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儿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6篇
内科学   1篇
综合类   1篇
肿瘤学   1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研究探讨脐带间充质干细胞(MSC)对CD34^+细胞(HSPC)体外扩增的支持作用及对CD34^+细胞表面标志、归巢黏附分子、集落形成能力等干细胞特征变化的影响。用免疫磁珠法从新鲜分离的脐血单个核细胞分离CD34^+造血干祖细胞(HSPC);用MSC饲养层(feeder)制备经^137Cs照射的间充质干细胞饲养细胞(MSC feeder cells)。将CD34^+细胞接种在不同的培养体系中,实验分为3组:HSPC+CK组为培养液中加入细胞因子组合(SCF、FL和TPO),HSPC+MSC组为CD34^+细胞接种在MSC feeder上,HSPC+MSC+CK组同时加入细胞因子组合及MSC饲养细胞。培养后4、7、10、14天计数有核细胞总数(MNC),计算细胞扩增情况;用流式细胞术检测不同处理组间CD34^+细胞及亚群免疫表型、归巢黏附分子和集落形成能力。结果表明:在2周的培养时间里,3组MNC和CD34^+细胞均明显增加,MNC扩增数依次HSPC+MSC+CK组〉HSPC+CK组〉HSPC+MSC组。体外扩增10天内HSPC+MSC+CK组MNC得到大量的扩增,同时CD34^+细胞的扩增亦较高。培养4天3组细胞CD34^+比例较0天有明显下降(P〈0.01);扩增后CD34^+细胞比例:HSPC+MSC组〉HSPC+MSC+CK组〉HSPC+CK组(P〈0.01);各组CD34^+细胞亚型细胞比例有所不同,HSPC+CK组4天时CD34^+CD38^-细胞有一过性升高(62.71%),之后迅速降低,7天时为0.05%;HSPC+MSC组7天时CD34^+CD38^-细胞比例为18.92%,与HSPC+CK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从集落形成分析结果看出:MSC、细胞因子混合组扩增后细胞集落形成能力在不同时间点均维持在较高水平。结论:脐血CD34^+细胞在体外短期培养(〈7天)下,MSC和细胞因子联合应用能同时使CD34^+细胞得到明显的扩增并维持造血干祖细胞的生物学特征。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不同培养体系对造血干细胞的体外扩增及其表型的改变。方法新鲜分离人脐带血单个核细胞(MNC),免疫磁珠法分选CD34^+造血干细胞(HSC),计数富集得到的CD34^+细胞,平均分为3组,每组含CD34^+细胞2.2×10^5:A组(HSC+CK)CD34^+细胞接种于Stemline^TMⅡ无血清培养基中.加入早期作用因子FST组合(SCF、FL和TPO,质量浓度50ng/ml的SCF、质量浓度100ng/ml的TPO和FL),并于接种0d添加质量浓度20ng/mlIL-3:B组(HSC+MSC)CD34^+细胞接种于含MSC feeder的培养瓶.加入Stemline^TMⅡ无血清培养基:C组(HSC+MSC+CK)CD34^+细胞接种于含MSC feeder的培养瓶.加入Stemline^TMⅡ无血清培养基,加入早期作用因子FST组合首剂添加IL-3(剂量同A组)。在培养后4、7、10、14d计数有核细胞总数,流式细胞术检测扩增细胞免疫表型的改变。结果0~14d培养后MNC细胞扩增数C组(HSC+MSC+CK)〉A组(HSC+CK)〉B组(HSC+MSC),P〈0.01。3组间CD34^+细胞比例B组(HSC+MSC)〉C组(HSC+MSC+CK)〉A组(HSC+CK),P〈0.01。CD34^+细胞绝对数也出现了明显增加,其中C组(HSC+MSC+CK)增加最为明显.其次是A组(HSC+CK)。其中A组(HSC+CK)培养4d较0d(14.68%)CD34^+CD38^-细胞有明显增加(62.71%,P〈0.05),C组(HSC+MSC+CK)CD34^+CD38^-细胞也略有增加(23.99%):培养7d时,A组(HSC+CK)、C组(HSC+MSC+CK)CD34^+CD38^-细胞数明显下降,分别为4.44%和1.38%,而B组(HSC+MSC)CD34^+CD38^-细胞上升为18.92%,与0d时比较P〈0.05,与A组(HSC+CK)、C组(HSC+MSC+CK)比较P〈0.05。结论MSC和细胞因子的联合应用,一方面使得总MNC细胞得到大量扩增,同时还使扩增后细胞保持CD34^+免疫表型,培养体系中加入MSC能更有效/特异地扩增CD34^+造虹干细胞群.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儿童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中FMS样酪氨酸激酶3(FLT3)、核仁磷酸蛋白(NPM1)、Wilms瘤基因(WT1)及c-KIT基因突变发生的频次,并分析其临床意义。方法利用PCR方法检测2005年1月-2011年11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收治的儿童A ML患者的FLT3、NPM1、WT1及c-KIT基因突变情况,分析这些突变与临床特征、细胞遗传学改变之间的关系及对预后的影响。结果 256例患儿中FLT3、NPM1、WT1及c-KIT基因突变检出率分别为12.5%、30.1%、4.7%及12.1%。FLT3及WT1阳性的非M3型AML患儿第一疗程完全缓解率(CR)降低(P=0.027,P=0.014)。单纯FLT3-ITD阳性的非M3型AML患儿无复发生存时间(RFS)及无事件生存时间(EFS)最低,单纯NPM1阳性或无基因突变的患儿RFS及EFS最高(P0.001)。结论 FLT3、NPM1、WT1及c-KIT基因突变在儿童AML患者中的分布及临床意义有其独特性,加强对这四种基因突变的研究与认识利于儿童AML准确分层治疗,从而提高长期生存率。  相似文献   
4.
