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2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9篇
妇产科学   28篇
基础医学   5篇
临床医学   32篇
内科学   6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5篇
综合类   50篇
预防医学   35篇
药学   25篇
中国医学   9篇
肿瘤学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4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子宫内膜异位症是育龄妇女的常见疾病 ,近年来其发病率有上升趋势 ,研究认为EM发生发展与腹腔氧化作用有关。氧化作用是一种炎症反应 ,EM中巨噬细胞释放的氧化活性物 ,腹腔液中氧化低密度脂蛋白及其产物的增加 ,子宫内膜细胞氧化酶与抗氧化酶的异常表达 ,腹腔液中VitE的消耗 ,均说明EM与腹腔氧化作用有关。本文综述有关研究结果为用抗氧化剂和抗炎症制剂预防EM发生提供新的研究途径  相似文献   
2.
精神心理、社会环境因素与妊高征关系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转变 ,心理社会因素与妊高征的关系愈来愈受到医学界的普遍关注和重视。该文对精神心理因素、社会环境因素与妊高征发生、发展的关系及其原因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3.
4.
5.
“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已极大地促进了医学进步。作者从生理教学实践中总结出一些适应新医学模式的教学方法,参照布鲁姆教学原理,提出在课程目标层次强调社会、心理、生理因素的相互作用;单元目标层次强调各生理系统间的相互联系;课时目标层次强调生理现象间的相对平衡;教学方法上注重让学生亲身体验各种生理现象及相互影响。本文是对新医学模式下生理学教材与教法改革的积极探索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CD44与nm-23在肝细胞癌(HCC)中的表达及其与HCC分化、浸润、转移的关系。方法采用组织芯片和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40例HCC组织中CD44和nm-23的表达。结果40例HCC中CD44与nm-23的阳性率分别为77.5%(31/40)、55.0%(22/40);癌组织中有22例表达nm-23,癌周肝组织中有5例表达,nm-23在肝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明显高于癌周肝组织(P<0.0001)。CD44表达与HCC的分化程度、包膜状况无关(P>0.05),而与肿瘤大小及转移密切相关(P<0.05)。nm-23表达与HCC的分化程度无关(P>0.05),而与HCC的大小、包膜状况和转移密切相关(P<0.05)。结论CD44与nm-23的表达与HCC的浸润转移密切相关,CD44可作为临床HCC预后评估的重要参考指标,nm-23可以作为判断HCC转移的标志。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导致宫内死胎的相关病因,以加强防治措施,降低围产儿死亡率。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对2011年1月至2016年12月在西安交通大学附属西北妇女儿童医院住院并分娩的392例死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病因中母体因素占19.90%(78/392),脐带因素占18.11%(71/392),胎盘因素占11.73%(46/392),胎儿因素占5.61%(22/392),双胎或多胎1胎或以上死亡50例占12.75%(50/392),诊疗过程中原因不明占31.89%(125/392)。结论加强围产保健和孕期健康教育,加强产前诊断技术和高危妊娠的管理,提高医护工作者临床危急重症救治技术,保持急救绿色通道通畅,从而降低围产儿死亡率。  相似文献   
8.
9.
我们自制了一种开启器,通过临床应用,使用效果很好,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应用SELDI-TOF-MS技术对比分析胃癌细胞经转移生长因子β1(TGF-β1)刺激分泌后的蛋白质谱变化,为下一步筛选有意义的差异蛋白奠定理论和实验基础.方法 体外传代培养胃癌细胞株SGC7901,BGC823,MKN45,并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加入TGF-β1刺激,而对照组不加入TGF-β1刺激.培养24 h后收集细胞培养液并离心,与WCX2蛋白芯片杂交后,上机进行SELDI-TOF-MS检测.结果 (1)BGC823细胞受TGF-β1刺激后,与对照组比较发现了13个差异蛋白峰,质荷比(M/Z)是M4294,M4932,M4945,M4972,M4991,M5015,M5036,M5060, M5153, M5180,M5197,M8577,M8784.(2)MKN45细胞受TGF-β1刺激后,与对照组比较发现了18个差异蛋白峰,M/Z分别是M4292,M4931,M4945,M4972,M4990,M5014, M5152, M5178, M7055, M8190, M8570, M8652, M8670,M8780,M9963,M10098,M10523,M11653.(3)SGC7901细胞受TCF-β1刺激后,与对照组比较发现了8个有意义的差异蛋白峰,M/Z分别是M4945,M4972,M4992,M5015,M5180,M7056,M8573,M8604.(4)比较3种胃癌细胞经TGF-β1刺激后的蛋白质图谱,共发现2个有意义的共同差异蛋白峰,它们的M/Z分别是M4945,M4972.结论 筛选出与TGF-β1作用相关的胃癌特征性的生物标记物--M4945,M4972,这些生物标记为胃癌患者浸润、转移的早期预测和临床诊断的进一步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