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1篇
综合类   3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1篇
肿瘤学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随着全球一体化带来的广泛性人口迁徙,美洲锥虫病呈现出全球传播的趋势。文章对美洲锥虫病痛原学特征、临床特点、诊断与鉴别诊断、流行病学特征和预防控制等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进行综述.旨在为进一步全面了解该病和未来做好预防控制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CD基因表达诱导结肠癌细胞的凋亡作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研究胞嘧啶脱氨酶(cytosinedeaminase,CD)基因表达是否具有诱导结肠癌细胞凋亡的作用。方法:用不同浓度的5氟胞嘧啶(5flurocytosine,5FC)加至CD基因阳性人结肠癌细胞株SW1116培养,MTT法检测5FC药物对结肠癌细胞生长抑制作用。AnnexinV/PI法分析细胞凋亡率,用透射电镜观察细胞结构改变。结果:与未导入基因的SW1116细胞相比,CD基因阳性细胞对5FC的敏感性明显增加,50%细胞生长抑制率(IC50)浓度由SW1116细胞的16000μmol/L降低到SWCD2的66μmol/L。CD基因导入细胞能够增加5FC诱导的细胞凋亡率。SW1116细胞凋亡率:未加药为2.52%,加药24h为4.61%,48h为2.25%,72h为8.41%;而SWCD2的凋亡率:未加药为4.81%,加药后24h为4.73%,48h为20.78%,72h为32.92%,细胞凋亡率的增加与给药时间成正比。电镜下可见明显的凋亡细胞形态特征。结论:CD基因表达对人结肠癌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涉及肿瘤细胞凋亡机制。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放射治疗诱发BALB/c小鼠Renca肾癌细胞凋亡的特点及其调控机制,为肿瘤放射治疗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采用Annexin-V-FITC/PI法流式细胞仪检测不同剂量放疗后细胞凋亡率,建立BALB/c小鼠肾癌细胞肿瘤种植模型,采用PV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肿瘤石蜡切片P53的表达及ELISA试剂盒检测细胞因子IL-2、IFN-γ的表达。结果①在一定照射剂量范围内,Renca细胞的凋亡率随剂量的增加而升高。②放疗组突变型P53蛋白表达率为(30.17±0.88)%,肿瘤组为(24.22±0.68)%,两组间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③放疗组小鼠脾细胞分泌IL-2为(167.56±13.13)pg/mL,为肿瘤组小鼠分泌量(83.69±1.37)pg/mL的2倍,两组间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放疗组小鼠脾细胞分泌IFN-γ为(1482.47±47.91)pg/mL,约为肿瘤组小鼠分泌量(211.02±35.98)pg/mL的7倍,两组间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结论放疗可诱发Renca细胞凋亡,P53蛋白可能涉及本实验中的细胞凋亡通路。  相似文献   
4.
李荣  尹红  王盛书  姚伟  韩红  杨若佳 《中国当代医药》2013,(17):166-168,174
目的分析某部1992~2011年血源及性传播疾病的报告情况,为部队防治此类疾病提供参考。方法收集某部疾病监控中心1992~2011年的传染病疫情监测资料,分析血源及性传播疾病的时间、人群分布等方面的资料。结果1992~2011年共报告血源及性传播疾病735例,占总传染病报数的9.88%:主要为乙型肝炎.占83.27%,丙型肝炎占5.99%,梅毒占3.54%,淋病占3.27%,尖锐湿疣占2.31%;其中男性占92.11%,女性占7.89%;干部占54.83%,战士占26.53%,其他人员(主要是军队离退休人员、在编职工等)占18.64%;发病人数总体呈上升趋势,性传播疾病发病人数从无到有,逐渐增多。结论血源及性传播疾病,尤其是经血传播疾病是危害部队的重要传染病,乙型肝炎、丙型肝炎所占比例较大,性传播疾病发病数逐渐增多,应采取有效的防控措施,防止进一步传播扩散。  相似文献   
5.
李荣  王斌  姚伟  杨若佳 《预防医学论坛》2014,(11):833-834,837
目的 报告并分析1起腺病毒7型感染引起的暴发疫情的流行病学特征及原因,为预防控制类似医院感染疫情提供参考。方法 对某医院1起腺病毒7型暴发进行流行病学调查,描述疫情流行特征;鼻咽拭子标本中提取核酸,PCR法检测甲型、乙型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腺病毒等特异性基因片段。结果 本次疫情是1起腺病毒7型引起的暴发疫情,共报告14例病例,首发病例死亡,其余13例续发病例预后良好,且均与首发病例有密切接触史,除首发病例及其1名家庭成员是在院前感染外,剩余12例均在医院内感染发病,院内罹患率为14.00%。鼻咽拭子标本经PCR检测,腺病毒核酸检测阳性14份。结论 该医院未按规定启用发热门诊、发热患者未按要求进行预检分诊以及医护人员防护不规范是造成本次疫情暴发的主要原因,应加强院内感染的管控。  相似文献   
6.
