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1篇
综合类   1篇
预防医学   2篇
中国医学   2篇
肿瘤学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199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2.
目的:探究TWIST介导的上皮间质化(EMT)在宫颈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选取正常宫颈上皮、宫颈上皮内瘤变以及宫颈鳞状细胞癌患者标本共128例,石蜡包埋连续切片并运用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检测TWIST和E-cadherin在各组织中表达情况;构建TWIST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TWIST并建立高表达TWIST的宫颈癌细胞系pcDNA3.1(+)/TWIST/SiHa,观察稳转前后细胞形态学改变并运用蛋白质印迹法检测EMT相关标志蛋白变化.结果:TWIST在正常宫颈上皮、CIN Ⅰ~Ⅱ、CINⅢ到早期宫颈鳞癌(ⅠA~ⅡA期)及晚期宫颈癌(ⅡB~ⅢB期)中胞质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4.2%、63.4%、64.3%、100.0%和100.0%;胞核阳性表达率分别为21.4%、56.6%、57.1%、88.0%和100.0%.与此同时,E-cadherin在各期组织中胞膜表达阳性率分别为71.4%、36.7%、35.7%、12.0%和11.1%,而胞质表达阳性率分别为18.6%、63.3%、64.3%、88.0%和88.9%.同时,TWIST在各期组织胞质、胞核表达强度改变与E-cadherin在胞膜、胞质表达分布及强度改变相反.在伴有淋巴结转移的宫颈癌病例中,TWIST在胞质胞核中的强阳性率高于不伴淋巴结转移病例(P=0.012,P=0.033),高表达TWIST的SiHa细胞系细胞形态及EMT相关标志蛋白E-cadherin和Vimentin均发生明显改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WIST在宫颈癌变发生发展的过程中表达逐渐升高,其介导的上皮间质转化贯穿宫颈癌发生发展的整个过程.  相似文献   
3.
目的 构建针对人乳头瘤病毒16型E6/E7基因的shRNA真核表达载体,获得稳定表达干扰质粒的人宫颈癌SiHa细胞系并探讨其对SiHa细胞增殖及迁移能力的影响。方法 合成3条特异性干扰HPV16 E6/E7基因的shRNA片段并定向插入psilencer 2.1-U6 hygro载体,构建重组质粒psilencer 2.1-U6hygro-shE6/E7并转染入人宫颈癌SiHa细胞, Real- time PCR检测转染后细胞E6/E7 mRNA的表达,选择沉默效应最好的重组质粒并用潮霉素B稳筛,获得稳定表达重组质粒的SiHa细胞,并用real time-PCR和Western blot方法进行鉴定;分别运用CCK-8细胞增殖实验和细胞划痕愈合实验检测细胞的增殖及迁移能力。结果 测序证实针对HPV16 E6/E7的shRNA真核表达载体psilencer 2.1-U6 hygro-shE6/E7构建正确;转染psilencer 2.1-U6 hygro-shE6/E7的SiHa细胞HPV16 E6/E7表达明显受抑,同时其增殖及迁移能力也明显受抑制。结论 psilencer 2.1-U6 hygro-shE6/E7真核表达载体的成功构建并获得稳定沉默表达HPV16 E6/E7的人宫颈癌SiHa细胞系,证实沉默表达HPV16 E6/E7的SiHa细胞增殖及迁移能力会明显受到抑制,这为进一步研究HPV 16 E6/E7基因在宫颈癌发生发展过程中的功能奠定了实验基础。  相似文献   
4.
一、滑胎(习惯性流产) 郑某某,女,28岁,农民,南阳县老河人,89年10月25日初诊。患者怀孕五个半月,阴道出血两天,色淡红,量少。伴腰痛,骶部疼甚,小腹坠疼、口干,气短、乏力,面色(白光)白,唇淡,贫血面容,精神不振。月经,14岁月经第一次来潮,每35~45天来一次月经,每次行经3~4天,经量适中,无痛经及带下病史,22岁结婚,婚后7年无子。孕5胎,小产4胎,第一  相似文献   
5.
杨润峰  袁毅  金迎 《河北医学》2013,19(2):259-262
目的:通过比较缬沙坦联合氨氯地平和氢氯噻嗪治疗高血压的临床效果,选出最优治疗方案。方法:80例高血压给予4周缬沙坦(80mg/d)单药治疗,56例平均坐位舒张压(SeDBP)仍≥90mraHg(1mrnHg=0.133kPa)的患者随机分为氨氯地平组和氢氯噻嗪组,分别给药缬沙坦(80rag/d)/氨氯地平(5mg,/d)和缬沙坦(80mg/d)/氢氯噻嗪(12.5mg/d),共治疗8周。以诊室SeDBP下降差值作为主要疗效指标。52例患者完成了家庭血压监测(氨氯地平组27例,氢氯噻嗪组25例),并作为降压疗效的评价指标。结果:治疗8周末,氨氯地平组诊室SeDBP下降4/t为(14.8±6.8)mmHg,达目的血压占65.9%,总有效率为89.2%,家庭SeDBP为(81.5±2.9)mmHg。氢氯噻嗪组诊室SeDBP下降值为(15.4±7.9)mmhg、达目的血压占67.8%,总有效率为90.2%,家庭SeDBP为(80.2±3.1)mmHg。治疗后两组患者血压水平优于治疗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氨氯地平组心血管事件和不良反应发生率均低于氢氯噻嗪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缬沙坦联合氨氯地平和氢氯噻嗪治疗高血压的疗效相当,但联合氨氯地平能使心血管事件和不良反应晌发生率更低,预后更好。  相似文献   
6.
