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3篇
神经病学   1篇
综合类   8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2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06年   2篇
  2003年   3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微课程作为一种新兴的教学模式,逐渐成为当今教育改革的研究热点。在医学微生物学传统教学的基础上,尝试运用微课程教学法,该教学法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更好地利用网络教学管理平台,从而弥补课堂听讲中的不足,使反复强化重点和难点知识成为可能,是常规课堂教学的良好补充,被学生广泛接受。  相似文献   
2.
bFGF促进肝癌Bel-7402细胞增殖的信号转导机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分析肝癌细胞系Bel-7402中Ras-Raf-ERK1/2途径介导的bFGF对细胞周期素E(cyclin E)表达及细胞增殖的影响,以探讨肝癌细胞增殖的信号转导机制.方法bFGF处理后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增殖情况;Western印迹检测ERK1/2激酶的活化;RT-RCR方法检测cyclin E的基因表达.结果FCM结果表明bFGF诱导细胞进入S期(27.49%±0.72%→42.45%±1.06%);bFGF时、量效依赖性地诱导Bel-7402细胞ERK1/2活性增高和cyclin E mRNA表达.25ng/ml bFGF作用Bel-7402细胞10min ERK1/2活性达高峰为对照组的3.84倍,作用8h后cyclin E mRNA表达达高峰为对照组的5.15倍;MEK1抑制剂PD98059可抑制bFGF的这些作用.结论Ras-RafERK1/2途径介导bFGF对cyclin E mRNA表达的诱导进而促进Bel-7402细胞的细胞周期进程,在肝癌增殖过程中bFGF信号转导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本研究对分离自健康青年口咽部的一株血链球菌cpnp进行安全性毒性检测,为其日后作为呼吸道益生菌的开发制备提供安全依据。方法 对血链球菌cpnp进行7 d的多剂量安全性检测,观察实验期间是否有小鼠中毒及死亡情况发生,并记录小鼠体重、进食量、脏器指数、血常规指标,测定血链球菌cpnp的耐药情况,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给药后,实验小鼠未发现死亡和急性毒性迹象。实验组与对照组在体重、摄食量、脏器指数、血常规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链球菌对多种抗生素敏感。结论 血链球菌cpnp在7 d的安全性毒性实验中未发现存在中毒表现,可以作为呼吸道益生菌的候选菌株。  相似文献   
4.
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对卵巢癌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观察Ras-Raf-ERK 1/2途径介导的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对卵巢癌细胞系CAOV3细胞增殖和凋亡影响,探讨bFGF及其信号转导途径与卵巢癌发生发展关系。方法以bFGF和促细胞分裂剂激活性蛋白激酶1(MEK1)抑制剂PD98059处理CAOV3细胞,用四甲基偶氮噻唑蓝(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情况,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情况,蛋白印迹(Western blot)检测细胞外信号调节蛋白激酶1/2(ERK1/2)的活性。结果bFGF处理后细胞增殖比明显增加,且与bFGF水平呈剂量依赖关系,bFGF浓度为75 ng/ml时细胞增殖比最高为140%;bFGF使无血清诱导的凋亡细胞比例下降[(33.20±5.32)%~(2.38±3.36)%];bFGF诱导ERK1/2活性增高。PD98059可抑制bFGF的这些作用。结论bFGF通过Ras-Raf-ERK 1/2途径介导,促进卵巢癌CAOV3细胞增殖,抵抗无血清诱导凋亡。在卵巢癌发生发展过程中,bFGF信号传递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Baculovirus-Sf9 cells系统制备m1AChR-G11融合蛋白和m4AChR-G16融合蛋白, 检测几种配体对m1AChR与G11及m4AChR与G16间相互作用的影响, 并以m1AChR-G11和m4AChR-G16融合蛋白为工具, 筛选m1和m4受体的特异性配体。方法: 两步PCR建立m1AChR-G11和m4AChR-G16融合DNA, 并在Sf9细胞内表达。通过 QNB和 GTPγS结合实验检测m1AChR-G11融合蛋白和m4AChR-G16融合蛋白的药理学特性;通过 GTPγS替代结合实验研究几种配体包括acetylcholine(ACh), pilocarpine(Pilo)。4-hydroxy-2-butynyl-1-trimethylammonium-m-chloro-carbanilatechloride (McN-A-343), tetrandrine, pirenzepine (PZ), alcuronium, atropine, R-(+)-hyoscyamine和gallamine对m1AChR-G11融合蛋白和m4AChR-G16融合蛋白作用的方式, 并以这两种融合蛋白为模型筛选m1和m4受体的特异性配体。 结果:m1AChR-G11融合蛋白和m4AChR-G16融合蛋白表达水平分别为(45.4±2.6)nmol/g protein和(47.0±1.6)nmol/g protein。不同配体使融合蛋白m1AChR-G11和m4AChR-G16中G11和G16与GDP的亲和力发生变化。结论:杆状病毒-Sf9细胞系统表达的m1AChR-G11融合蛋白和m4AChR-G16融合蛋白具备m受体配体结合特性和组分间的偶联能力。配体通过改变m1AChR-G11融合蛋白和m4AChR-G16融合蛋白中的G11和G16与GDP的亲和力活化这两种融合蛋白。  相似文献   
6.
