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3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2篇
药学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篇
  200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1.
老年人股骨粗隆间骨折126例手术治疗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评价四种手术方法治疗老年人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于2004年9月至2007年12月收治的老年人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126例,其中应用空心加压螺钉治疗25例,动力髋螺钉治疗41例,股骨近端髓内钉治疗24例,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36例。结果112例获得随访,时间6个月~3年,平均23.5个月,四种手术方法疗效均满意。结论治疗老年人股骨粗隆间骨折,四种手术方法各有优势,只有根据患者年龄、骨折类型、骨质疏松程度、手术耐受情况等合理选择手术方式,方可取得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2.
背景:股骨转子间骨折在治疗上选择髓内固定还是髓外固定仍存在争议。 目的:系统评价固定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各种髓内固定与髓外固定的疗效。 方法:计算机检索MEDLINE数据库、EMBASE数据库、Cochrane图书馆、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知网等常用中英文数据库,并辅以手工检索,全面查找国内外比较髓内固定和髓外固定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随机对照试验。纳入国内外比较髓内固定与髓外固定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疗效的随机对照试验。根据修改后Jadad质量评分量表对纳入研究进行质量评价,并应用统计学软件Stata 12.0和RevMan 5.1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统计方法采用Mantel-Haenszel法。 结果与结论:共纳入31项随机对照试验,共计5 217例患者。根据修改后Jadad质量评分量表进行评价,纳入的所有研究中19 篇方法学质量为高质量,12篇为低质量。Gamma钉组术中股骨骨折(RR= 4.00,95%CI:1.80-8.86,P < 0.01)、术后股骨骨折(RR =3.57,95%CI:1.68-7.60,P < 0.01)、内固定切出(RR =1.61,95%CI:1.02-2.52,P =0.04)、再骨折风险(RR =1.58,95%CI:1.09-2.30,P =0.02)和随访期内髋部或大腿部残留疼痛(RR =1.31,95%CI:1.09-1.57,P < 0.01)明显高于滑动髋螺钉组;股骨近端抗旋髓内钉组术中失血明显较滑动髋螺钉组少,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亦更高,但术中暴露于射线中的时间更长(MD=2.11,95%CI:1.78-2.43,P < 0.01);髓内髋螺钉组术中失血量明显少于滑动髋螺钉组,但术中暴露于射线中的时间更长(MD=1.20,95%CI:0.88-1.52,P < 0.01)。结果证实,对于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钉板系统和髓内固定均可取得良好疗效,首选以动力髋螺钉为代表的髓外固定。对于不稳定转子间骨折,髓内系统优于髓外固定系统。  相似文献   
3.
胫骨平台后侧骨折易漏诊,主要累及胫骨平台内、外侧髁的后1/3。大部分需手术治疗,手术入路依骨折类型可选用外侧切口,后外侧切口,后侧"S"形或"L"切口及前后联合入路等。骨折复位多采用从后向前、从内向外的复位顺序,后内髁的解剖复位及有效固定至关重要,合并交叉韧带损伤的胫骨平台后侧骨折可同期或二期处理。  相似文献   
4.
背景:股骨转子间骨折在治疗上选择髓内固定还是髓外固定仍存在争议。目的:系统评价固定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各种髓内固定与髓外固定的疗效。方法:计算机检索MEDLINE数据库、EMBASE数据库、Cochrane图书馆、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知网等常用中英文数据库,并辅以手工检索,全面查找国内外比较髓内固定和髓外固定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随机对照试验。纳入国内外比较髓内固定与髓外固定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疗效的随机对照试验。根据修改后Jadad质量评分量表对纳入研究进行质量评价,并应用统计学软件Stata12.0和RevMan5.1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统计方法采用Mantel-Haenszel法。结果与结论:共纳入31项随机对照试验,共计5217例患者。根据修改后Jadad质量评分量表进行评价,纳入的所有研究中19篇方法学质量为高质量,12篇为低质量。Gamma钉组术中股骨骨折(RR=4.00,95%CI:1.80-8.86,P〈0.01)、术后股骨骨折(RR=3.57,95%CI:1.68-7.60,P〈0.01)、内固定切出(RR=1.61,95%CI:1.02-2.52,P=0.04)、再骨折风险(RR=1.58,95%CI:1.09-2.30,P=0.02)和随访期内髋部或大腿部残留疼痛(RR=1.31,95%CI:1.09-1.57,P〈0.01)明显高于滑动髋螺钉组;股骨近端抗旋髓内钉组术中失血明显较滑动髋螺钉组少,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亦更高,但术中暴露于射线中的时间更长(MD=2.11,95%CI:1.78-2.43,P〈0.01);髓内髋螺钉组术中失血量明显少于滑动髋螺钉组,但术中暴露于射线中的时间更长(MD=1.20,95%CI:0.88-1.52,P〈0.01)。结果证实,对于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钉板系统和髓内固定均可取得良好疗效,首选以动力髋螺钉为代表的髓外固定。对于不稳定转子间骨折,髓内系统优于髓外固定系统。  相似文献   
5.
