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3篇
基础医学   1篇
内科学   2篇
特种医学   4篇
综合类   1篇
  2023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3篇
  201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赵丽  李金凝  毛海佳  赵振华 《浙江医学》2019,41(17):1886-1888,1896
目的探讨儿童幕下间变室管膜瘤与髓母细胞瘤多层螺旋CT和MRI表现的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9年1月,经手术病理证实的20例幕下间变室管膜瘤患儿和34例髓母细胞瘤患儿的一般资料(年龄、性别),CT表现(肿瘤最大径、平扫密度、钙化、出血)以及MRI表现(边界、形态、实性成分中囊变情况、实性成分的DWI信号、瘤周水肿程度、强化方式、强化程度),对比两种肿瘤CT、MRI表现的差异。结果幕下间变室管膜瘤和髓母细胞瘤在发病性别、病灶最大径、边界、平扫密度上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在发病年龄、肿瘤形态、是否钙化、实性中囊变、有无出血、水肿程度、实性成分DWI、强化方式及强化程度上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髓母细胞瘤实性成分DWI主要呈高或稍高信号,以不均匀中或重度强化为主;而间变室管膜瘤实性成分DWI以等或稍低信号常见,增强时表现为不均匀强化,强化程度相对较轻。结论儿童幕下间变室管膜瘤和髓母细胞瘤的CT、MRI表现有一定差异,CT平扫联合MRI在两者诊断和鉴别诊断中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儿童肝母细胞瘤(HB)PRETEXT分期系统和CT征象在疗效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2013年1月~2016年8月经组织病理学检查确诊的47例HB患儿,回顾性分析其CT检查资料,以术后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为参照,分析术前PRETEXT分期系统的正确性,并分析不同病理学分型患儿肿瘤边界、形态、出血、钙化和囊变坏死程度等CT征象的异同。结果 本组单纯上皮型30例(63.8%),上皮与间叶混合型17例(36.2%);8例直接手术患儿术前PRETEXT分期6例为II期,2例为III期,均与术后病理学诊断分期相符,39例化疗后手术患儿术前和术后PRETEXT分期准确率为79.5%(31/39);在47例患儿中,术前PRETEXTCT分期与术后病理学判定比,其准确率达83.0%(39/47);钙化多见于上皮与间叶混合型,本组病例中MDCT显示10例出现钙化,其中上皮与间叶混合型者8例,显著多于单纯上皮型(x2=8.313,P=0.004)。结论 PRETEXT术前和术后分期诊断HB患儿的准确率较高,结合特征性CT征象可提示组织病理学分型,为HB临床决策提供较为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宫颈癌术后放疗患者不同骨盆勾画及限量方式对调强放射治疗(IMRT)计划剂量的影响。方法:选取11例宫颈癌术后患者,对患者CT图像勾画靶区和小肠、直肠、膀胱、股骨头、髋骨、腰骶骨、骨盆等危及器官。针对每例患者分别设计3个计划,包括限制骨盆的IMRT(BM)计划、限制髋骨的IMRT(OC)计划以及限制髋骨和腰骶骨的IMRT(OC+LS)计划,并评估3组计划的靶区和危及器官的剂量分布。结果:3组计划的计划靶区覆盖率均能满足临床要求,且小肠、直肠、膀胱、股骨头等危及器官的剂量学参数相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于骨盆剂量,对髋骨和腰骶骨进行限量的IMRT(OC+LS)计划的骨盆Dmean、V10、V20、V30、V40和腰骶骨Dmean、V20、V30、V40均显著低于其他两个计划(P<0.05)。与IMRT(BM)计划相比,IMRT(OC+LS)计划可使骨盆V20和V30降低约10.1%和8.0%。与IMRT(OC)计划相比,IMRT(OC+LS)计划可使腰骶骨的V20和V30降低约17.6%和27.9%。IMRT(OC)计划髋骨的剂量略低于IMRT(OC+LS)计划,但二者剂量体积参数差异均在1%以内。结论:宫颈癌术后放疗行保护骨盆的IMRT计划时,若将髋骨和腰骶骨限量,则可以在在满足靶区临床要求以及常规危及器官保护的基础上,有效降低骨盆受量,更好地保护骨髓。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儿童肝母细胞瘤(HB)PRETEXT分期系统和CT征象在疗效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013年1月~2016年8月经组织病理学检查确诊的47例HB患儿,回顾性分析其CT检查资料,以术后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为参照,分析术前PRETEXT分期系统的正确性,并分析不同病理学分型患儿肿瘤边界、形态、出血、钙化和囊变坏死程度等CT征象的异同。结果本组单纯上皮型30例(63.8%),上皮与间叶混合型17例(36.2%);8例直接手术患儿术前PRETEXT分期6例为II期,2例为III期,均与术后病理学诊断分期相符,39例化疗后手术患儿术前和术后PRETEXT分期准确率为79.5%(31/39);在47例患儿中,术前PRETEXTCT分期与术后病理学判定比,其准确率达83.0%(39/47);钙化多见于上皮与间叶混合型,本组病例中MDCT显示10例出现钙化,其中上皮与间叶混合型者8例,显著多于单纯上皮型(x2=8.313,P=0.004)。结论 PRETEXT术前和术后分期诊断HB患儿的准确率较高,结合特征性CT征象可提示组织病理学分型,为HB临床决策提供较为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超重/肥胖儿童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的磁共振成像质子密度脂肪分数(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proton density fat fraction,MRI-PDFF)分布特点,为未来NAFLD患儿肝脏脂肪含量评估标准方案的制订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入组2022年8月—2023年3月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行上腹部3.0 T MRI m-Dixon-quant序列扫描的超重/肥胖儿童受试者69例。收集入组受试者基本信息及实验室检查结果。根据全肝加权平均MRI-PDFF(weighted mean of MRI-PDFF,MRI-PDFFwm)将受试者分为正常肝脏(Grade 0级)、轻度脂肪肝(Grade 1级)、中度脂肪肝(Grade 2级)及重度脂肪肝(Grade 3级)。分析肝段间MRI-PDFF的变异度及其与脂肪肝分级的关系。探讨肝脏各段MRI-PDFF(MRI-PDFFⅠ-Ⅷ)及其与MRI-PDFFwm<...  相似文献   
6.
【摘要】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可由单纯性脂肪肝进展为肝硬化甚至肝癌。诊断其早期可逆性病变,对疾病预后至关重要。目前磁共振影像技术在诊断脂肪肝和肝纤维化方面表现出巨大潜力,本文就磁共振成像技术对单纯性脂肪肝及肝纤维化的定量诊断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7.
肝纤维化是各种慢性肝损伤的共同转归,肝纤维化分子成像基于病程中异常表达的靶分子,在真实完整的生理环境中通过图像直接观察细胞和分子通路。通过对病变的发生、发展过程进行成像,可做到对肝纤维化的早期诊断、早期干预及疗效评估。迄今为止,以活化的星状细胞或细胞外基质某类成分为靶分子的肝纤维化分子成像已取得一定进展。综述基于不同成像靶点的分子成像在肝纤维化中的应用进展。  相似文献   
8.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