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4篇
内科学   3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5篇
综合类   3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2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6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研究糖尿病大鼠心肌缺血预处理(IPC)后其心肌超微结构改变、环磷酸腺苷(CAMP)含量及环磷酸腺苷依赖蛋白激酶(PKA)活性的变化。方法取糖尿病及非糖尿病SD大鼠各30只,设为糖尿病组和非糖尿病组。根据随机分组原则,将糖尿病组和非糖尿病组各分为Sham组、I/R组、IPC组3个亚组,每组各10只大鼠。比较各组心肌酶谱变化,心肌梗死范围、心肌cAMP含量及PKA活性变化。并通过电镜观察心肌线粒体结构变化。结果非糖尿病组大鼠:Sham组心肌酶谱含量明显低于IPC组,IPC组低于I/R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IPC组心肌梗死面积明显低于与I/R组(P<0.05);IPC组cAMP含量及PKA活性明显高于I/R组(P<0.05)。糖尿病组大鼠:Sham组心肌酶谱含量明显低于IPC组(P<0.05);IPC组与I/R组心肌酶含量、心肌梗死面积、cAMP含量及PKA活性变化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PC对非糖尿病大鼠的心肌具有保护作用,而糖尿病大鼠心肌cAMP含量及PKA活性降低,cGMP信号传导不明显,降低了IPC对糖尿病组大鼠的心肌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心血管外科重症监护病房(ICU)围术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更好地指导临床用药。方法对2011年4月1日-2012年12月31日心血管外科ICU 178例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患者下呼吸道分泌物标本,进行病原菌种类及耐药性分析。结果 178例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患者痰液标本中共分离出病原菌118株,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占95.8%,革兰阳性菌和真菌分别占2.5%、1.7%;鲍氏不动杆菌、铜绿假单胞菌对头孢噻肟耐药率高达94.0%、70.8%,金黄色葡萄球菌对替考拉宁、利奈唑胺和万古霉素的耐药率为0,白色假丝酵母菌与近平滑假丝酵母菌均对各类抗真菌药物敏感;检出多药耐药鲍氏不动杆菌13株、铜绿假单胞菌6株、肺炎克雷伯菌1株、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2株,检出率分别为26.00%、25.00%、33.33%、66.7%。结论心血管外科ICU VAP患者感染病原菌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其具有较强的耐药性,应根据药敏试验结果,合理选用抗菌药物,减少VAP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背景:对于先天性心脏病合并肺动脉高压的治疗,传统降低肺动脉高压的药物效果确实,但存在不易监测、停药后反跳等现象;传统的心脏涤纶补片较易引起吻合口变形、血栓、栓塞、溶血和感染等并发症。目的:观察应用戊二醛处理牛心包补片和雾化吸入伊洛前列环素治疗先天性心脏病合并肺动脉高压的效果。方法:选择90例先天性心脏病合并肺动脉高压患者,术中采用戊二醛处理的牛心包补片修补心脏间隔缺损,术后雾化吸入伊洛前列环素30 ng/(min·kg),日间12 h按1次/4 h给药,夜间12 h按1次/6 h给药,连续给药2 d。记录每次吸入药物前、吸入后即刻、吸入30 min后平均动脉压、平均肺动脉压、体循环阻力指数与肺循环阻力指数,于随访期观察有无心包材料相关并发症和心功能情况。结果与结论:90例患者复查超声心动图见活瓣均已关闭,无分流,心脏间隔缺损无回声中断,心脏收缩功能正常,未发现与牛心包补片相关的不良反应。所有患者不同时间点平均动脉压、体循环阻力指数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患者吸入药物后即刻平均肺动脉压、肺循环阻力指数明显低于吸入药物前(P 〈0.01),吸入30 min后平均肺动脉压、肺循环阻力指数亦明显低于吸入药物前(P 〈0.05)。表明应用戊二醛处理的牛心包补片和雾化吸入伊洛前列环素治疗先天性心脏病合并肺动脉高压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4.
瓣膜置换手术是治疗心脏瓣膜病变的最终选择,是目前比较安全的手术方法[1].但在不同的心脏中心由于受条件、技术等原因的限制,手术病死率以及术后并发症也有不同的发生比例.我院2005~2006年共连续完成瓣膜置换手术365例,死亡6例(1.64%),现将治疗经验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胸腔镜下微创心脏手术的单中心早期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7月—2022年2月在北部战区总医院心血管外科行胸腔镜微创心脏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共纳入患者453例,其中男150例、女303例,平均年龄(42.2±14.6)岁。主要病种包括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314例,部分型房室间隔缺损26例,心脏肿瘤105例。全组患者无围术期死亡,平均手术时间(3.9±0.8)h,体外循环时间(101.2±34.0)min,主动脉阻断时间(42.1±25.1)min,术后呼吸机辅助时间(11.6±9.4)h,术后重症监护室停留时间(22.6±13.9)h,术后住院时间(6.0±1.7)d。全组18例(4.0%)患者发生并发症,包括中转开胸2例,术中扩大切口3例,术后胸腔镜下二次止血3例,再次手术1例,切口感染4例,呼吸功能不全及脑血管意外各2例,心室颤动1例。术后随访(22.6±15.4)个月,随访期间死亡1例,出现中度二尖瓣关闭不全4例,轻中度二尖瓣关闭不全及中度三尖瓣关闭不全各1例。结论 胸腔镜下微创心脏手术安全有效,手术创伤小及并发症少,近期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6.