背景:以往有关全膝关节置换治疗晚期类风湿关节炎临床疗效的研究报道较多,而关于全膝关节置换对类风湿关节炎整体病情活动性的影响研究较少,因此需要更多的临床证据支持。 目的:探讨膝关节表面置换对类风湿关节炎患者整体病情活动性的影响。 方法:纳入109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置换组48例患者行全膝关节置换联合内科药物治疗,药物治疗组61例单纯行内科药物治疗。2组患者分别在治疗前、治疗后1,2年检测类风湿因子、血沉和C-反应蛋白水平,功能评定采用Ishikawa关节功能评分标准。 结果与结论:治疗前2组患者类风湿因子、血沉和C-反应蛋白水平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后1,2年,药物治疗组各项指标显著高于置换组(P〈0.05);2组治疗后2年各项指标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2组患者治疗后受累关节类风湿关节炎症状评分均显著改善,主要表现在疼痛、肿胀和主观感受方面,其中置换组优于药物治疗组(P〈0.05)。提示全膝关节置换在短期内可影响类风湿关节炎的病情活动性,效果优于单纯药物治疗。  相似文献   
6.
【摘要】目的 探讨股骨近端髓内钉-螺旋刀片(PFNA)治疗老年外侧壁不完整型股骨转子间骨折的初期疗效。方法采用PFNA内固定治疗股骨外侧壁不完整型股骨转子间骨折25例。按照骨折AO分类标准A2型8例,A3 型17例,所有患者均行三维CT检查,其中A2型有6例存在股骨近端外侧壁骨折,2例A2型在行动力髋螺钉(DHS)术中出现医源性股骨外侧壁骨折中转为PFNA内固定。其他患者均采用闭合复位PFNA内固定治疗。结果25例骨折均顺利愈合,平均愈合时间为11周。其中1例再次摔倒致股骨髓内钉远端骨折,换加长型PFNA,术后14周转子间骨折与股骨干骨折均愈合。本组25例中,1例因脑出血死亡;2例因存在膝关节骨性关节炎,需要助行器辅助行走;3 例出现患肢小腿肌间静脉血栓;其余患者均无感染、骨不连及内固定失效等并发症发生。根据Harris功能评分:优14 例,良8例,可2例,差1例,优良率为88%。结论PFNA治疗老年外侧壁不完整型股骨转子间骨折固定可靠,允许早期功能锻炼,初期疗效良好。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二期翻修术治疗高龄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感染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1年1月—2008年6月收治的11例(11髋)≥75岁髋关节置换术后感染患者的临床表现、治疗方法 (用一期取出假体清创植入间隔器,二期行全髋关节翻修术)、术后处理及疗效。结果术后随访9~42个月,平均18.5个月,Harris评分平均提高37.0分,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例术后9个月再发感染,行Girdlestone关节融合术。结论对于高龄髋关节置换术后感染的患者,行二期全髋关节翻修术可取得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8.
股骨转子间骨折是老年人由于骨质疏松导致的一种常见的髋部骨折,常导致老年人失去正常生活活动能力.由于高龄患者多伴有不同程度骨质疏松,容易造成严重粉碎性骨折,按Evans分类法,临床上以Ⅲ~Ⅴ型骨折及逆转子部不稳定型骨折居多[1].  相似文献   
9.
