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9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9篇
基础医学   9篇
临床医学   29篇
内科学   7篇
神经病学   10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42篇
综合类   17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7篇
肿瘤学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38篇
  2010年   20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原位肝移植术后胆道狭窄的病因及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6年5月至2008年9月间90例肝移植受者的临床资料,对术后发生胆道狭窄的病因和治疗方法进行了探讨.结果 90例肝移植受者中,术后有8例发生胆道狭窄并发症(8.89%),其中吻合口狭窄5例,非吻合口狭窄3例.吻合口狭窄中,有3例因炎症水肿引起狭窄,经内镜逆行胆管造影(ERC)球囊扩张或置入胆道支架治疗后痊愈;另2例因吻合口胆漏疤痕收缩导致狭窄,经ERC置入胆道塑料支架,1例狭窄消失,1例好转.3例非吻合口狭窄者,均为弥漫性肝内胆管狭窄,经ERC或经皮肝穿刺胆道造影(PTC),采用球囊扩张和胆道支架置入治疗效果不佳,2例行二次肝脏移植后获救,1例治疗无效死亡.结论 吻合口狭窄和非吻合口狭窄的病因对治疗的反应存在差异,因此,要重视肝移植术后胆道狭窄的病因诊断和分析.只要及时采取适当的治疗措施,均可有效地治疗肝移植术后胆道狭窄.  相似文献   
2.
背景:活体肝移植供者的安全令人关注,供肝切取过程复杂、技术要求高、难度大,因而移植中减少出血量和副损伤是减少并发症发生率的关键。目的:观察活体肝移植过程中超吸刀结合氩气刀应用的优势。方法:回顾昆明市第一人民医院移植中心自2006-05/2010-10应用超吸刀结合氩气刀开展的26例活体肝移植,其中13例使用右半肝,9例使用左半肝,4例使用双供肝。活体供者年龄22~63岁。通过对供肝切取过程中的失血情况及供者术后相关并发症的观察,总结应用超吸刀及氩气刀进行供肝切除的优势。结果与结论:无供者死亡,且无供者因出血等原因而二次手术,仅有1例供者移植后出现胆瘘,充分引流后痊愈。右半供肝切取平均失血683mL,输血820mL,切除肝质量平均为530g。在活体肝移植供肝切取中应用超吸刀及氩气刀不仅可以缩短移植时间,减少移植损伤,同时也能够降低移植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因此联合应用超吸刀及氩气刀是一种安全而有效的供肝切取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选择性消化道去污(SDD)联合谷氨酰胺(Gln)对兔原位背驮式肝移植肠道细菌易位及术后肺部感染的预防作用。方法建立兔原位背驮式肝移植模型30例,受体兔被随机均分为SDD组、SDD Gln组及对照组。SDD组给予含妥布霉素、多黏菌素E及制霉菌素的乳剂处理;SDD Gln组在SDD的基础上加以Gln;对照组仅建立移植模型。各组分时段抽取门静脉血,获取回肠组织标本及术后肺组织标本,观察回肠组织病理变化、门静脉血细菌易位及术后肺部感染情况。结果门静脉阻断15、30、45min及术后30h SDD Gln组回肠壁毛细血管混合切面面积均小于对照组(P<0.05,P<0.01)和SDD组(P<0.05)。门静脉阻断前SDD Gln组回肠绒毛长度较对照组(P<0.05)和SDD组(P<0.05)长,在门静脉阻断45min时段对照组超过SDD Gln组(P<0.05)和SDD组(P<0.05),术后又回返至术前状态(P<0.05,P<0.01)。门静脉阻断45min和术后30h时段SDD Gln组及SDD组门静脉血细菌培养阳性者少于对照组(P<0.05,P<0.01)。SDD Gln组及SDD组术后肺部感染者也少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Gln对肠黏膜上皮细胞具有较强的营养作用,与SDD联用可以有效地降低门静脉阻断期间及术后肠道细菌易位及术后肺部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估肝门部胆管癌的病理特征对术后生存的影响并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1997年1月至2002年12月我院肝胆外科113例手术切除的肝门部胆管癌病理资料,并结合随访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高分化腺癌18例、中分化腺癌38例,低分化腺癌38例,黏液腺癌4例,其他类型15例。高、中、低分化腺癌术后5年生存率分别为57.0%,10.9%,18.8%,高分化与中低分化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浸润能力高分化腺癌最弱、中低分化腺癌较强,黏液腺癌最强。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神经转移对术后生存时间均有显著影响(P<0.05)。结论肝门部胆管癌的分化程度、淋巴转移是影响预后的重要因素,神经转移对预后的影响仍需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原位肝移植术后胆道狭窄的病因及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6年5月至2008年9月间90例肝移植受者的临床资料,对术后发生胆道狭窄的病因和治疗方法进行了探讨.结果 90例肝移植受者中,术后有8例发生胆道狭窄并发症(8.89%),其中吻合口狭窄5例,非吻合口狭窄3例.吻合口狭窄中,有3例因炎症水肿引起狭窄,经内镜逆行胆管造影(ERC)球囊扩张或置入胆道支架治疗后痊愈;另2例因吻合口胆漏疤痕收缩导致狭窄,经ERC置入胆道塑料支架,1例狭窄消失,1例好转.3例非吻合口狭窄者,均为弥漫性肝内胆管狭窄,经ERC或经皮肝穿刺胆道造影(PTC),采用球囊扩张和胆道支架置入治疗效果不佳,2例行二次肝脏移植后获救,1例治疗无效死亡.结论 吻合口狭窄和非吻合口狭窄的病因对治疗的反应存在差异,因此,要重视肝移植术后胆道狭窄的病因诊断和分析.只要及时采取适当的治疗措施,均可有效地治疗肝移植术后胆道狭窄.  相似文献   
6.