20世纪70年代末到80年代初,伦敦St Thomas医院的医生们研制出以钾离子为主的心脏停搏液配方,以其迅速终止心脏电机械活动,心肌损伤小,术后并发症少的特点得到了全世界心脏外科界的认可。现今,体外循环心脏直视手术中的心肌保护仍然是全世界心脏外科界研究的热点问题,传统的停搏液对心肌的保护作用仍是目前研究的一个重点问题,在停搏液中加入某些药物成分以提高停搏液的心肌保护效果越来越受到重视。  相似文献   
7.
复杂先天性心脏病往往合并重度肺动脉瓣狭窄、发育不良或闭锁,已往外科修复采用跨瓣环补片加宽右心室流出道(right ventricular outflow tract,RVOT),但解除RVOT狭窄的同时往往会导致肺动脉瓣反流,而长期肺动脉瓣反流可致右心室容量及压力负荷增加,最终导致心律失常、运动耐力下降或心力衰竭[1-2]。我科于2002年6月至2011年11月对例合并肺动脉狭窄或闭锁的先天性心脏病  相似文献   
8.
背景:心脏涤纶补片因其质地薄、质量轻、生物相容性好等优点常规用于心脏手术,但最近几年发现,用心脏涤纶补片对心室间隔缺损修补后,一旦发生术后残余漏,较易引起溶血、细菌或真菌感染。 目的:探讨应用牛心包补片修复心脏间隔缺损的疗效。 方法:采用戊二醛固定的牛心包补片修补152例心脏间隔缺损患者,其中房间隔缺损56例,室间隔缺损78例,部分房室间隔缺损18例。术后复查心电图、胸片、心脏超声,观察其术后早期病情、血流动力学和心脏功能。 结果与结论:152例患者均完成修补手术,术后无早期死亡,患者随访2-6个月,牛心包补片在使用过程中及术后早期均未发现漏血、溶血、血栓、感染、排斥反应等并发症。1例患者因合并肺动脉高压,术后第1天出现高血压危象,经过抢救后好转。复查心电图、胸片、心脏超声可见心脏间隔缺损修补完全,无残余分流;肺动脉压力明显下降;活瓣已关闭无分流;心脏功能正常。证实牛心包补片可以有效修复心脏间隔缺损,改善患者的血流动力学和心功能,近期效果满意,是一种良好的心脏间隔缺损修补材料。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膨体聚四氟乙烯片(Gore-Tex片)作肺动脉单瓣重建右室流出道(RVOT)的近期疗效。方法:2002年6月-2011年11月对75例先天性心脏病合并肺动脉狭窄或闭锁的患者旋行矫治手术,术中采用厚度0.1mm的Gore—Tex片作肺动脉单瓣重建RVOT,其中男42倒,女33例。法洛四联症合并肺动脉狭窄57例,l型肺动脉闭锁10例.肺动脉瓣缺如4例,右心室双出口台并肺动脉狭窄2例.完全型大动脉转位1例,室间隔缺损1例,肺动脉狭窄1例。结果:术后血氧饱和度为96%~100%。动脉血氧分压82~207mmHg,右室/左室收缩压比值0.22~0.70,右室与左、右肺动脉间的压力阶差小于10mmHg。左室射血分数(LVEF)0.53~O.80,右室射血分数(RVEF)0.52~071,左室舒张末期容积指数(LVEDI)0,28~0.62ml/m2。术后早期并发症:心包积液7例,低氧血症(氧合指数〈150)6例。心律失常5例,低心排血量综合征4例.残余室间隔缺损4例。术后随访3~48个月,无死亡和并发症的发生。其中62~Gore-Tex片作肺动脉单瓣重建右心室流出道(RVOT)早期瓣膜活动功能正常,13例单瓣固定在开放状态:72倒均无肺动脉单瓣狭窄.3例单瓣轻度狭窄;21倒肺动脉瓣轻度返流.5例中度返流。结论:采用厚度0.Imm的Gote-Tex片作单瓣重建RVOT,可获得满意的lI缶床和血流动力学效果.近期效果良好。膨体聚四氟乙烯片作单瓣重建右心室流出道术后早期并发症应引起高度熏视,加强术后监护及综合治疗措施,及时纠正术后低心输出量综合征.积极防治术后心律失常等均为提高手术成功率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心脏结构及功能对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术后心房颤动(AF)发生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330例行OPCAB患者的临床资料,165例术后发生AF的患者作为心房颤动组(AF组),非AF患者165例作为非心房颤动组(NAF组),记录两组患者临床基本资料以及心脏彩超指标,单因素分析中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进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以分析影响OPCAB术后AF发生的危险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该独立危险因素预测OPCAB术后AF发生的诊断效能.结果 AF组患者左房内径、左室舒张末容积、合并二尖瓣关闭不全者大于NAF组,左室射血分数小于NAF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左房内径是OPCAB术后心房颤动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左房内径预测OPCAB术后AF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729,敏感度为68.8%,特异度为66.8%.结论 左房内径是OPCAB术后AF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左室收缩功能、左室舒张末容积、二尖瓣关闭不全可能影响OPCAB术后心房颤动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