进肾纤维化的发生。而基质金属蛋白酶9的高表达可能是加重肾间质损害的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6.
背景:在各种原因引起的进展性慢性肾脏病中,均可见到肾间质纤维化现象,其病变程度与慢性肾脏病的预后甚为密切,并可作为预测肾功能恶化的一个十分准确的指标。 目的:探讨整合素连接激酶、转化生长因子β1及α-平滑肌肌动蛋白与肾间质纤维化中的关系。 设计、时间及地点:随机对照动物实验,2007-03/2008-01在新疆地方与民族高发病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完成。 材料:成年雄性SD大鼠72只,体质量(200±12) g。 方法:72只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和正常对照组,每组24只。模型组大鼠建立肾间质纤维化模型,术后1,3,7,14 d麻醉后处死各组大鼠,取梗阻侧肾做苏木精-伊红、PAS及Masson染色。 主要观察指标:以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整合素连接激酶、α-平滑肌肌动蛋白、转化生长因子β1的表达;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整合素连接激酶的mRNA表达。 结果:整合素连接激酶、α-平滑肌肌动蛋白、转化生长因子β1在正常肾组织中表达量极少,但随间质病变的加重,表达量明显增加,与正常组织比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 < 0.001)。 其与间质纤维化程度呈正相关(r=0.841,0.892,0.854,P < 0.001),在间质中的表达量也成正相关。 结论: 整合素连接激酶、α-平滑肌肌动蛋白、转化生长因子β1 随着间质病变程度的加重而明显增加,说明与肾间质纤维化的形成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1,25-二羟维生素D3对单侧输尿管梗阻大鼠E-钙黏素表达的影响。方法清洁级SD大鼠96只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假手术组、干预组,各24只,模型组与干预组大鼠建立单侧输尿管梗阻模型,假手术组开腹后仅游离左输尿管。干预组于建模起给予1,25-二羟维生素D30.5μg/mL灌胃,1次/d,连用14d;余3组给予花生油1mL/d,1次/d,灌胃。4组分别于术后1,3,7,14d各处死6只大鼠,取左侧肾脏标本,观察肾脏病理改变及间质纤维化损害程度,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4组大鼠E-钙黏素和转化生长因子-β1的表达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E-钙黏素阳性表达量减少,转化生长因子-β1表达增多(P〈0.01);干预组E-钙黏素表达量增多,TGF-β1表达减少(P〈0.05)。肾小管间质病理损伤程度与E-钙黏素呈负相关(r=-0.833,P〈0.01),与转化生长因子-β1呈正相关(r=0.806,P〈0.01);E-钙黏素和转化生长因子-β1的表达间呈负相关(r=-0.871,P〈0.01)。结论 1,25-二羟维生素D3可能通过维持肾组织E-钙黏素的表达、抑制肾组织转化生长因子-β1的表达来减轻肾脏纤维化。  相似文献   
8.
程红新  李丽  蒋雅红  杨晓萍  林智峰  赵瑾  陶林 《广东医学》2012,33(17):2554-2556
目的探讨肝细胞生长因子(HGF)对单侧输尿管梗阻(UUO)大鼠肾组织中E-钙黏蛋白(E-cd)、纤维连接蛋白(FN)、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单侧输尿管结扎制造梗阻性肾病模型,将72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UUO组和HGF组(UUO+HGF),分别于术后1、3、7、14 d观察各组肾组织病理改变,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各组肾组织中E-cd、FN、MMP-9的表达。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UUO组及HGF组FN、MMP-9蛋白表达均增高,且UUO组明显高于HGF组;UUO组及HGF组E-cd表达均减少,且UUO组显著低于HGF组。结论 HGF可以通过调节肾组织E-cd、FN、MMP-9的表达,减轻肾小管-间质纤维化,而发挥肾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9.
小肠闭锁术后肠动力功能紊乱发生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肠闭锁是新生儿较常见的消化道畸形,是引起新生儿小肠梗阻的常见原因,是因为小肠在发育过程中出现停滞,表现为一处或多处肠管发生闭锁。外科手术恢复肠道连续性是该病唯一的有效治疗手段。由于手术技巧和围手术期监护治疗的改善、静脉营养的临床应用,目前小肠闭锁术后存活率已超过90%。但有报道,在肠吻合口足够通畅,也无其它肠机械性损害情况下,相当数量小肠闭锁患儿术后存在较长时间肠动力性功能紊乱。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小肠闭锁肠壁平滑肌病理变化特征及病变肠段范围,探讨小肠闭锁术后发生肠动力功能障碍的可能机制,为小肠闭锁手术切除肠管范围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先天性小肠闭锁手术切除小肠标本15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肠壁S-100蛋白和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表达情况,并以6例相同年龄,死于与肠道或神经系统无关疾病的足月新生儿尸检小肠标本为对照组,观察小肠闭锁两端肠壁平滑肌病理改变及其分布范围。结果闭锁近端肠壁S-100蛋白和α-SMA阳性表达明显低于对照组,环肌层明显肥厚;随着远离闭锁盲端,肌层内S-100和α-SMA阳性染色数量或强度逐渐增多或增强,环肌层肥厚程度逐渐减轻。闭锁近端14cm处、远端4cm处病变总体上趋于正常。3例闭锁近端2cm处肠壁环肌层散在分布片灶状、限局性平滑肌空泡样变性,呈α-SMA染色阴性,空泡样变处环肌层变薄。结论小肠闭锁与肠动力密切相关的肠壁平滑肌存在明显的病理性改变,平滑肌空泡样变可能是肠平滑肌进一步严重损害的早期表现,这些变化是小肠闭锁术后发生肠道动力功能障碍的原因之一。手术时在患儿小肠长度允许的情况下,切除闭锁近端肠管14cm以上,而远端肠管切除4cm,可减少或避免术后肠动力功能障碍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