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2篇
外科学   4篇
眼科学   1篇
  2012年   1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1.
本实验通过动态监测肝移植受者血清可溶性HLAI类抗原(sHLA I)的变化,探讨其与肝移植术后急性排斥反应和其他常见并发症的关系,旨在寻找一种肝移植后急性排斥反应的早期诊断指标。一、资料与方法1.一般资料:1999年9月至2 0 0 0年10月间的10例原位肝移植,男性7例,女性3例,年龄36~5 9岁。原发病3例为原发性肝癌,4例为乙型肝炎后肝硬化,硬化性胆管炎、胆汁性肝硬化及多囊肝多囊肾各1例。术后应用环孢素A/他克莫司、霉酚酸酯及泼尼松预防排斥反应。2 .样本采集:以无菌试管收集肝移植受者术前及术后30d内静脉血样本(隔天1次) ,室温下1h内完成…  相似文献   
2.
肝移植术后血清可溶性人类白细胞Ⅰ类抗原的动态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动态检测血清可溶性人类白细胞Ⅰ类抗原 (serumsolublehumanleukocyteclassⅠanti gen ,sHLA Ⅰ )在监测肝移植术后急性排斥反应方面的诊断价值。方法 :采用ELISA法检测 10例肝移植患者术前及术后一个月血清sHLA Ⅰ的动态变化。结果 :急性排斥反应前 4~ 6d(肝酶ALT尚未明显升高 )sHLA Ⅰ即明显升高 ,排斥逆转后逐渐下降 ;当出现肝动脉并发症时 ,sHLA Ⅰ伴随肝酶ALT同步升高 ;感染时sHLA Ⅰ无明显升降。结论 :sHLA Ⅰ能预测肝移植急性排斥反应 ,结合肝功能酶学指标有助于克服其特异性差的缺点。  相似文献   
3.
本实验通过动态监测肝移植受者血清可溶性HLAⅠ类抗原(SHLA-Ⅰ)的变化,探讨其与肝移植术后急性排斥反应和其他常见并发症的关系,旨在寻找一种肝移植后急性排斥反应的早期诊断指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胆总管切开探查术后及肝移植胆总管端端吻合后放置T管行一期吻合的可行性.方法:对胆总管探查术后一期吻合的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和回顾性病例分析文献行META分析.结果:胆总管切开探查术后放置T管与一期吻合的异质性检验,采用固定效应模型?=0.002928,总体效应的95%置信区间为[-0.002,0.013],p=0.28944。结论:胆总管切开探查术后行一期吻合与传统的T管引流在术后胆漏的发生上无明显统计学差异;对T管是肝移植术后产生胆道并发症的根源,无统一意见.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胆总管切开探查术后及肝移植胆总管端端吻合后放置T管行一期吻合的可行性.方法对胆总管探查术后一期吻合的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和回顾性病例分析文献行META分析.结果胆总管切开探查术后放置T管与一期吻合的异质性检验,采用固定效应模型?=0.002928 ,总体效应的95%置信区间为[-0.002,0.013],p=0.28944.结论胆总管切开探查术后行一期吻合与传统的T管引流在术后胆漏的发生上无明显统计学差异;对T管是肝移植术后产生胆道并发症的根源,无统一意见.  相似文献   
6.
肝移植术后血清可溶性人类白细胞I类抗原的动态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动态检测血清可溶性人类白细胞I类抗原(serum soluble human leukocyte class Iantigen,sHLA-I)在监测肝移植术后急性排斥反应方面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ELISA法检测10例肝移植患者术前及术后一个月血清sHIA—I的动态变化。结果:急性排斥反应前4—6d(肝酶ALT尚未明显升高)sHIA—I即明显升高,排斥逆转后逐渐下降;当出现肝动脉并发症时,sHLA—I伴随肝酶ALT。同步升高;感染时sHLA-I无明显升降。结论:sHLA-I能预测肝移植急性排斥反应,结合肝功能酶学指标有助于克服其特异性差的缺点。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玻璃体腔注射靶向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RNA干扰慢病毒抑制氧诱导视网膜病变(OIR)小鼠视网膜新生血管生成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实验研究。构建4对针对靶基冈小鼠VEGF的siRNA干扰载体,筛选并进行慢病毒包装。60只C57Bif6J小鼠分成4组(每组15只):正常对照组.OIR模型组,OIR+空载体组,OIR+VEGF-RNA干扰组。OIR+空载体组和OIR+VEGF-RNA干扰慢病毒组的小鼠在生后第5天玻璃体腔注射相应的1μ1的7.5×10^7空载体慢病毒和VEGF-RNA干扰慢病毒。后3组小鼠在生后第7天建立OIR模型。第17天时FITC-Dextran灌注视网膜铺片观察4组小鼠视网膜血管形态及面积变化,视网膜铺片免疫荧光染色检测紧密连接蛋白Claudin-5和Occludin的分布变化.Westernblot检测VEGF、磷酸肌醇3激酶(P13K)、酪氨酸蛋白激酶SRC、磷酸化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P-ERK)蛋白表达量的变化。数据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进行比较。结果FITC-Dextran灌注视网膜铺片显示正常组视网膜血管分布呈均匀网状;RNA干扰组新生血管面积(0.271399mm^2)明显较OIR模型组(1.212782mm^2)、空载体组(1.152504mm^2)少(F=449.924,P〈0.01)。OIR模型组和空载体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其余两两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视网膜铺片免疫荧光染色显示紧密连接蛋白Claudin-5和Occludin在RNA干扰组中与正常组相似,呈均匀光滑线性分布,而在OIR模型组、空载体组的分布中断、不均匀,在新生血管团中可见团块状的强荧光;VEGF的RNA干扰组中VEGF、P13K、酪氨酸蛋白激酶SRC和p-ERK的蛋白表达量较OIR模型和空载体组低。结论玻璃体腔注射靶向VEGF的RNA干扰慢病毒能有效抑制OIR小鼠模型中VEGF及其下游通路蛋白的表达.从而抑制视网膜新生血管的形成.为临床上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的防治提供了新思路和新途径。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