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1篇
内科学   2篇
综合类   2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 研究深低温停循环(DHCA)下尼莫地平对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将96只DHCA模型SD雄性大鼠随机均分为模型组(DHCA)和尼莫地平组(DHCA+尼莫地平),每组48只,采用二血管阻断加低血压法制作全脑缺血再灌注模型.每组根据时相再分为缺血后再灌注0h(T1)、2h(T2)、6h(T3)、12h(T4)、24h(T5)和48h(T6)共6个亚组,每组8只;检测不同时间点大鼠血清S100β含量及脑含水量,并观察脑组织病理变化.结果 模型组和尼莫地平组的血清S100β蛋白含量及脑组织含水量在2h开始升高,24h达高峰,48h开始降低;与模型组相比,尼莫地平组的血清S100β蛋白含量各时间点均低于模型组(P<0.05或P<0.01),脑含水量从T2~T5均低于模型组(P<0.05或P<0.01);两组大鼠脑组织缺血再灌注24h均出现明显的病理变化,但尼莫地平组较模型组明显减轻.结论 尼莫地平能明显减轻脑损伤和脑水肿,对深低温停循环后的缺血大鼠脑组织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孙氏手术、联合三分支支架血管术中置入两手术方式治疗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的疗效.方法 2011年1月至2013年1月我院收治的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以孙立忠教授主动脉细化分型中AC型为入选标准,选取患者24例.孙氏手术组患者12例,单纯行升主动脉及全弓替换加支架“象鼻”手术9例,同期主动脉根部替换手术(Bentall术)2例,主动脉瓣成形1例.联合三分支支架血管术中置入组患者12例,单纯三分支支架术中置入3例,同期升主动脉替换8例,主动脉根部替换手术(Bentall术)1例.出院前、术后3个月、术后每年复查主动脉全程重建CT.结果 孙氏手术组:平均手术时间(10.00±1.60)h,平均体外循环时间(253.33±49.33)min,平均心肌阻断时间(141.41±27.58)min,选择性脑灌注时间(39.67±10.28)min.住院死亡4例,死亡原因:多脏器衰竭2例,术后肾功能衰竭1例,术后呼吸功能衰竭1例.联合三分支支架血管术中置入组:平均手术时间(7.77±2.06)h,平均体外循环时间(168.25±32.05)min,平均心肌阻断时间(79.75±29.54)min,选择性脑灌注时间(24.33±6.53)min.住院死亡2例,死亡原因:术后呼吸功能衰竭死亡1例,1例术后一直未醒,术后第5天少尿,家属放弃治疗.孙氏手术组随访(11.09±6.87)个月,无死亡及需再次手术者.联合三分支支架术中置入组随访(18.40±8.03)个月,术后死亡2例,1例术后1年胸痛发作,心脏彩超提示升主动脉明显增宽,主动脉后壁分离为两层,当即死亡;1例术后2年随访主动脉全程重建CT提示无名动脉近端内漏.结论 孙氏手术和联合三分支支架血管术中置入术是治疗大多数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安全有效的方法.作为一种崭新的技术手段,联合三分支支架血管术中置入简化了手术步骤,术后内漏是高危因素,对该种手术方式患者选取应有一定针对性,根据患者信息订制更加个体化支架,并且需要长期随访.  相似文献   
3.
目的 采用Flexcell-5000C压力系统和鼠尾Ⅰ型胶原构建3D细胞压力培养模型,在体外细胞水平探讨压力对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HSFb)的作用.方法 胶原酶消化法分离培养原代HSFb,采用Flexcell-5000C压力系统和鼠尾Ⅰ型胶原体外构建HSFb 3D培养模型.实验分为对照组(未施压)、10 mmHg压力...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心脏瓣膜换瓣术后死亡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行心脏瓣膜换瓣术后死亡19例的临床资料。结果术后主要死亡原因为低心输出量综合征和心力衰竭5例(26.31%),严重室性心律失常5例(26.31%),多器官功能衰竭5例(26.31%),凝血功能严重障碍2例(10.53%),失血性休克死亡2例(10.53%)。结论低心输出量综合征、心力衰竭、严重室性心律失常、多器官功能衰竭是心脏瓣膜置换术后主要的死亡原因。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寻合谷穴的实体解剖结构。方法 (1)检索读秀学术搜索、《中华医典》古籍数据库,查阅包含合谷穴定位的古籍,整理归纳古人对合谷穴定位的描述。(2)检索中国知网包含合谷穴的被引用量最高的前100篇文章,查阅《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经穴名称与定位》中关于合谷穴的描述,整理归纳今人对合谷穴的定位。(3)选取30名志愿者,对古今文献中合谷穴的不同体表定位点进行指尖按压,确定出现“穴感”位置。(4)选取10名志愿者,参考古籍与现代文献整理归纳的穴位定位,在虎口区多个部位与不同深度用毫针针刺穴位,确定针刺出现“穴感”时针尖所在的解剖位置。(5)选取新鲜成人上肢解剖标本10侧,根据指尖按压与针刺所确定的合谷穴位置进行显微解剖,探寻穴位的实体解剖结构。(6)选取10名志愿者,针刺合谷穴出现“穴感”时,用B超确认针尖所在位置。(7)选取10名志愿者,超声显像仪找到解剖所发现的合谷穴实体结构,B超引导下针刺验证合谷穴位置。结果 (1)古籍描述合谷穴位于第1、第2掌骨间。(2)现代文献描述合谷穴在第1掌骨、第2掌骨之间,约平第2掌骨桡侧的中段。(3)指尖按压出现“穴感”位置在第1掌骨尺侧缘和第2掌骨的...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