本文报告了经X线、CT和B超检查纵隔肿瘤28例,26例经病理证实,3例行B超导向经皮纵隔穿刺活检(PMPB),联合检查24例,手术证实临床诊断率为66.7%。PMPB 检查3例均成功,无并发症。结果表明,X 线和B 超或CT,和三项联合检查能提高纵隔肿瘤诊断率,对怀疑恶性肿瘤者,B 超导向下行PMPB 可以获得病理诊断,对失去手术时机的恶性肿瘤,PMPB 获得病理诊断指导放疗和化疗,免去不必要的手术。  相似文献   
7.
肝移植受者妊娠对母体和胎儿来说,均存在一定危险,这些一直是移植医师和产科医师关注的问题.2004年国内报道了首例肝移植术后妊娠、分娩的病例[1],近年来国内报道的女性受者妊娠均发生在肝移植术后19个月以上.我中心有1例女性受者在原位肝移植后第4个月受孕,妊娠39周后,顺产健康男婴1名,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恒河猴原位肝移植模型建立的最佳方案。方法选用10对健康恒河猴进行同种异体肝移植,借鉴各种动物模型建立的方法 ,使用门静脉袖套法建立稳定的恒河猴原位肝移植模型。结果 10只恒河猴原位肝移植模型手术均成功。供体切取手术时间(20&#177;5)min,供肝修整时间(30&#177;7)min;受体手术时间(180&#177;35)min,受体无肝期(17&#177;4)min。术后24h存活者9只,1只术后9h死于腹腔内出血;72h存活者8只,于术后38h因消化道出血再死亡1只;1周存活5只,3只分别于术后9、11和11d死于排斥反应;最长存活32d者也死于排斥反应。所有受体均无门静脉血栓形成及胆道并发症发生。结论改进后的恒河猴同种异体原位肝移植模型具有操作简便、手术成功率高的优点,是肝移植临床前期研究较理想的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原位肝移植术后胆道狭窄的病因及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6年5月至2008年9月间90例肝移植受者的临床资料,对术后发生胆道狭窄的病因和治疗方法进行了探讨.结果 90例肝移植受者中,术后有8例发生胆道狭窄并发症(8.89%),其中吻合口狭窄5例,非吻合口狭窄3例.吻合口狭窄中,有3例因炎症水肿引起狭窄,经内镜逆行胆管造影(ERC)球囊扩张或置入胆道支架治疗后痊愈;另2例因吻合口胆漏疤痕收缩导致狭窄,经ERC置入胆道塑料支架,1例狭窄消失,1例好转.3例非吻合口狭窄者,均为弥漫性肝内胆管狭窄,经ERC或经皮肝穿刺胆道造影(PTC),采用球囊扩张和胆道支架置入治疗效果不佳,2例行二次肝脏移植后获救,1例治疗无效死亡.结论 吻合口狭窄和非吻合口狭窄的病因对治疗的反应存在差异,因此,要重视肝移植术后胆道狭窄的病因诊断和分析.只要及时采取适当的治疗措施,均可有效地治疗肝移植术后胆道狭窄.  相似文献   
10.
为了总结电视胸腔镜诊断和治疗纵隔肿瘤的经验.回顾性分析23倒的资料,其中18例进行了纵隔瘤切除.包括纵隔囊肿7例.畸胎瘤5例.神经原肿瘤4例一胸腺瘤和纵隔脂肪瘤各1例;5例纵隔瘤经取材活捡.明确了病理诊断。手术病例获得了较好的近期手术效果。对手术适应证和操作要点进行了讨论.认为胸腔镜作为一砷新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对某些纵隔疾病比传统开胸手术具有更多的优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