后内侧入路治疗胫骨后侧平台双髁骨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探讨后内侧入路治疗胫骨后侧平台双髁骨折的早期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0月至2013年12月,采用后内侧入路钢板螺钉内固定治疗13例胫骨后侧平台双髁骨折患者资料,男8例,女5例;年龄26~62岁,平均(41.5±6.6)岁;左侧7例,右侧6例。采用膝关节后内侧倒“L”形切口,后内侧髁使用胫骨后内侧解剖锁定钢板或“T”形加压钢板固定,后外侧髁使用3.5 mm“T”形接骨板支撑固定,骨缺损明显者使用同种异体骨填充支撑关节面。术后根据Rasmussen放射学评分标准评价骨折复位质量,术后12个月按照美国特种外科医院(hospital for special surgery, HSS)膝关节功能评分评定疗效。术后通过X线及临床检查判断骨折愈合时间,记录并发症及相应转归。结果 13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8~34个月,平均(20.8±9.4)个月;骨折全部愈合, X线愈合时间12~24周,平均(15.6±5.2)周。术后Rasmussen放射学评分为1~18分,平均15.8分;其中优7例,良4例,可2例,优良率为84.6%(11/13)。HSS膝关节功能评分由术前26~48分,平均(38.2±7.8)分,上升至术后12个月时的56~92分,平均(85.2±7.8)分;其中优9例,良2例,可1例,差1例,优良率为84.6%(11/13)。膝关节活动度95°~130°,平均118°。术后6个月出现膝关节慢性疼痛2例,其中1例X线片示膝关节间隙轻度变窄,诊断为创伤性关节炎,经口服非甾体类药物及关节内注射施沛特后膝关节疼痛部分缓解;另1例X线片示膝关节间隙无明显变窄,仅口服非甾体类药物即可缓解疼痛。末次随访,无一例发生皮肤及软组织感染、螺钉松动、断裂等并发症。结论 后内侧入路治疗胫骨后侧平台双髁骨折近期可获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10.
背景:股骨转子间骨折在治疗上选择髓内固定还是髓外固定仍存在争议。目的:系统评价固定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各种髓内固定与髓外固定的疗效。方法:计算机检索MEDLINE数据库、EMBASE数据库、Cochrane图书馆、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知网等常用中英文数据库,并辅以手工检索,全面查找国内外比较髓内固定和髓外固定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随机对照试验。纳入国内外比较髓内固定与髓外固定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疗效的随机对照试验。根据修改后Jadad质量评分量表对纳入研究进行质量评价,并应用统计学软件Stata12.0和RevMan5.1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统计方法采用Mantel-Haenszel法。结果与结论:共纳入31项随机对照试验,共计5217例患者。根据修改后Jadad质量评分量表进行评价,纳入的所有研究中19篇方法学质量为高质量,12篇为低质量。Gamma钉组术中股骨骨折(RR=4.00,95%CI:1.80-8.86,P<0.01)、术后股骨骨折(RR=3.57,95%CI:1.68-7.60,P<0.01)、内固定切出(RR=1.61,95%CI:1.02-2.52,P=0.04)、再骨折风险(RR=1.58,95%CI:1.09-2.30,P=0.02)和随访期内髋部或大腿部残留疼痛(RR=1.31,95%CI:1.09-1.57,P<0.01)明显高于滑动髋螺钉组;股骨近端抗旋髓内钉组术中失血明显较滑动髋螺钉组少,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亦更高,但术中暴露于射线中的时间更长(MD=2.11,95%CI:1.78-2.43,P<0.01);髓内髋螺钉组术中失血量明显少于滑动髋螺钉组,但术中暴露于射线中的时间更长(MD=1.20,95%CI:0.88-1.52,P<0.01)。结果证实,对于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钉板系统和髓内固定均可取得良好疗效,首选以动力髋螺钉为代表的髓外固定。对于不稳定转子间骨折,髓内系统优于髓外固定系统。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