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17篇
内科学   1篇
综合类   3篇
药学   19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3年   1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10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CEFTAZIDIME耐药细菌的β-内酰胺酶研究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应用药物梯度琼脂筛选法获得绿脓杆菌和阴沟杆菌的Ceftazidime耐药菌株(MIC≥64μg/ml)。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检测了耐药菌的β-内酰胺酶活性,酶对12种β-内酰胺抗生素水解的“底物轮廓”以及抑酶活性;应用超薄层分析等电聚焦电泳技术检测了β-内酰胺酶的等电点(pI),并与标准产酶菌株的β-内酰胺酶进行了比较。结果提示:细菌对Ceftazidime耐药后,β-内酰胺酶活性增加13~107倍;这类β-内酰胺酶具有如下特点:(1)水解头孢菌素类强于水解青霉素类;(2)舒巴克坦(5μg/ml)对这类酶无抑制作用,而同等剂量的邻氯青霉素却能明显抑制,(3)pI均≥8.0,与标准质粒介导的β-内酰胺酶的性质不同,符合染色体介导的头孢菌素酶的性质。此外,作者发现pI为8.2或8.4的4株耐药菌的β-内酰胺酶尚未见文献报道。  相似文献   
2.
选用大肠杆菌k-12及其耐利福定菌株,利用同位素示踪技术研究发现利福定明显抑制~3H-尿苷掺入敏感菌,而耐药菌掺入则不受抑制,加用膜通透剂EDTA后,~3H-尿苷掺入耐药菌受到明显的抑制;~3H-利福定透入耐药菌的量明显低于透入敏感菌的量,用EDTA后,透入耐药菌中的~3H-利福定显著增加。结果提示:细菌包膜屏障通透性降低使药物进入菌体减少是细菌对利福定耐药的重要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3.
细菌对头孢菌素“牵制”耐药机制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应用分光光度计,检测了体外培养基中细菌在头孢噻吩、Ceftazidime、β-内酰胺酶及酶抑制剂邻氯青霉素单独和相互作用下的浊度变化。分别单用头孢噻吩(10MIC)和Ceftazidime(15MIC)均可溶解细菌;当加入微量酶液则可明显拮抗。上述实验系统中同时加用邻氯青霉素(1/16MIC)则可翻转酶对头孢噻吩和Ceftazidime溶菌作用的拮抗而出现溶菌作用。但当头孢噻吩、Ceftazidime分别与酶在菌液中培养10分钟或30分钟后,再加等量邻氯青霉素时,仅能翻转酶对Ceftazidime的拮抗,重新再现溶菌作用,而此时头孢噻吩的溶菌作用则不能再现。结果表明,细菌β—内酰胺酶对第一代和第三代头孢菌素导致耐药的机制不同。该实验为第三代头孢菌素的非水解耐药机制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4.
结核杆菌的耐药性是结核杆菌对药物抵抗力增强的一种变异.随着耐药菌的增多,耐药菌的生物学特性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兴趣.因为它不仅涉及到结核杆菌在药物作用下是否能够在遗传上获得新的巩固特征和性质;特别是能否获得对药物作用的抵抗力,并改变自己的毒力和免疫性能,而且也涉及到临床合理用药及分枝杆菌生态学等问题.为此,国内、外学者对各种抗结核药物耐药菌进行了不少研究.近年来,国内广泛用利福定治疗肺结核,细菌对利福定产生耐药后,生物学特性有何改变,尚未见报道.现将我们观察的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
感谢大会组委会邀请我出席会议。1990年正是青霉素酶发现五十周年,而我正是当年从事过该项工作尚健在的人之一。但是,如今离我积极从事这方面研究已有十年,故在此我尽力回忆一下这项研究的重要方面,它是如何从唯小的起端而发展起来的。让我追忆到1940年。当年Chain和我为什么要顺便看看大肠  相似文献   
6.
双氟沙星(双氟哌酸,DFL)系喹诺酮类新药其一般药理研究结果如下:1.对神经系统影响;DFL口服(20mg/kg)对小鼠自发活动及翻正反射无影响,剂量增加到100mg/kg时,自发活动略有减少,但翻正反射正常。DFL口服(100mg/  相似文献   
7.
以药物梯度平皿于体外诱导获得了耐利福定(Rifandin,RFD,R76-1)金葡球菌209P、大肠杆菌K-12、大肠杆菌2280及变形杆菌,用试管二倍稀释法检测了RFD对敏感与耐药细菌的MIC(MIC_R/MIC_S为62.5~25000),还检测了RFD与利福平及利福喷丁的交叉耐药性,发现同类药物间具有交叉耐药性。透射电镜观察发现大肠杆菌  相似文献   
8.
细菌包膜通透性的分子基础与细菌耐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随着抗生素的广泛使用,细菌对抗生素的耐药现象日益严重,并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的极大重视,许多学者从抗生素的作用机制出发,从细菌学、生物化学及遗传学角度对细菌的耐药机理进行了深入系统的研究,指出细菌发生耐药的本质主要有下列几方面原因:  相似文献   
9.
本文简介抗菌药物的基本理论知识。阐述了抗菌药物在临床应用的重要意义,抗菌药物分类、抗生素后效应,细菌耐药性,抗菌药物应用的药动学原则,联合用药的指征、抗菌药物的毒副反应,药物剂量与疗程及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问题等。  相似文献   
10.
食源性细菌耐药性系指源于人类食物链的对抗生素耐药的细菌及其耐药基因,日渐成为全球关注的食品安全和公共健康问题.由食源性耐药沙门菌、大肠埃希菌、弯曲杆菌、肠球菌及金黄色葡萄球菌等所致的人类健康风险尤其备受关注.控制这些风险要求进行有效的风险分析及制定必要的风险策略,包括监控非人类医学领域抗生素使用及其安全评估,如对上市前后的食品动物抗菌药物耐药性进行系统监测和健康风险分析.本文结合目前相关领域的国际发展状况,探讨了与食源性细菌耐药性相关的抗生素使用安全问题与风险分析对策,期望能引起对控制及降低食源性细菌耐药性危害的更大关注与科学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