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篇
  免费   3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15篇
特种医学   11篇
综合类   4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篇
  200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磁化传递成像(MTI)定量评估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59例行腰椎MR检查患者的资料,根据定量CT(QCT)结果分成骨质疏松组、骨量减低组和骨量正常组3组。测量腰2~4椎体磁化传递率(MTR)。比较组间MTR值的差异,绘制ROC曲线以分析MTR对骨质疏松及骨量减低的诊断效能。结果:随着骨密度的降低,椎体MTR值也减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MTR值诊断骨量减低与骨质疏松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75、0.944,MTR阈值分别为10.45、5.95,其诊断骨量减低、骨质疏松的灵敏度分别为78.90%、86.41%,特异度分别为86.84%、89.83%(P<0.001)。结论:MTI技术可以早期、灵敏地检测骨量变化,MTR值可作为骨质疏松症进展的生物学标志物。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滤波反投影技术(FBP)、常规基于模型迭代重建(MBIRc)、新一代基于模型迭代重建(MBIRn)中肺特异性设置(MBIR_(RP20)和MBIR_(NR40))重建算法对80 k V胸部平扫CT图像质量的影响,探讨基于模型迭代重建(MBIR)在低管电压亚mSv胸部CT成像中的可行性。方法:收集我院1个月内接受2次胸部CT平扫患者31例。使用能谱CT,初检采用120 k V、噪声指数(NI)14的常规辐射剂量扫描,FBP重建。复查采用80 k V、NI 28低辐射剂量方案扫描,分别采用标准算法与肺算法FBP、MBIRc和MBIRn中肺特异性设置(MBIR_(RP20)和MBIR_(NR40))重建层厚0.625 mm的图像后进行对比分析。在标准算法FBP(FBPs)、MBIRc和MBIR_(NR40)重建图像上测量胸廓入口层面、气管隆突下层面和所及上腹肝门层面背部肌肉、皮下脂肪相同部位ROI的CT值与标准差值(SD),SD代表噪声,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各重建算法SD。由2名放射科医师以常规剂量FBP重建图像为基础在肺窗肺算法FBP、MBIRc、MBIR_(RP20)和纵隔窗FBPs、MBIRc、MBIR_(NR40)盲法进行噪声和细节结构清晰度5分法主观评分,采用符号等级检验比较主观评分。结果:初检CT容积剂量指数(CTDIvol)为(5.75±2.45)m Gy,剂量长度乘积(DLP)为(159.39±88.27)m Gy·cm,有效剂量(E)为(2.74±1.24)mSv;复查低剂量CTDIvol为(1.68±0.81)m Gy,DLP为(57.21±28.90)m Gy·cm,E为(0.80±0.40)mSv,分别下降约70.78%、70.72%和70.80%。80 k V条件下FBP图像噪声高于常规剂量FBP图像(P0.05),MBIRc和MBIR_(NR40)噪声均低于常规剂量FBP图像,且MBIR_(NR40)噪声最低(P0.05);80 k V条件下MBIRn中MBIR_(NR40)主观图像噪声优于MBIRc和常规剂量FBP重建,MBIR_(RP20)能更清晰显示肺部细节、MBIR_(NR40)能更清晰显示纵隔及上腹部细节结构(P0.05)。结论:MBIR可显著降低胸部CT图像噪声,提高细节结构清晰度。结合自动管电流调制技术,在减少辐射剂量约70%时,MBIRn中肺特异性设置MBIR_(RP20)和MBIR_(NR40)能更有效提高图像质量,优于MBIRc与常规剂量FBP。MBIR 80 k V亚mSv胸部CT成像是可行的,且MBIRn有进一步降低辐射剂量的潜能。  相似文献   
3.
4.