目的 :通过Baculovirus-Sf9cells系统制备m4AChR -Gilα融合蛋白 ,检测几种配体对m4AChR -Gilα融合蛋白中m4AChR与Gilα间相互作用的影响 ,m4AChR -Gilα融合蛋白为工具 ,筛选m4受体的特异性配体。方法 :两步PCR建立m4AChR -Gilα融合DNA ,并在Sf9细胞内表达。同样条件下制备m  相似文献   
7.
目的 了解东北地区医院内念珠菌感染病原谱和临床分布特征,为预防本地区医院内真菌感染及早期诊断提供依据。方法 采集2020年10月至2021年10月沈阳医学院附属中心医院住院患者送检真菌的各类标本。标本使用沙保氏培养基和念珠菌显色培养基进行培养,革兰染色初步筛选,VITEK 2 Compact全自动细菌鉴定及药敏分析仪进行菌种鉴定。结果 送检各类标本有259例为念珠菌阳性结果,其中白色念珠菌检出最高(52.51%),其次为热带念珠菌(18.15%)和光滑念珠菌(16.60%)。不同临床病区念珠菌检出率不同,重症医学科(52.51%)、呼吸重症监护室(18.92%)和呼吸科(17.37%)最高。念珠菌检出最高的标本分别为痰液(50.19%)、便(26.25%)和尿液(17.76%)。212名念珠菌阳性患者中60岁及以上占95.75%。结论 院内念珠菌感染以白色念珠菌为主,重症医学科和呼吸重症监护室患者检出念珠菌最多,呼吸道最易被念珠菌侵袭,老年人为易感人群。临床应持续对住院患者进行病原学监测,结合院内念珠菌感染的地域特点进行防治。  相似文献   
8.
目的建立一套新型易操作的小鼠气管插管、滴注方法。方法依靠冷光源内窥镜和电泳点样吸头为插管工具,建立一套新型的插管操作系统。利用高倍放大,完成小鼠气管插管、滴注,研究中1周内对20只♂CB17-SCID小鼠(体质量24~28 g)进行插管和滴注80μL环境污染细颗粒物悬液。结果共完成80次插管、滴注操作,末次滴注24 h后解剖小鼠可见气管低端和肺内有散在的空气污染细颗粒物分布。结论应用冷光源内窥镜和电泳点样吸头进行的气管滴注新方法操作快速、简洁、可重复性好,能够广泛用于小鼠呼吸系统的插管和滴注操作。  相似文献   
9.
HBV感染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HBV DNA的检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研究乙型肝炎毒(HBV)感染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中HBV DNA的存在及其与血清HBV DNA的关系。方法:用PCR法及斑点杂交法对50例HBsAg(+)的感染者PBMCs HBV DNA进行检测。同时用PCR法检测感染者血清HBV DNA。结果:PCR法和斑点杂交法分别从35份和32份PCMCs检出率均为60.0%左右。PCR法检测血清HBV DNA阳性率为36.0%。结论:H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有氧运动对痫性活动的影响状况及其可能的机制。方法  Wistar大鼠经匹罗卡品化学点燃成功 45 d后 ,将存活鼠 (致痫鼠 )随机分为运动组和安静组。分别监测两组动物在有氧运动中及随后 1h这一时间段内其痫性发作频次。运动阶段 (45 d)结束后 ,应用免疫细胞化学的方法研究运动对内源性抗痫物质—强啡肽A1 - 1 7含量及分布的影响。结果 两组之间平均痫性发作频次对比 ,无显著差异 (P>0 .0 5 )。运动组较安静组在海马结构、内嗅皮质、扣带回及额叶眶部等皮质脑区中 ,强啡肽 A1 - 1 7的密度和免疫反应强度显著增加 (P<0 .0 0 1)。结论 运动并不能被看作一种癫痫发作的诱发因素。脑内强啡肽 A1 - 1 7在运动中释放增多 ,其神经元的神经化学可塑性变化可能体现了内阿片肽强啡肽 A1 - 1 7促使兴奋 /抑制神经传递恢复平衡的一种倾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