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7篇
基础医学   13篇
临床医学   5篇
内科学   4篇
神经病学   8篇
综合类   15篇
药学   4篇
中国医学   2篇
  2015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大蒜素对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海马凋亡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进一步探讨大蒜素的脑保护机制。方法雄性Wistar大鼠30只,随机分为5组:假手术组(Sham组);缺血再灌注组(IR组);缺血再灌注+大蒜素10 mg/kg(All-10 mg)、20 mg/kg(All-20 mg)、30 mg/kg(All-30 mg)组,夹闭两侧颈总动脉8 min再灌注24 h建立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取海马组织硫堇染色观察海马组织学改变及存活神经元密度;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测定海马CA1区Bcl-2、Bax蛋白的表达。结果与Sham组相比,IR组海马CA1区神经元密度明显降低,Bax蛋白表达明显增加(均P0.05);与IR组相比,大蒜素处理各组海马CA1区神经元密度明显增多,Bcl-2蛋白表达明显增加,Bax蛋白表达明显减少,其中以All-20 mg组变化最显著(均P0.05)。结论大蒜素可以通过影响凋亡相关蛋白的表达而抑制细胞凋亡,从而发挥脑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2.
肢体反复短暂缺血再灌注后脑组织一氧化氮的动态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大鼠短暂肢体缺血再灌注后脑组织一氧化氮含量动态变化,探讨一氧化氮在肢体缺血预处理脑保护中的作用。方法:实验于2003-08/2004-09在新乡医学院生理教研室和河北医科大学病理生理研究室完成。选择健康雄性Wistar大鼠72只,随机分成假手术组,短暂肢体缺血再灌注(limb ischem&;#237;a reperfusion,LIR)组和NG-硝基-L-精氨酸甲酯(L-NAME)+LIR组,观察LIR后不同时间点血清和海马CA1区脑组织中一氧化氮含量和一氧化氮合酶(nitric oxide synthase,NOS)活性的变化。结果:LIR后即刻血清一氧化氮生成明显增加,达到高峰,与假手术组比较升高显著(P&;lt;0.01)。6h降低,48h又有一定程度的回升。而LIR后即刻海马CA1区组织一氧化氮生成开始升高,6h达到高峰,24h降至接近假手术组水平,48h又有明显的升高。LIR后血清和海马CA1区NOS活性的变化规律与一氧化氮生成相似。结论:肢体反复短暂缺血再灌注后脑组织一氧化氮这种动态变化可能发挥对脑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全脑缺血15 m in后再灌注不同时间点海马神经元凋亡及海马组织NO含量的动态变化。方法:采用4血管闭塞法制备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模型,采用DNA琼脂糖凝胶电泳和流式细胞仪检测缺血15 m in后再灌注1 d、2 d、3 d、5 d、7 d时海马神经元凋亡情况;硝酸还原酶法检测各时间点海马组织中NO含量。结果:DNA琼脂糖凝胶电泳显示:在再灌注1 d时呈大致正常条带,2 d、3 d呈“梯状条带,”5和7 d出现了代表部分神经元坏死的涂抹状条带;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显示:在脑缺血再灌注1 d时,海马神经元凋亡率即明显增加,再灌注3 d时凋亡率达高峰,随后凋亡率逐渐下降,7 d时大致达正常水平;海马组织中NO含量于再灌注后2 d明显升高,3 d达峰值,以后逐渐下降,7 d降至接近对照组水平。结论:全脑缺血再灌注后海马神经元凋亡和NO含量均于再灌注3 d时达高峰,7 d大致恢复至正常水平,提示NO增多可能是诱导海马神经元凋亡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大鼠甲醛炎性痛过程中,脊髓神经元型一氧化氮合酶(nNOS)和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表达的变化.方法: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SD大鼠脊髓nNOS和iNOS的表达.结果:注射甲醛后1、 12、 24、 48h和72h,大鼠腰5脊髓后角浅层nNOS和iNOS表达均上调,且其上调趋势与大鼠甲醛实验中的痛行为反应相一致.脊髓后角深层和后角周围白质区也可见一些iNOS免疫反应阳性细胞,其表达变化趋势与上述浅层的免疫阳性细胞的表达变化相似.结论:nNOS和iNOS共同参与了甲醛诱导的伤害性感受过程.  相似文献   
5.
c-fos在肢体缺血预处理抗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c-fos在肢体缺血预处理(LIP)抗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方法将54只凝闭椎动脉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脑缺血组和LIP+脑缺血组。依据脑缺血后再灌注时间不同,将脑缺血组和LIP+脑缺血组进一步分为16、、247、2 h组,每组大鼠6只。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海马c-fos蛋白的变化。结果假手术组海马各区神经元中未见明显的c-fos蛋白表达阳性产物。脑缺血组海马CA1区再灌注后各个时间点均未见明显的c-fos阳性表达,而海马CA3区再灌注6 h时锥体细胞和齿状回颗粒细胞核中出现大量c-fos蛋白阳性表达产物,再灌注24h时,c-fos的表达开始减弱,72 h时消失。在LIP+脑缺血组,再灌注1 h海马CA1区出现少量c-fos的弱阳性表达;再灌注6 h时,CA1区c-fos表达明显增强,阳性细胞数、阳性细胞总面积和平均吸光度均较假手术组显著升高(P<0.01);再灌注24 h时,CA1区c-fos表达趋于减少;至再灌注72 h时,CA1区c-fos表达恢复至假手术组水平(P>0.05)。结论LIP诱导CA1区c-fos的表达上调可能参与LIP抗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作用。  相似文献   
6.