7.
目的 构建人grp78基因真核表达载体,并建立稳定高表达grp78的人宫颈癌HeLa细胞系.方法 用RT-PCR方法从人宫颈癌HeLa细胞中扩增grp78基因编码区,将PCR产物克隆到pcDNA3.1(+)真核表达载体,构建重组质粒pcDNA3.1(+)/grp78并测序鉴定.用构建成功的pcDNA3.1(+)/grp...  相似文献   
8.
目的系统评价吸烟与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病的相关性,为进行人群健康教育和预防决策提供依据。方法计算机检索Cochrane图书馆、PubMed、EMbase、CBM、CNKI和WanFang Data等数据库,查找吸烟与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病风险的临床研究,由两名评价员独立按照纳入与排除标准选择文献、提取资料和评价质量后,对符合纳入标准的13个病例对照研究,采用RevMan 5.0软件进行Meta分析,计算其合并OR值和95%CI并对发表偏倚进行漏斗图分析。结果共纳入13个病例对照研究,共14 260例,其中子宫内膜症患者1 900例。方法学质量评价结果显示,2个研究为A级,4个为B级,剩余7个均为C级,总体研究质量不高。Meta分析结果显示,不吸烟人群与吸烟人群比较,其罹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几率未见增加[OR=0.91,95%CI(0.82,1.02)]。按地域进行亚组分析,结果显示北美洲人群的OR合并为0.96[95%CI(0.84,1.08)],吸烟组和非吸烟组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欧洲人群的OR合并为0.72[95%CI(0.54,0.97)],吸烟组和非吸烟组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目前研究尚未见吸烟与否对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病率有影响。由于各研究间存在异质性,且方法学质量较差,上述结论尚需开展更大样本量的前瞻性研究进一步证实。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氯沙坦联合非洛地平治疗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的疗效,探讨其对患者心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54例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按照用药不同分为三组,分别为氯沙坦联合非洛地平治疗组(92例)、氯沙坦治疗组(80例)、非洛地平治疗组(82例),比较各组治疗2,4,6及8周后血压水平及患者心功能情况,同时,通过测定治疗前后血常规、尿常规、肝肾功能等指标来评价其安全性。结果氯沙坦联合非洛地平治疗组治疗2周后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即显著降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氯沙坦治疗组和非洛地平治疗组同时间点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周后,氯沙坦联合非洛地平治疗组SBP、DBP处于正常范围内,治疗6周后SBP、DBP趋于稳定。氯沙坦治疗组和非洛地平治疗组治疗4周后SBP、DBP与治疗前比较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氯沙坦联合非洛地平治疗组治疗8周后总有效率(85.87%,79/92)高于氯沙坦治疗组(78.75%,63/80)和非洛地平治疗组(79.27%,65/8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8周后,三组N末端B型钠尿肽前体(NT—proBNP)水平较治疗前均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氯沙坦联合非洛地平治疗组NT—proBNP水平显著低于氯沙坦治疗组和非洛地平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8周后,三组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房内径(LAD)均降低,左室射血分数(LVEF)及V1导联P波终末电势(PtfV1)均升高,且氯沙坦联合非洛地平治疗组LVEDD、LAD低于氯沙坦治疗组和非洛地平治疗组,LVEF及PtfV1高于氯沙坦治疗组和非洛地平治疗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者治疗前后血常规、尿常规、肝肾功能等指标均无明?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阿瑞匹坦治疗妇科恶性肿瘤患者化疗后恶心呕吐的疗效及对血红蛋白水平的影响。方法 收治我院85例妇科恶性肿瘤患者,根据患者止吐药物使用情况分为阿瑞匹坦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予以化疗及常规对症处理,阿瑞匹坦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阿瑞匹坦,观察两组恶心呕吐、血红蛋白水平以及外周血象等变化。结果 阿瑞匹坦组患者化疗后恶心、呕吐发生率低(P<0.05),但两组头晕、头痛等其他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均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化疗后红细胞数下降的程度稍轻于对照组(P>0.05)。结论 阿瑞匹坦不仅可以有效预防化疗所致恶心、呕吐的发生,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和治疗依从性,还可使患者尽早进食,有利于血红蛋白的生成,减弱肿瘤负荷和化疗所致贫血程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