目的以腹部常规剂量40%ASIR重建来评价两种基于模型迭代重建算法(MBIRSTND与MBIRNR40)在低辐射剂量扫描时的图像质量及辐射剂量减低率。方法连续纳入接受腹部增强复查的患者20例,首次检查行常规剂量(NI=10)扫描并ASIR40%重建;复查时,采用低剂量扫描(NI=20),并采用MBIRSTND与MBIRNR40重建。客观测量图像噪声值(SD)和CT值,计算SNR、CNR,比较各参数之间差异;由2名医师对通图像进行主观评分,包括图像锐利度、噪声、伪影和诊断接受度,并进行对比分析。记录每例患者每次检查的剂量长度乘积(DLP)和CT剂量指数(CTDIVOL),计算剂量减低率。结果对于腹部脏器,低剂量MBIRSTND(NI=20)图像与常规剂量40%ASIR(NI=10)在图像噪声(SD)、信噪比(SNR)和对比噪声比(CNR)方面无统计学差异(P0.05),低剂量MBIRSTND、MBIRNR40重建比40%ASIR图像有更低伪影和噪声,MBIRNR40图像SNR、CNR最高,主观评价结果更佳(P0.05)。低剂量扫描的DLP值和CTDIVOL值分别为(95.56±47.17)mGy*cm和(3.04±1.48)mGy,而常规剂量ASIR40%重建的DLP值和CTDIVOL分别为(376.39±160.40)mGy*cm和(12.16±5.18)mGy,辐射剂量减低约75%。结论相比常规剂量扫描(NI=10)ASIR40%重建,低剂量扫描(NI=20)MBIRSTND、MBIRNR40重建在扫描辐射剂量降低75%的情况下,能有效降低噪声,提高图像SNR及CNR。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比不同剂量CT重建图像,优化肺低剂量扫描参数。材料与方法:利用不同扫描剂量(mAs)对中国人仿真胸部体模扫描,通过不同重建算法所得图像数据,计算肺容积及平均肺密度,并分析之间的差异及相关性。利用相关性最佳的低剂量扫描方案与常规剂量扫描方案对30例志愿者肺容积及肺密度统计学分析,进一步验证其可靠性。结果:胸部低剂量扫描时,噪声值随着管电流的降低而增加,但可以通过重建算法进行弥补。结论:对于定量分析肺容积及肺密度,可以通过低剂量扫描获得客观诊断。胸部低剂量CT检查可采用18 mAs扫描方案,B10卷积核重建数据测量肺容积及B20卷积核重建数据测量肺密度,能够保证图像噪声较小,误差最小,同时明显降低辐射剂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宝石能谱CT定量评估小肝癌微血管侵犯的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原发性小肝癌患者50例,术前均行宝石能谱CT双期动态增强扫描,记录40~140 keV各能量点下肿瘤的CT值(间隔10 keV),应用能谱CT基物质分离技术观察碘基图上动、静脉双期肿瘤碘含量(IC)及相同层面腹主动脉IC,计算双期标准化碘浓度比(NIC)、能谱曲线斜率(Slope)及静脉期碘含量降低率(ICrr).根据术后病理有无微血管侵犯将病变分为2组:微血管侵犯组(A组)和无微血管侵犯组(B组),使用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2组能谱参数有无差异,并运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评估各参数对微血管侵犯的诊断效能.结果 50例患者能谱CT增强扫描共检出小肝癌56个,其中A组37个病灶,B组19个病灶.A组病灶动脉期IC、NIC、能谱曲线斜率及ICrr分别为(2.48±0.70) mg/mL、0.23±0.05、3.39士1.01及0.28±0.16,B组分别为(1.65士0.47) mg/mL、0.16±0.04、2.22±0.64及0.02±0.24,A组显著高于B组(P<0.05).A组病灶动脉期40~140 keV的CT值均高于B组,但仅在40~60 keV下2组CT值有统计学差异(P<0.05).A、B2组病灶在静脉期40~140 keV的CT值无统计学差异(P>0.05).根据ROC的曲线下面积(AUC),发现动脉期IC、NIC、Slope (λHU)及ICrr诊断效能最大,AUC分别为0.85、0.87、0.87及0.83.结论 能谱CT增强扫描定量研究为术前评估小肝癌微血管侵犯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X线平片、CT和MRI在早期强直性脊柱炎(AS)骶髂关节病变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90例早期AS骶髂关节病变患者的X线平片、CT及MRI资料,总结相应影像学表现及病变分级,并作平行对照研究。