骨重塑( bone remodeling)的失衡是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骨病(MBD)产生的主要原因.在骨髓微环境中,MM细胞通过分泌各种细胞因子或直接的细胞-细胞相互作用,刺激破骨细胞( osteoclast,OCL)活化,抑制成骨细胞(osteoblast,OBL)的形成和功能,导致骨重塑平衡的严重失调,产生骨骼疼痛、骨质破坏、高钙血症等骨相关事件.我们将就MBD发病机制及靶向治疗研究新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5.
目的 总结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骨病(MBD)的临床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205例MM患者MBD的临床特点,比较不同MBD分级患者的临床疗效及MBD分级与预后的关系.结果 ①205例患者中以骨痛为首发症状的患者150例(73.2%);②204例患者根据X线片检查进行MBD分级:O级23例(11.3%)、1级14例(6.9%)、2级23例(11.3%)、3级68例(33.3%)、4级76例(37.2%).③MBD 2~4级患者的ECOG评分、骨髓浆细胞比例、CD138+ CD38+ 细胞比例、血清IL-6水平明显高于0~1级患者(P值均<0.05),而4级患者低钙血症的发牛率明显高于0~3级患者(P=0.038).④不同MBD分级患者诱导治疗反应各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⑤单因素分析显示MBD 2~4级患者的疾病进展时间(TrP)短于0~1级患者(P=0.029).⑥多因素分析发现溶骨性损害并不是独立预后因素(P=0.825).结论 骨骼疼痛及溶骨性损害在我国MM患者中的发生率高,利用影像学进行MBD分级显示发生溶骨性损害(2~4级)的患者中反应MM肿瘤负荷及疾病严重程度的多种指标明显高于未发生溶骨性损害的患者(0~1级).2~4级患者TTP显著短于0~1级患者.  相似文献   
6.
患者,女,14岁.入院前7年无明显诱因出现头昏、乏力.曾检查血常规:WBC 4.0×109/L,中性粒细胞0.06×109/L,Hb 75 g/L,BPC 80×109/L,Ret 0.015.骨髓象:三系增生减低,诊断为再生障碍性贫血(AA).口服十一酸睾酮、再障生血片、中药(具体不详)等治疗,复查Hb 100~110g/L.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单倍体非体外去除T细胞的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儿童急性白血病的临床疗效。 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6月8日至2015年5月4日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采用亲缘单倍体非体外去除T细胞的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儿童急性白血病23例(亲缘单倍体组),同胞全相合移植21例(同胞全相合组)。两组的预处理方案均为清髓性,回输集落刺激因子动员的造血干细胞,采用环孢素、甲氨蝶呤±霉酚酸酯联合方案预防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采用低分子肝素±前列腺素E预防静脉闭塞病。 结果:两组患儿均获得完全、持久的供者造血干细胞植入。亲缘单倍体组和同胞全相合组:①WBC植入中位时间分别为(13.1±2.3)和(12.5±1.4)d,PLT植入的中位时间分别为(19.4±8.0)和(22.9±7.7)d,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中位随访时间分别为(49.6±30.3)和(32.5±31.6)月,移植后总体生存率分别为69.5%(16/23)vs 71.4%(15/2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亲缘单倍体相合组与同胞全相合组急性GVHD临床分级(Ⅰ~Ⅳ)65.2%(15/23)和23.8%(5/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亲缘单倍体非体外去除T细胞与同胞全相合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儿童急性白血病的安全性与疗效相似。  相似文献   
8.
儿童血液肿瘤患者及其家庭在治疗过程中会经历很多生理及心理的创伤和打击,更需要人文关怀,而医学院校中虽然对人文社会科学有相关课程,但缺少在实践中的体现,所以效果有限。引导医学生参加针对儿童血液肿瘤患者开展的人文关怀相关实践活动,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人文关怀理念。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青春期白血病患者化疗期间感受及应对方式,为制定相应的护理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质性研究,通过半结构式深入访谈,收集22例青春期白血病患者的资料,使用内容分析法分析资料。结果通过分析、整理和提炼,得出4个主题:胃肠道不良反应,主观感受不良,心理负担过重,应对方式多样。结论青春期白血病患者化疗期间经历着巨大的身心痛苦,护理人员应帮助患者减轻身体上的痛苦,给予心理上的支持,鼓励和引导患者采取积极的应对方式以顺利度过化疗期。  相似文献   
10.
吲哚胺2,3二氧化酶与慢性乙型肝炎的免疫重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细胞免疫不足是HBV感染持续状态和慢性乙型肝炎(CHB)重要发病机制[1].探索CHB患者对HBV免疫耐受机制,重建其主动免疫,将为HBV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目前研究发现,吲哚胺2,3二氧化酶(indoleamine-2,3 dioxygenase,IDO)广泛表达于免疫系统,参与机体肿瘤免疫、感染免疫及妊娠免疫,是CHB免疫重建的重要靶点[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