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0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17篇
基础医学   26篇
口腔科学   14篇
临床医学   38篇
内科学   17篇
神经病学   8篇
特种医学   8篇
外科学   42篇
综合类   26篇
预防医学   11篇
眼科学   2篇
药学   14篇
中国医学   2篇
肿瘤学   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3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近数十年来各类脊柱内固定系统发展迅速,在临床中应用日益增多,其主要的优点包括:提高植骨融合率、防止植骨块的移位、减少外固定的使用或缩短使用时间、改善和维持脊柱的序列。脊柱内固定在许多脊柱疾病的治疗作用已被各国脊柱外科医生所接受,但金属内植物的应用也带来了相应的一些并发症,如内植物移位、断裂、对骨融合的应力遮挡效应以及对影像检查造成伪影等。鉴于这些并发症,人们一直致力于改进内固定系统以克服其各种缺点。  相似文献   
2.
目的:合成新型的复合生物材料框架作为骨组织工程研究的细胞外基质材料。方法:本研究采用材料学自组装技术的原理,以Ⅰ型胶原蛋白为分子模板,引导钙磷盐在液相中的矿化,制备具有天然骨基质层状结构的羟基磷灰石/胶原复合材料,并以热致分相法制备了羟基磷灰石/胶原-聚乳酸复合三维多孔框架。结果:羟基磷灰石/胶原复合材料具有与天然骨基质相似的成分与结构,加入聚乳酸制备成三维多孔框架,孔隙直径界于50um-300um。结论:羟基磷灰石/胶原-聚乳酸复合三维多孔框架可能作为骨组织工程良好的细胞外基质材料。  相似文献   
3.
患女 ,2 1岁。以发热、腹泻 3 d入院。查体 :T3 8.9℃ ,P1 0 8次 /min,BP1 1 .97/7.98k Pa。急性发热病容 ,双肺及心脏查体未见异常。腹软 ,脐周及左下腹压痛 ,肝脾肋下未触及。实验室检查 :血常规 :Hb1 0 7g/L,RBC3 .71× 1 0 12 /L,WBC1 4.7× 1 0 9/L,PLT2 2 0× 1 0 9/L。粪常规 :脓血便 ,白细胞 ,红细胞 。血钠 1 2 8mmol/L,血钾 3 .0 mmol/L ,BUN 3 .3 6mmol/L ,GL U 4.3 mmol/L。诊断 :急性细菌性痢疾合并低渗血症、低钾血症。给静脉滴注氨苄青霉素 8g/d;口服氟哌酸 ,0 .2 g/次 ,3次 /d;同时补液治疗。2 d后体温正常 ,…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以兔骨髓基质细胞(BMSCs)为种子细胞、纳米羟基磷灰石/胶原(nHAC)为支架材料、兔自体富血小板血浆(PRP)为生长因子,构建组织工程骨修复兔下颌骨缺损能力。方法:兔下颌骨体部15mm×15mm全层骨缺损分别采取:A组,组织工程骨;B组,自体髂骨;C组,单纯nHAC材料;D组,对照组修复。术后1、3、6个月行放射性核素骨检测、骨密度测定及组织学观察。结果:放射性核素骨检测:术后1、3个月,A、B组成骨代谢能力明显优于C、D组,术后6个月时,各组之间骨代谢能力无明显差异;骨密度测定:A、B、C组骨缺损区域骨密度逐渐增加明显高于D组,术后3个月A组、B组骨密度较C组明显提高;组织学检查:A组术后1个月可见小片状类骨质出现,nHAC开始降解,术后3个月时新生骨成大片状结构,术后6个月nHAC几乎全部降解,缺损由骨组织修复,其成骨量与B组无明显差异却明显大于C组,D组仅为纤维组织修复。结论:本实验构建的组织工程骨修复颌骨缺损能力与自体髂骨相似而强于单独使用nHAC,且nHAC材料于体内可完全降解,因此BMSCs与nHAC及自体PRP复合所构建的组织工程骨是一种良好的骨缺损替代材料。  相似文献   
5.
骨组织工程的研究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自 19世纪以来 ,骨移植术一直致力于修复由于创伤、肿瘤、感染所造成的大范围骨缺损 ,以恢复肢体功能。自体骨移植是目前最常采用的疗法 ,但供体的有限性限制了其应用 ,而且增加了患者的痛苦。异体骨不存在供体缺乏的问题 ,但具有抗原性 ,特别是在植体较大时 ,常因剧烈的免疫排斥反应导致植入失败。目前 ,临床上也在广泛使用各种以金属、陶瓷或高分子制造的人工骨替代材料 ,但这些材料在生物相容性、生物活性、生物可降解性及与宿主骨的力学匹配性、使用寿命等方面都有各自的缺点。更重要的是 ,无论是可实现骨整合的钛植体 ,还是能与骨实现…  相似文献   
6.
