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0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7篇
综合类   2篇
预防医学   4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孕妇血浆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含量测定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 探讨孕妇血高凝状态相关因子纤维蛋白原 (Fib)、D 二聚体含量的变化及发生弥漫性血管内凝血 (DIC)高危风险可能阈值范围。方法  2 0 0 1年 12月至 2 0 0 3年 3月采用免疫散射比浊法和Clauss法分别检测孕妇组 2 672例孕妇和对照组 2 0 4例非孕妇女的D 二聚体和Fib水平 ,并对孕妇组中 2 0 19例晚期孕妇进行DIC追踪研究。结果 孕妇组的D 二聚体、Fib明显高于对照组 ,其中D 二聚体和Fib随着妊娠时间的延长而逐渐升高。早、中、晚孕各组相比 (P <0 0 1) ;晚期孕妇中共 6例发生DIC ,19例D 二聚体和Fib都分别高于 5mg/L和5g/L ,有 4例发生DIC ,2例D 二聚体 >5mg/L ,Fib <1 5g/L ;2例Fib >5g/L ,D 二聚体 <0 5mg/L ,各发生DIC 1例。结论 D 二聚体 >5mg/L和Fib >5g/L同时存在 ,或者两个指标明显失衡呈分离状态 ,可作为孕妇发生DIC高危阈值 ,两个指标相结合可更有效预测DIC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不同妊娠期妇女血液微量元素变化情况。方法用原子吸收光谱分析法分别测定294例孕妇和47例健康妇女(对照组)Se、Mn、Fe、Cu、Zn水平。结果Se,与对照组(79.524&#177;10.55μg/L)比较,早孕组(72.16&#177;9.48μg/L)、中孕组(72.40&#177;11.58μg/L),P〉0.05,晚孕组(56.76&#177;13.85μg/L),P〈0.01;Mn,与对照组(15.00&#177;3.25μg/L)比较,早孕组(14.10&#177;3.73μg/L)、中孕组(15.57&#177;3.49μg/L),P〉0.05,晚孕组(24.24&#177;5.43μg/L),P〈0.01;Fe,与对照组(18.64&#177;3.76μmol/L)比较,早孕组(22.20&#177;4.68μmol/L)、晚孕组(12.68&#177;4.31μmol/L),P〈0.01,中孕组(17.76&#177;6.13μmol/L),P〉0.05;Cu,与对照组(16.28&#177;2.69μmol/L)比较,早孕组(23.28&#177;5.62μmol/L)、中孕组(25.48&#177;3.45μmol/L)、晚孕组(28.82&#177;4.36μmol/L),P〈0.01;Zn,与对照组(12.83&#177;1.16μmol/L)比较,早孕组(10.85&#177;2.17μmol/L)、中孕组(9.71&#177;1.70μmol/L)、晚孕组(7.81&#177;1.36μmol/L);P〈0.01。结论健康孕妇微量元素水平反映了微量元素之间协同、拮抗作用。随着妊娠期的推移,Fe的下降导致Mn的水平上升,Se的水平下降;而Cu的水平不断上升导致Zn水平不断下降,妊娠晚期各元素水平上升或下降尤为显著。  相似文献   
3.
凝血酶原时间 (PT) ,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 (APTT)和纤维蛋白原 (Fib)试验的质控物多依赖进口 ,价格昂贵。我们收取实验后剩余的健康孕妇混合血浆制备血凝质控物 ,经过应用观察 ,认为是实验室自制室内质控的一种简单、实用的方法1 材料和方法1.1 标本  0 .2ml抗凝剂 (10 9mmol/L枸橼酸钠 ) 1.8ml静脉血RCF 2 5 0 0×g/ 10min分离血浆。1.2 仪器 法国StagoCompact全自动血凝仪。1.3 试剂 配套试剂。1.4 收集当日上午实验后剩余的混合血浆样品 ,立即进行分装、测试 ,制成正常参考范围质控物 (N)及异常参考范围质控物 (P)贮存于 …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小儿细菌感染性疾病C-反应蛋白(CRP)与白细胞计数(WBC)相关性.方法 采用免疫比浊法对41例小儿细菌感染性疾病的患者(分成≤28 d、≤2月、<6月、6月至6岁,4个组),同一时间采集样品,进行CRP与WBC测定.结果 CRP、WBC同时升高6例,占14.63%;CRP升高、WBC正常27例,占65.85%;CRP、WBC均正常者8例,占19.51%;CRP平均升高59.65 mg/L.上述4组WBC平均水平均在正常参考范围内.结论 CRP与WBC对小儿细菌感染性疾病的早期诊断,前者敏感,后者不敏感.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孕妇高凝状态Pre-DIC/DIC相关检测指标的临床意义。方法应用Clauss法、凝固法、免疫散射比浊法、发色底物法,分别检测孕妇与健康非孕育龄妇女的Fib、Ⅶ、Ⅷ、Ⅹ、AT—Ⅲ和D—D水平并结合DIC病例进行临床分析。结果孕妇组(n=40)Fib为(4.41±0.72)g/L;Ⅶ(160.30±29.17)%;Ⅷ(143.87±50.30)%;Ⅹ(120.17±18.47)%;AT—Ⅲ(81.28±10.86)%;D—D为(1.56±0.98)mg/L。对照组(n=20):Fib为(3.05±0.60)g/L;Ⅶ(97.80±11.93)%;Ⅷ(112.00±25.69)%;Ⅹ(93.20±9.31)%;AT—Ⅲ(105.00±7.84)%;D—D为(0.23±0.08)mg/L。孕妇组各项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1;P〈0.05)。6例产前孕妇Pre—DIC相关指标检测结果,4例PT在正常参考范围内(11.5~14.5s),2例分别为10.8、16.9s;6例APTT均在正常参考范围内(28.0~43.5s);4例Fib分别为5.16、5.13、5.10、5.70g/L,2例分别为3.95、2.86g/L;D-D均〉5.00mg/L。10例DIC产妇PT均延长,平均33.98s(15~120s);APTY平均78.19S(31.6—180S),其中4例在正常参考范围内,分别为40.0、41.0、33.9、31.6s;Fib均〈1.48g/L;D—D平均18.39mg/L(6.24~49.6mg/L)。结论Fib与D—D为孕妇高凝状态Pre-DIC/DIC检测的敏感、实用指标;PT、APTT仅能作DIC检测指标。  相似文献   
6.