目的:用胃肠癌冻融抗原冲击树突状细胞(DC)诱导荷瘤小鼠脾细胞,观察DC及细胞毒T细胞(CTL)的生物学功能及对胃肠癌靶细胞体外杀伤作用。方法:小鼠骨髓细胞经GM-CSF、IL-4诱导和胃肠癌细胞系 KATO3、CT26细胞冻融抗原(Ag)的冲击,诱生致敏的DC与活化脾淋巴细胞共培养,获得的CTL对相应靶细胞及对照黑色素瘤细胞进行体外杀伤。结果:制备的DC与CTL具有良好的生物学活性,胃肠癌 Ag冲击的DC诱导的CTL对相应靶细胞的杀伤率分别平均75.98%和86.75%,且效靶比显示量效关系;对无关靶细胞A375为10.57%和11.53%。结论:胃肠癌Ag冲击致敏的DC能诱导CTL产生特异性杀伤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CD基因在结肠癌细胞表达的分子成像分析。方法:通过逆转录病毒介导方法,将编码大肠杆菌的CD基因转染到人结肠癌细胞系SW1116。通过19F-NMR波谱分析CD基因在人结肠癌细胞中的表达状况,MTT方法检测5-FC的细胞毒作用。结果:19F-NMR波谱分析显示,转导CD基因细胞在774μmol/L5-FC浓度培养24h后的样品,在δ-91.7和δ-93.3显示了2个双峰,分别是5-FC和5-FU的19F-NMR的信号,提示5-FU是SWCD2细胞内的CD酶催化5-FC的代谢产物。转基因的肿瘤细胞SWCD2中表达了CD基因,对前药5-FC的敏感性较亲本肿瘤细胞SW1116明显增高,50%细胞生长抑制率(IC50)为66μmol/L,而SW1116细胞IC50为16000μmol/L。结论:CD基因表达的代谢产物不但对结肠癌细胞恶性生长具有抑制作用,而且CD基因具有分子成像标记基因的功能。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用冻融的自体胃癌抗原冲击树突状细胞(DC)来诱导肿瘤引流区淋巴结(TDLN)细胞对胃癌细胞系的体外杀伤作用。方法:采用胃癌患者外周血粘附细胞(PBAC),经GM-CSF、IL-4、TNF-α诱导和自体肿瘤冻融抗原(Ag)刺激诱生所获得的DC与TDLN细胞1:50比例共培养3天,获得DC激活的TDLN,即DC-TDLN作效应细胞;分别以Ag和培液代替DC同样培养TDLN,即Ag-TDLN和TDLN作对照,对胃癌细胞系KATO3和黑色素瘤细胞系A375进行杀伤。结果:DC-TDLN、Ag-TDLN、TDLN各组细胞对KATO3,均有显著杀伤活性,其中DC-TDLN组的杀伤作用明显优于后两组,且效靶比20:1的杀伤率优于10:1,显示可能有量效关系;而TDLN各组不同效靶比对A375杀伤率则无显著差异。结论:自PBAC获得的DC,经自身肿瘤Ag冲击并与自身TDLN共培养,可使后者对胃癌细胞系细胞的杀伤作用明显增强。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避蚊胺驱蚊液和氯氟醚菊酯蚊香野外防蚊效果,寻找便捷高效的防蚊制剂。方法选择野外驻训216名官兵,随机分为观察1组和观察2组。观察两组分别在无防蚊措施、使用避蚊胺驱蚊液和氯氟醚菊酯蚊香时蚊虫的叮咬情况。结果无防蚊措施时,观察1组和2组蚊虫叮咬率分别为78.2%和79.2%;使用蚊香时,观察1组和2组蚊虫叮咬率分别降为50.0%和49.1%;使用10%避蚊胺驱蚊液时,观察1组和2组蚊虫叮咬率分别降为12.7%和11.3%。驱蚊液驱蚊效果明显优于蚊香(P<0.01)。官兵更愿意使用驱蚊液(P<0.01)。结论 0.05%氯氟酯菊酯蚊香和10%避蚊胺驱蚊液均有较好防蚊效果,但后者更方便、高效、安全,官兵接受度高。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