结果:①CT与MRI对早期AS骶髂关节改变检出率明显高于X线平片(P<0.05),但CT与MRI的检出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②早期AS骶髂关节病变0级,X线平片与CT、MRI分级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早期AS骶髂关节主要表现为骨质疏松、侵蚀、囊变以及关节软骨肿胀等,CT、MRI较X线平片对这些表现的检出率要高,尤其是对于那些临床疑似AS但X线平片难以准确判断的早期病变,CT与MRI检查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能谱CT虚拟平扫(VNC)替代常规平扫在肾癌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32例经病理证实为肾癌的患者影像资料,均行能谱CT常规平扫及动脉期、静脉期能谱成像(GSI),采用MSI软件生成动脉期VNC和静脉期VNC图像。分别测量3组图像(常规平扫、动脉期VNC、静脉期VNC)肾脏病灶的CT值、病灶-正常肾脏的对比噪声比(CNR),同层面病灶的长径、橫径,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由2位放射科医师对3组图像分别行5分制图像质量主观评分,3分制影像学征象主观评分,对2位医师评价结果的一致性行Kappa 检验,对3组图像的图像质量主观评分行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2位医师对3组图像评价结果的一致性较好(Kappa 值均>0.700);3组图像间图像质量主观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影像学征象主观评分动脉期 VNC为2.88±0.34,静脉期VNC为2.84±0.37,均可接受。3组图像的CNR分别为0.52±0.11、0.72±0.16、0.69±0.12,动脉期VNC、静脉期 VNC的对比噪声比(CNR)均高于常规平扫,有统计学差异(P<0.05)。3组图像同层面病灶的长径和横径无统计学差异(P>0.05)。3组图像肾脏病灶的CT值分别为(30.04±4.09)HU、(32.69±4.07)HU、(32.56±3.52)HU,有统计学差异(P<0.05),常规平扫病灶的CT值低于动脉期 VNC和静脉期 VNC,但差值均在5 HU内。结论在肾癌检查中 VNC能替代常规平扫,可减少患者的扫描次数,降低辐射剂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多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对冠状动脉病变的诊断价值。材料与方法:对108例冠心病行多层螺旋CT(MSCT)增强扫描及图像后处理,并与常规冠状动脉造影(CAG)做对照分析。结果:常规冠脉造影(CAG)诊断冠脉病变138支,包括轻度狭窄50支,中度狭窄52支,重度狭窄36支,冠脉CTA成像检出冠脉病变152支,轻度狭窄56支,中度狭窄59支,重度狭窄37支。结论:多层螺旋CT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狭窄程度的判断。几乎可以代替有严重并发症的冠状动脉造影,且基本可以准确显示各种粥样斑块的病理性质,并对斑块的稳定性做出判断,评估急性冠脉事件的发生,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是安全、准确、可靠的冠心病诊断方法,为冠脉事件的预防治疗和冠脉支架植入术前提供了诸多信息。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能谱 CT 碘/水基物质图(以下简称为碘基图)对鉴别中央型肺癌与继发阻塞性肺实变的诊断价值。方法对25例经术后病理确诊为中央型肺癌合并阻塞性肺实变(阻塞性肺炎和阻塞性肺不张)的患者行宝石能谱常规 CT 平扫和能谱成像模式(GSI)双期增强扫描,增强扫描数据经 GSI viewer 生成各期常规 CT 图像和碘基图,由2位影像医师参照术后标本图片观察评价增强扫描所得到的4种图像对癌组织与阻塞性肺实变组织空间解剖关系分界的正确辨别率。结果平扫图像上肿瘤与阻塞性肺实变边界不清,增强扫描后肿瘤均呈轻、中度强化,而阻塞性肺实变组织多呈持续强化。增强扫描4种图像能够分辨肿瘤与实变肺组织边界的例数分别为:肺动脉期 CT 图像10例(40%),支气管动脉期 CT 图像16 例(64%),肺动脉期碘基图19例(76%),支气管动脉期碘基图23例(92%)。4种图像分辨能力存在差异(χ2=16.54,P <0.05)。两两比较,支气管动脉期碘基图可判断肿瘤范围的比率最高,优于其他3种图像(χ2=12.83、χ2=4.20、χ2=1.34,P <0.05);肺动脉期碘基图与支气管动脉期 CT 图像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86,P >0.05),但却优于肺动脉期 CT 图像(χ2=6.65,P <0.05)。结论对于中央型肺癌并发支气管阻塞者,利用能谱 CT 碘基图,特别是支气管动脉期碘基图,能很好地显示肿瘤和阻塞性实变组织的部位、大小、分界等解剖关系,为临床分期及治疗提供更加精确的信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