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2篇
综合类   1篇
预防医学   1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探究地处欠发达地区的甘肃省妇女联合会在资源短缺的条件下,将艾滋病防治工作纳入到日常工作的可持续模式,以及该模式对其他欠发达地区的借鉴意义。方法课题组主要采用文献法、问卷法和深度访谈法进行调查研究,以提炼、总结甘肃省妇联的防艾(滋病)工作模式。结果经过调研,课题组探究了甘肃省妇联注重开发领导层意识、建立健全长效机制、以活动为载体开展防艾宣传、广泛争取社会支持和关注特殊群体的防艾工作模式。结论甘肃省妇联的防艾工作模式不仅有效克服了人力、物力、财力短缺的现实困难,实现了甘肃省妇联防艾工作的可持续发展,也为其他欠发达地区妇联开展防艾宣传提供了可资借鉴的经验和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基于视觉神经元模型的图像增强算法在医学图像处理中的效果和自动实现的方便性。方法用基于视觉神经元ON—OFF模型的图像增强算法处理医学图像,实现对医学图像的自动增强;探讨增强算法的处理机制;分析衰减常数、增益系数和空间常数对图像增强处理的影响。结果选1例左额胶质瘤患者的T1W序列MR图像,1例右眶周及右额顶血管瘤患者的CTA图像。经图像增强处理,MR图像颅脑内部的结构更加清晰可见,图像层次丰富,组织边界分明,内容纹理层次丰富,易于观察。CTA图像处理后,血管瘤病变部位组织轮廓变得完整清晰,图像层次变得更加丰富。同时,整体对比度下降,图像视觉柔和。结论通过对大量医学图像的处理计算,证明选择适当的衰减常数、增益系数和空间常数,可以得到比较显著的图像增强效果。  相似文献   
3.
文题释义: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是一种用来处理各种急慢性复杂伤口的技术。这种技术主要通过亲水材料聚乙烯醇和疏水材料聚氨酯以及引流管来完成,安全无毒的聚乙烯醇覆盖在皮肤缺损或者软组织损伤部位,在它上面覆盖一层疏水材料聚氨酯,两者之间置入引流管后连接负压吸引装置,设置负压值,医用贴膜封闭由此形成密闭空间,促进创面愈合。 Ⅰ/Ⅲ型胶原比例:皮肤组织中最丰富的物质是胶原蛋白,而Ⅰ/Ⅲ型胶原的量占总胶原的90%以上,Ⅰ型胶原纤维较粗壮,呈条束状,决定着皮层的抗拉伸强度;Ⅲ型胶原纤维较细微,呈疏松网状结构,决定着皮肤的韧性及弹性,所以Ⅰ/Ⅲ型胶原比例决定着皮肤的愈合质量。背景: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可以促进各种急慢性创面的愈合。Ⅰ/Ⅲ型胶原比例在维持皮肤组织稳态及皮肤损伤后的修复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是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促进创面愈合过程中Ⅰ/Ⅲ型胶原比例的变化知之甚少。 目的:观察负压封闭引流技术促进创面愈合过程中Ⅰ/Ⅲ型胶原的比例变化,探讨其对大鼠急性创面的修复机制。方法:建立大鼠背部皮肤全层缺损模型,创面直径20 mm,建立创面模型以后随机分为负压封闭引流治疗组和空白对照组。创面愈合过程中于术后第1,3,7天对创面进行固定高度连续拍照,进而计算和比较创面愈合率;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Ⅰ,Ⅲ型胶原mRNA的表达;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分析Ⅰ/Ⅲ型胶原比例;组织学检测创面组织肉芽组织再生和再上皮化长度的变化。结果与结论:①与空白对照组相比,负压封闭引流治疗组提高了Ⅰ,Ⅲ型胶原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P < 0.05);②术后第3天开始,负压封闭引流治疗组的Ⅰ/Ⅲ型胶原比例高于空白对照组(P < 0.05);③负压封闭引流治疗组的创面愈合率均高于空白对照组(P < 0.05);④上述结果证实,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可能通过提高Ⅰ,Ⅲ型胶原蛋白表达和Ⅰ/Ⅲ型胶原比例,增加创面的抗拉伸强度,促进创面的早期愈合。ORCID: 0000-0003-2399-6202(赵鑫)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组织构建;骨细胞;软骨细胞;细胞培养;成纤维细胞;血管内皮细胞;骨质疏松;组织工程  相似文献   
4.
数字孪生是具有数据连接的特定目标实体的数字化表达,该数据连接可以保证物理系统和虚拟系统之间以适当的速率和精度进行同步。因可进行全要素和全流程数据驱动,其在工业和制造业领域有着广泛和成熟的应用。随着医疗数据采集技术的提高及医疗大数据的完善,数字孪生技术越来越多地应用于医疗健康领域。本研究主要对数字孪生技术及应用相关的文献进行分析,以医疗健康领域的不同应用场景为切入点,介绍数字孪生在医院运营管理、空间及设备管理、医疗及健康管理方面的应用现状,并对现有案例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