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3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5篇
神经病学   1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1篇
  2018年   1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背景:后路减压侧块螺钉固定能够解除骨化灶对脊髓、神经根的压迫,扩大椎管矢状径,同时重建该区域的稳定.目的:验证应用后路减压、侧块螺钉置入内固定治疗颈椎多节段后纵韧带骨化症5年36例资料的临床疗效.方法:36例患者为3个节段9例,4个节段20例,5个节段7例.结果与结论:随访6~26个月,JOA评分由内固定前平均5.2分提高到 10.2分.颈椎生理曲度由内固定前平均(3.6±0.5) mm提高到内固定后(9.1±0.7) mm,内固定物无松动.提示此方法治疗既能后方直接减压又能前方间接置入减压,既能恢复颈椎生理曲度,又能提供坚强的内固定效应.  相似文献   
2.
背景:后路减压侧块螺钉固定能够解除骨化灶对脊髓、神经根的压迫,扩大椎管矢状径,同时重建该区域的稳定。 目的:验证应用后路减压、侧块螺钉置入内固定治疗颈椎多节段后纵韧带骨化症5年36例资料的临床疗效。 方法:36例患者为3个节段9例,4个节段20例,5个节段7例。 结果与结论:随访6~26个月,JOA评分由内固定前平均5.2分提高到 10.2分。颈椎生理曲度由内固定前平均(3.6±0.5) mm提高到内固定后(9.1±0.7) mm,内固定物无松动。提示此方法治疗既能后方直接减压又能前方间接置入减压,既能恢复颈椎生理曲度,又能提供坚强的内固定效应。  相似文献   
3.
背景:后路减压侧块螺钉固定能够解除骨化灶对脊髓、神经根的压迫,扩大椎管矢状径,同时重建该区域的稳定。目的:验证应用后路减压、侧块螺钉置入内固定治疗颈椎多节段后纵韧带骨化症5年36例资料的临床疗效。方法:36例患者为3个节段9例,4个节段20例,5个节段7例。结果与结论:随访6~26个月,JOA评分由内固定前平均5.2分提高到10.2分。颈椎生理曲度由内固定前平均(3.6±0.5)mm提高到内固定后(9.1±0.7)mm,内固定物无松动。提示此方法治疗既能后方直接减压又能前方间接置入减压,既能恢复颈椎生理曲度,又能提供坚强的内固定效应。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肱骨近端肿瘤应用保肢手术后围手术期康复治疗的疗效。方法:纳入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骨科1980-04/2004-08住院治疗的肱骨近端肿瘤患者109例,根据患者知情自愿原则分为治疗组68例,对照组41例。采用瘤段切除、人工肱骨头置换或全肩关节置换或异体肱骨头移植等方法重建肩关节功能,并辅以恶性肿瘤的术前及术后应用抗肿瘤药物治疗。治疗组术后24h开始实施系统个性化康复治疗方案:①手术当日,患者麻醉清醒后即开始在胸前固定位做指、腕、肘主动等长练习。每个动作重复五六次,以后每天增加2次左右,达到20次。②术后第1天开始帮助患者在床上做等长握拳运动,5min/次,2h/天。③术后第3天开始,在患者能够耐受的范围内作腕、肘关节屈伸等被动等张活动。疗效评定根据治疗后两组患者Enneking肢体恶性肿瘤保肢术后功能评价评分:正常30分;优24~30分;良19~23分;可12~18分;差≤11分。优良率=(优例数+良例数)/总例数×100%。结果:按实际处理分析,进入结果分析109例,治疗组68例,对照组41例。①两组患者Enneking肢体恶性肿瘤保肢术后功能评价评分:治疗组均高于对照组(治疗后1周:19.7和12.2分,治疗后2周:23.8和15.6分,P<0.05)。②术后3周肢体功能优良率:治疗组高于对照组犤85%(58/68),41%(17/41),P<0.05犦。结论:肱骨近端肿瘤应用保肢手术并实行围手术期的个性化和系统性康复治疗,能够促进骨折愈合和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5.
背景:后路减压侧块螺钉固定能够解除骨化灶对脊髓、神经根的压迫,扩大椎管矢状径,同时重建该区域的稳定。 目的:验证应用后路减压、侧块螺钉置入内固定治疗颈椎多节段后纵韧带骨化症5年36例资料的临床疗效。 方法:36例患者为3个节段9例,4个节段20例,5个节段7例。 结果与结论:随访6~26个月,JOA评分由内固定前平均5.2分提高到 10.2分。颈椎生理曲度由内固定前平均(3.6±0.5) mm提高到内固定后(9.1±0.7) mm,内固定物无松动。提示此方法治疗既能后方直接减压又能前方间接置入减压,既能恢复颈椎生理曲度,又能提供坚强的内固定效应。  相似文献   
6.