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和纤维蛋白原(Fib)试验的质控物多依赖进口,价格昂贵.我们收取实验后剩余的健康孕妇混合血浆制备血凝质控物,经对应用观察,认为是实验室自制室内质控的一种简单、实用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浅谈分析后质量控制的重要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旨在加强分析后质量控制,通过检验结果异常偏离值较大的9个典型病例的复核、分析、处理,说明做好分析后的质量控制,对于提供临床正确诊断,防止严重的医疗后果,提高自身的质控意识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乙型肝炎患者免疫学标志与其病毒DNA表达的相关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免疫学标志(HBVM)与乙型肝炎病毒脱氧核糖核酸(HBV DNA)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和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技术分别对1 573例乙型肝炎(下称乙肝)患者血清进行HBVM(HBsAg、抗-HBs、HBeAg、抗-HBe、抗-HBc)及HBV DNA检测.结果 HBsAg( )、HBeAg( )、抗-HBc( )模式,HBV DNA≥103 copy/ml检测率高达91.84%,其余HBsAg( )、抗-HBe( )、抗-HBc( )为58.13%,抗-HBe( )、抗-HBc( )模式为33.33%,抗-HBs( )、抗-HBe( )、抗-HBc( )为16.28%,抗-HBs( )模式为10.53%及HBVM全部阴性模式10.00%,并对HBVM各种模式HBV DNA表达的频率分布进行分析,结果显示HBsAg( )、HBeAg( )、抗-HBc( )模式,HBV DNA拷贝值由低(≥103 copy/ml)向高(108 copy/ml),且50.20%乙肝患者在107~108 copy/ml范围内.HBVM其余模式,多数患者集中在较低拷贝值范围内(103 copy/ml).分别是HBsAg( )、抗-HBe( )、抗-HBc( )为71.4%,抗-HBs( )、抗-HBe( )、抗-HBc( )为42.86%,抗-HBe( )、抗-HBc( )为66.70%.结论 血清HBVM阳性患者中72.38%血清HBV DNA≥103 copy/ml,且HBsAg( )、HBeAg( )、抗-HBc( )模式的血清中HBV DNA≥103 copy/ml检出率及HBV DNA的拷贝值均明显大于其他各种模式(P<0.05),病毒复制活跃,传染力强,但其余模式仍可能存在病毒复制.  相似文献   
9.
低分子肝素治疗孕晚期产前非显性DIC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有产科并发症的非显性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 IC)的孕晚期患者,应用低分子肝素(LMWH)治疗后,观察减少产后出血和D IC的发生情况。方法将D-二聚体(D-D)>5.0 mg/L有产科并发症的40例患者分为2组:低分子肝素组(20例),LMWH 0.3 m l腹壁皮下注射,12 h一次,1~4 d;低分子右旋糖酐(低右)组(20例),低右500 m l 丹参20 m l,静脉滴注1~7d。结果孕晚期D-D较非孕妇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产科并发症患者应用LMWH后D-D明显下降(P<0.01),产后出血量和D IC发生率明显减少,与低右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LMWH可降低D-D、减少产后出血及预防D IC的发生,安全有效,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孕期微量元素变化与妊娠不良结局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不同孕期微量元素变化及与妊娠不良结局相关性。方法:选择研究组:早期先兆流产组64例,晚期先兆流产组70例,胎膜早破组31例,早产组35例。另选对照组:早孕组72例,中孕组96例,晚孕组126例,未孕组47例,测各组Se、Mn、Fe、Cu、Zn水平。结果:①与未孕组比较,早、中孕组血清Se含量差异无显著意义,晚孕组明显降低。与相应对照组相比,所有研究组血清Se含量均明显降低。②与未孕组比较,早、中孕组血清Mn含量差异无显著意义,晚孕组明显升高。与相应对照组比较,所有研究组血清Mn含量差异无显著意义。③与未孕组比较,早孕组血清Fe水平显著升高,晚孕组血清Fe水平显著减低。与相应对照组比较,早期先兆流产、晚期先兆流产组血清Fe显著降低。④与未孕组比较,早孕组、中孕组、晚孕组血清Cu显著升高。与相应对照组比较,早期先兆流产、晚期先兆流产组血清Cu显著降低。⑤与未孕组比较,早,中,晚孕组血清Zn显著下降。与相应对照组比较,所有研究组血清Zn含量差异无显著意义。结论:硒、铁、铜是关键性微量元素,在围产期严重缺乏可致流产、胎膜早破,孕妇应注意摄入含硒、铁、铜丰富的食物,避免流产的发生,尤其是补充硒更为重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