7.
目的 探讨间歇性低压缺氧预处理对大鼠全脑缺血/再注后海马神经元的保护作用.方法 72只健康雄性Wistar大鼠,体重280~300g,随机分为6组,每组12只.分别为假手术组(Sham);间歇性低压缺氧预处理组(IHHP);缺血/再灌注组(I/R);间歇性低压缺氧预处理2次+全脑缺.血/再灌注组( IHHP2+ I/R);间歇性低压缺氧预处理4次+全脑缺血/再灌注组(IHHP4+I/R);间歇性低压缺氧预处理6次+全脑缺血/再灌注组(IHHP6+ I/R).采用四血管闭塞法复制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全脑缺血后8 min行再灌注.硫堇染色观察海马CA1区组织学分级及锥体神经元密度;流式细胞技术检测海马神经元凋亡率.结果 与Sham组相比,单纯性间歇性低压缺氧预处理对海马组织形态和神经元凋亡率均无明显影响;I/R组大鼠海马CA1区组织损伤明显,存活的锥体细胞稀疏,排列紊乱,细胞明显缺失.I/R组与Sham组相比,组织学分级明显升高,神经元凋亡率明显增加;间歇性低压缺氧预处理2次、4次和6次+ I/R各组大鼠海马CA1区细胞损伤均明显改善,组织学分级明显降低,存活神经元密度值均明显增加,神经元凋亡率明显降低,其中IHHP4+ I/R组效果最为明显.结论 间歇性低压缺氧本身对大鼠海马神经元无明显损伤作用,但可对其后短期内发生的缺血/再灌注脑组织发挥保护作用,适当的预处理是诱导有效脑保护作用发生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8.
目的:本实验观察非选择性NK受体拮抗剂[D-Arg1, D-Trp7,9, Leu11]-substance P (spantide)对大鼠甲醛实验诱导的脊髓中央管周围灰质区域NOS表达的影响。 方法: 右后掌足底皮下注射甲醛(5%,0.2 mL)诱导持续性痛及痛过敏,用缩足反射实验测定大鼠痛反应。应用NADPH-d组织化学法观察NOS的表达。Spantide于甲醛注射前5 min经L5-L6腰椎间隙鞘内注射。 结果: (1)足底注射甲醛引起大鼠疼痛行为反应,包括抓、咬、舔、注射侧后爪抬离盒底等。伴随着这些行为反应,脊髓L5节段中央管周围灰质区(第X板层)NOS表达上调。(2)预先给予spantide能抑制大鼠甲醛试验第二时相注射侧肢体的自发性退缩反射,同时抑制了脊髓中央管周围灰质区NOS表达的上调。 结论: SP在大鼠甲醛试验中脊髓中央管周围区域NOS表达上调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痛及痛过敏的形成 ,与脊髓伤害性信息传递通路中兴奋性氨基酸 (EAAs)的释放及其受体的活动增强以及表达上调有关 ,这种由于EAA受体 ,特别是N -甲基 -D -天门冬氨酸 (NMDA)受体活动所引起的痛及痛过敏可被NOS抑制剂所阻断。此外 ,一些实验结果也表明痛及痛过敏的形成中脊髓后角神经元中一氧化氮合酶 (NOS)的表达增多 ,但是 ,这种NOS表达增多的机制尚不清楚 ,是否是EAAs及其受体活动的结果有待于证实。目的 :观察NMDA受体拮抗剂MK - 80 1对甲醛炎症性痛及痛过敏过程中脊髓后角NOS及一氧化氮 (NO)含量变…  相似文献   
10.
银杏叶提取物对大鼠肺纤维化的影响及其机制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银杏叶提取物(GbE)对博莱霉素(BLM)所致大鼠肺纤维化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对照组、BLM+NS组和BLM+GbE组,每个时间点每组6只。各组分别于给药后14,30 d处死动物。光镜下观察肺组织损伤(HE染色)和肺组织纤维化(M asson染色)的程度;采用生化法测定肺组织中胶原蛋白含量及血浆MDA含量;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和免疫细胞化学法观察肺组织和支气管肺泡灌洗液细胞(BALF)中TGF-β1蛋白表达的变化。结果:与对照组大鼠相比,BLM+NS组大鼠各时间点各指标呈明显变化,提示模型制作成功。与BLM+NS(14 d)组大鼠相比,BLM+GbE(14 d)组大鼠血浆MDA含量,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细胞TGF-β1蛋白表达显著减少;与BLM+NS(30 d)组大鼠相比,BLM+GbE(30 d)组大鼠肺组织损伤、肺组织纤维化显著减轻,肺胶原含量和血浆MDA含量显著减少,肺组织TGF-1β蛋白表达显著减少,但BALF细胞TGF-β1蛋白表达无明显变化。结论:银杏叶提取物具有抗BLM诱导的大鼠肺纤维化作用,其机制可能与减少纤维化早期(14 d)肺泡巨噬细胞和纤维化期(30 d)肺非炎症细胞TGF-β1蛋白表达及减轻BLM所致的氧化应激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