肱骨近端肿瘤保肢治疗围手术期的系统康复干预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肱骨近端肿瘤应用保肢手术后围手术期康复治疗的疗效。方法:纳入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骨科1980—04/2004—08住院治疗的肱骨近端肿瘤患者109例,根据患者知情自愿原则分为治疗组68例,对照组41例。采用瘤段切除、人工肱骨头置换或全肩关节置换或异体肱骨头移植等方法重建肩关节功能,并辅以恶性肿瘤的术前及术后应用抗肿瘤药物治疗。治疗组术后24h开始实施系统个性化康复治疗方案:①手术当日,患者麻醉清醒后即开始在胸前固定位做指、腕、肘主动等长练习。每个动作重复五六次,以后每天增加2次左右,达到20次。②术后第1天开始帮助患者在床上做等长握拳运动,5min/次,2h/天。③术后第3天开始,在患者能够耐受的范围内作腕、肘关节屈伸等被动等张活动。疗效评定根据治疗后两组患者Enneking肢体恶性肿瘤保肢术后功能评价评分:正常30分;优24-30分;良19-23分;可12~18分;差≤11分。优良率=(优例数+良例数)/总例数&;#215;100%。结果:按实际处理分析,进入结果分析109例,治疗组68例,对照组41例。①两组患者Enneking肢体恶性肿瘤保肢术后功能评价评分:治疗组均高于对照组(治疗后1周:19.7和12.2分,治疗后2周:23.8和15.6分,P〈0.05)。②术后3周肢体功能优良率:治疗组高于对照组[85%(58/68),41%(17/41),P〈0.05]。结论:肱骨近端肿瘤应用保肢手术并实行围手术期的个性化和系统性康复治疗,能够促进骨折愈合和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急性完全性颈髓损伤患者继发高血糖的相关因素及其发生机制。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5-09—2017-05诊治的30例急性完全性脊髓损伤(观察组)及20例单纯颈椎骨折(对照组),比较2组术前心率、收缩压、舒张压,伤后1、3、7 d空腹血糖和胰岛素水平。结果观察组心率、收缩压、舒张压均低于对照组,伤后1、3、7 d血糖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伤后1、3 d胰岛素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2组伤后7 d胰岛素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血糖是急性完全性颈髓损伤的常见并发症,其发生机制可能与颈髓损伤后自主神经系统功能紊乱和胰岛素抵抗有关。对于脊髓损伤患者,应动态测定血糖变化,并避免大量高糖类液体输注,血糖浓度较高者可考虑使用胰岛素增敏剂进行干预治疗。  相似文献   
8.
定制型股骨近段假体的骨水泥三维有限元模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建立股骨近段大段骨缺损及定制型股骨近段假体的三维有限元模型,分析不同柄长的股骨近段假体柄植入髓内后对股骨-骨水泥的应力分布的影响.方法 通过CT扫描数据建立股骨近段130 mm骨缺损不同髓内柄长度(140 mm、120 mm、100 mm、80 mm、60 mm)的定制型假体的三维有限元模型.模拟下肢单足行走进行负荷加载,分析股骨-骨水泥的应力分布.结果 骨水泥应力由近端向远端逐渐增加,在假体柄末端附近达到最大值.当髓内柄长度为140 mm时,骨水泥层内、外侧最大应力值分别为2.5 MPa和5.5 MPa,均小于骨水泥自身强度,可以有效避免因高应力而导致骨水泥的碎裂.结论 股骨近段假体髓内柄要有足够长度,以减少骨水泥所受应力,防止因骨水泥碎裂而出现假体松动.对于股骨近段130 mm的骨质缺损,采用髓内柄长为140 mm骨水泥型股骨近段人工假体重建能够有效减少骨水泥层压力,从而避免因骨水泥发生疲劳碎裂而导致假体松动的危险.  相似文献   
9.
人工肩关节假体置换治疗肱骨近端恶性骨肿瘤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人工肩关节假体置换治疗肱骨近端恶性骨肿瘤的疗效。方法:1985年8月至2003年8月我院共对35例肱骨近端恶性骨肿瘤患者行肿瘤瘤段切除,人工肩关节假体置换保肢术。其中骨肉瘤9例,骨巨细胞瘤9例,钵骨肉瘤5例,尤文氏肉瘤2例,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3例,非霍奇金淋巴瘤2例,纤维肉瘤2例,转移癌3例。结果:35例患者中,5例失访,2例因肺部原发肿瘤死亡,6例因原发恶性骨肿瘤转移死亡,一2例因昂部复发而行前四分之一截肢术,1例因感染行假体翻修术;重建成功的20例患者无瘤生存,最长18年,最短6个月,平均6年,所有患者未发现假体松动或断裂。按Enneking骨骼肌肉肿瘤术后评估标准,平均评分24.6分,评分在24分以上者占65%。结论:人工肩关节假体置换在冶疗肱骨近端恶性肿瘤方面,不仅能保留患肢完整的外观形态,而且能在很大程度上保留上肢的功能,是一种值得肯定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颈椎前方经咽后入路切口治疗上颈椎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 9例上颈椎病变患者,均采用前方经咽后入路切口实施颈椎前路手术,其中包括前后路手术1例,术前JOA评分平均(8.6±1.2)分,枢椎椎弓骨折2例,颈椎肿瘤3例,颈椎结核1例,颈椎间盘突出2例,颈椎畸形1例。结果 9例患者术中均清楚显露C1~C3椎体前方,完成减压复位、病灶清除、融合内固定等操作;有脊髓压迫者术后脊髓神经功能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全部伤口于2周后获甲级愈合,无伤口感染病例。1例术后出现口轮匝肌瘫痪,1周左右自行缓解,1例出现术后呛咳,3周左右自行缓解,其余病例未出现颈部重要神经血管损伤与相应节段的颈髓损伤。9例患者均经平均12(10~16)个月随访,JOA评分术后平均(13.4±1.6)分,与术前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经高位前方咽后入路可充分显露上颈椎前方,进行直接有效的手术操作,创伤小,并发症少,是理想的显露途径。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