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4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24篇
基础医学   12篇
临床医学   41篇
内科学   218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48篇
外科学   6篇
综合类   93篇
预防医学   21篇
药学   12篇
中国医学   4篇
肿瘤学   9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35篇
  2012年   28篇
  2011年   27篇
  2010年   25篇
  2009年   33篇
  2008年   38篇
  2007年   35篇
  2006年   23篇
  2005年   24篇
  2004年   26篇
  2003年   31篇
  2002年   22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15篇
  1996年   17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69 毫秒
1.
从罗马Ⅱ到罗马Ⅲ—功能性胃肠病分类和诊断的变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功能性胃肠病是消化系统的常见病,2006年5月发布的最新修订的罗马Ⅲ标准,对功能性胃肠病的分类和诊断提出了更严格的标准。本文对罗马Ⅲ标准主要的变化作一介绍。  相似文献   
2.
1临床病例 男性患者,27岁,已婚,因检查发现结肠息肉2年就诊.既往于1岁时发现口唇及颊黏膜,双手指、足趾末端黑斑,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增多.1995年因“肠梗阻”行外科手术,术中发现肠息肉,行部分肠段切除术.其母亲有“胃息肉”病史,未明确诊断.患者2003年9月28日肠镜提示结肠多发息肉,高频电凝切除息肉8处,病理示:结肠黏膜增生性息肉.  相似文献   
3.
4.
急性门静脉系统血栓形成2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总结我院1996 - 0 1~2 0 0 3- 0 1收治的2 0例门静脉系统血栓形成病例进行分析,旨在更好地认识本病,提高临床诊断和治疗水平。1 临床资料1.1 一般情况 我院1996 - 0 1~2 0 0 3- 0 1收治的门静脉系统血栓形成(PVT)病例,共2 0例,其中男11例,女9例,男女比例为1 2∶1。患者年龄2 8~77岁,平均年龄4 8岁。在既往史中发病前有脾切除术史者7例,其中外伤性脾破裂2例、门静脉高压断流或分流术5例,发病时间为术后10~5 8d ,平均2 2d ;乙型病毒性肝炎肝硬化4例;重症胰腺炎2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 1例;有肢体深静脉血栓史3例;既往体健3例…  相似文献   
5.
内镜下鼻胆管引流治疗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12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是临床常见的胆道急重病,胆道引流减压是最有效的治疗措施。本文报道12例内镜下鼻胆管引流(endoscopic nasobiliary drainage,ENBD)治疗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的临床结果。  相似文献   
6.
应用肝素与低右治疗肺心病急性加重期30例,治疗结果:红细胞压积治疗前与治疗后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全血比粘度、全血还原粘度、血浆比粘度、PaO_2、Pa-CO_2,治疗前与治疗后相比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总有效率为93.33%。讨论了肝素与低右的作用机理。  相似文献   
7.
IBS是一种无法解释的腹部不适或疼痛同时伴有排便紊乱的疾病。传统的观点认为IBS是由于脑一肠轴调控失调引起的疾病。因此,将IBS分类为功能性胃肠疾病(FGIDs)的一种,这里所谓的“功能性的”指长期的或反复发作的胃肠道症状但不能运用结构或生化方面的异常加以解释。IBS的诊断应排除器质性问题,但此观点已受到严肃地挑战,近来许多研究表明,IBS存在器质性病变,或者至少一部分存在器质性病变,而且能轻易地验证这些病变。本文主要综述IBS一些最新的研究进展,希望能对临床医生的诊断和治疗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8.
目的 建立一种C IBS大鼠模型 ,为IBS的研究提供新的条件。方法 出生后 4周Wistar大鼠 30只 ,随机分为冰水灌胃组、常温水灌胃组及正常对照组。前两组每日分别给予冰水及常温水灌胃 14天 ,观察灌胃期间三组大鼠灌胃后 3h内和 3- 2 4h间的大便粒数及含水量变化 ,停止灌胃后继续观察 14天对应时间段的大便粒数及含水量变化以评价其便秘。 2 8天观察结束后给予直肠内球囊扩张 ,测定引起腹部收缩反射的最小容量阈值及直肠内球囊不同容量扩张时腹部收缩反射的次数 ,评价其肠道对扩张刺激的敏感性。各组动物回盲部及结肠肥大细胞 (MC)研究应…  相似文献   
9.
1 临床病例 男性患者,17 岁,中学生。反复出现上腹部疼痛 6 年,多在饥饿时发作,进食后可缓解,未予检查治疗。患者 8 个月前曾有呕血、黑便 1 次,未行胃镜检查,按上消化道出血处理,经内科保守治疗,出血停止。此次入院前 6 h饮冰可乐后感上腹部隐痛,呕吐咖啡色胃内容物,含暗红色血块,总量约 1 000 ml。患者有黑棘皮病病史 8 年,进食量明显多于同龄人。检查:体重 120 kg,颈部、腋下、肘部及腹股沟、骶尾部皮肤可见色素沉着,皮肤增厚,表面较粗糙,有小结节样隆起。心肺检查无异常。腹软,全腹无压痛,肝脾肋下未触及,移动性浊…  相似文献   
10.
患者男,76岁。以上腹痛3天,加重半天之主诉于1998年2月11日入院,无吞食异物史。查体:T366℃,P104次/分,发育正常,急性痛苦面容,神志清晰,全身皮肤无黄染及出血点,巩膜无黄染,气管居中,心肺(-),腹部平坦,右上腹及剑下压痛明显,无反跳痛,莫菲氏征阴性。血常规、粪常规、尿淀粉酶及肝功能正常。肝胆脾B超、腹透结果无异常。大便潜血试验阴性。胃镜检查:幽门前区前壁,见一棒状物以80度角刺入,露出部约15cm左右,后壁对称部有一隆起糜烂面,局部有充血、水肿,用异物钳抓住露出端,缓缓拔出,实验室检验为茶叶梗,长度5cm,直径02cm,弹性好,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