文题释义:胶原基质矿化磷灰石: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不产生排斥反应,降解速度与成骨的速度相适应,其降解不会影响周围环境的pH值。该材料在微米尺度上具有互联孔洞结构,孔隙尺寸为100-500 µm,孔隙率为70%-90%,结构和成分与自体骨相似,能够更好的诱导自体骨生长,具有良好的骨修复作用,其机械耐受性、可塑性、强度接近松质骨。 新短肽P17-骨形态发生蛋白2:通过FMOC/tBu固相多肽合成法合成的具有17个氨基酸的新型活性短肽中包含磷酸化的丝氨酸及天冬氨酸,能够极好地模拟天然骨基质的促发及指导矿化的功能,在局部形成偏酸环境,促进局部的钙磷沉积、成核和生物自组装矿化。短链多肽活性位点能充分暴露并与细胞表面受体结合,生物活性更强。 背景:胶原基质矿化磷灰石材料具有仿生的化学组成及良好的生物学性能,已被用于某些骨缺损修复;新短肽P17-骨形态发生蛋白2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成骨诱导生物活性,因此将新短肽P17-骨形态发生蛋白2与胶原基质矿化磷灰石材料制备成复合支架材料可望提升骨修复效率和效果。 目的:探讨新型P17-骨形态发生蛋白2/胶原基质矿化磷灰石复合材料的生物活性。 方法:将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别接种于新型P17-骨形态发生蛋白2/胶原基质矿化磷灰石复合材料与胶原基质矿化磷灰石材料上,培养3,7 d后,利用RT-PCR检测细胞碱性磷酸酶 mRNA相对表达。将新型P17-骨形态发生蛋白2/胶原基质矿化磷灰石复合材料(实验组)与胶原基质矿化磷灰石材料(对照组)分别埋置于SD大鼠皮下,植入12,35 d后进行Masson染色后组织学分析。将新型P17-骨形态发生蛋白2/胶原基质矿化磷灰石复合材料(实验组)与胶原基质矿化磷灰石材料(对照组)分别植入日本大耳白兔下颌骨箱状缺损处,植入5,15周后进行大体与X射线检查。实验经中国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结果与结论:①复合材料组培养7 d的碱性磷酸酶mRNA表达高于胶原基质矿化磷灰石组(P < 0.05);②皮下埋植实验显示两组材料和组织界面均未引起明显的急性炎症反应,植入后35 d实验组可见更多的纤维细胞与材料嵌合;③骨缺损修复实验中,大体观察显示两种材料均具有良好的骨修复能力,植入5周时缺损区已有缩小趋势,植入15周缺损表面比较平整;X射线检查显示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缺损区缩小趋势更明显;④结果表明,新型P17-骨形态发生蛋白2/胶原基质矿化磷灰石复合支架材料具有比胶原基质矿化磷灰石更为优良的生物活性与骨缺损修复能力。 ORCID: 0000-0002-1196-5954(张雪)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生物材料;骨生物材料; 口腔生物材料; 纳米材料; 缓释材料; 材料相容性;组织工程  相似文献   
7.
8.
目的:观察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与纳米晶胶原基骨的复合培养,证实纳米晶胶原基骨是否可以成为组织工程的良好载体材料。 方法:实验于2003—07/2004—08在清华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系完成纳米晶胶原基骨的制备及处理,在中日友好临床医学研究所免疫室完成纳米晶胶原基骨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复合培养。健康自愿献髓者3人,在中日友好医院骨坏死与骨循环实验室体检。应用仿生原理制备纳米晶胶原基骨,体外培养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并与材料复合,通过共聚焦显微镜和环境扫描电镜观察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与材料的复合情况。 结果:①共聚焦显微镜显示:在各层面扫描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均深入纳米晶胶原基骨的内部孔隙。②环境扫描电镜显示:第2天细胞贴附在多孔材料上,在纳米晶胶原基骨底部靠近培养板处细胞黏附明显较纳米晶胶原基骨上其他部位多,细胞也开始伸展,伸出伪足向材料微孔中长入,孔隙内见不到桥接的细胞连接细胞在整个材料及孔隙内表面贴附、伸展。第7天时细胞在材料上完全铺展。伪足向材料微孔中长入,在部分直径较小的孔隙中(70~150μm),细胞之间突起相互连接呈桥状。纳米晶胶原基骨临近培养板的一面有较多细胞生长,主要在材料的表面和材料的裂隙中,孔隙中较少。第14天,大量细胞在纳米晶胶原基骨表面和孔隙中生长,尤以孔隙中明显。细胞之间广泛存在突起连接,在孔隙中呈网状互相相连。 结论:纳米晶胶原基骨是良好的组织工程支架材料,易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复合.适合种子细胞的贴附、生长、增殖和分化。  相似文献   
9.
可降解聚乳酸支架在胆管损伤治疗中作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评价一种新型的可降解聚乳酸支架在胆管损伤胆管修复中的支撑作用和其安全性以及可行性。方法选择4条犬作为实验动物,麻醉后行胆囊切除,横断胆总管,造成胆管损伤模型。行胆管对端吻合,并放置可降解聚乳酸支架支撑。分别于10周、11周、13周和15周行胆道造影,并切取胆总管组织和肝组织做组织学检查。结果所有犬血胆红素正常。胆道造影检查显示胆管支架通畅,没有胆管狭窄。支架膨胀,完好支撑在胆管内,没有移位。支架内没有胆泥形成。组织学检查显示胆管黏膜未见异常,没有明显炎症反应和上皮增生。结论可降解聚乳酸支架能有效支撑胆管,安全,可行,为胆管损伤的支撑治疗提供了一个新的材料。但尚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观察和研究。  相似文献   
10.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以它损伤小、疼痛轻、出血少、恢复快等微创特点,目前已经成为国际公认的胆囊切除术的标准术式。对于LC的并发症及相关的病理生理等方面的研究已经较为普遍、透彻。但对LC术后产生恶心呕吐的文章则较少。我们在临床工作中观察到,接受LC的患者手术后不适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