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4篇
临床医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3篇
预防医学   12篇
药学   3篇
肿瘤学   1篇
  2020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舒适护理在手术患儿护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舒适护理模式又称“萧氏双C护理模式”,是萧丰富先生于1998年提出的。舒适护理模式是使人在生理、心理、灵性、社会上达到最愉快的状态,或降低其不愉快的程度。舒适是人类的基本需求,手术患儿与一般患儿一样需求舒适。由于住院后患儿的生活环境、健康状况、作息制度等发生改变,而且儿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重庆市垫江县病残儿医学鉴定中的遗传性疾病种类、发病原因,以降低遗传性疾病的再发风险.方法 申请病残儿医学鉴定需填写重庆市统一的病残儿医学鉴定申请表,鉴定标准按照国家计生委颁布的病残儿医学鉴定诊断标准及其父母再生育指导原则进行.对重庆市垫江县2003-2013年符合病残儿医学鉴定诊断标准的遗传性疾病按多基因遗传病、单基因遗传病、染色体病进行分类,并分析各种遗传病的比例和发病原因,对病残儿父母进行遗传咨询和再生育指导.结果 2003-2013年申请病残儿医学鉴定者495例,符合病残儿医学鉴定标准者365例,占73.7%,365例中有遗传性疾病181例,非遗传性疾病184例.遗传性疾病共有29种,其中属于多基因遗传病者占71.82%,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者占6.63%,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者占11.60%,X连锁显性遗传病者占2.21%,X连锁隐性遗传病者占3.31%,染色体病者占4.42%.结论 病残儿医学鉴定涉及遗传性疾病病种多,而且比例较高,临床上应做好再生育监测,重视遗传与优生咨询工作,加强孕前检查、产前筛查和产前诊断,提高出生人口素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3~6岁自闭症儿童面部表情识别的影响因素。方法:采用眼动技术,观察高言语水平组与低语言水平组对不同情绪类型的陌生者面部表情和熟悉者面部表情图片的注视情况。结果:(1)在注视时间、注视点个数、注视率3项因变量指标上,言语能力的主效应均不显著(P0.05);(2)在注视点个数以及注视率上,表情性质的主效应显著(F=6.35,3.97;P0.05);(3)在注视时间上,面孔分区与熟悉度的交互作用显著(F=6.43,P0.05);(4)在注视点个数和注视率上,熟悉度与表情性质的交互作用显著(F=4.29,P0.05;F=6.73,P0.01)。结论:言语能力对自闭症儿童面部表情识别的影响较小;自闭症儿童对熟悉面孔的识别能力较好;自闭症儿童整体表现出对积极表情和消极情表情的注意偏好。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三峡库区7个区县0~14岁儿童的出生缺陷现状。方法:按ICD-10所列病种设计调查表,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现场对0~14岁儿童出生缺陷开展调查,包括出生缺陷的种类、发生率、城乡儿童出生缺陷发生比例、不同部位发生情况等,收集出生缺陷/遗传病信息数据。结果:获得有效调查问卷7 977份,出生缺陷种类24种患儿158例,出生缺陷发生率19.81‰。前4位为:唇裂73例,发生率9.152‰;肢体畸形17例,发生率2.137‰;脑积水14例,发生率1.755‰;心脏畸形12例(男童5例,女童7例),发生率1.504‰。其中男童95例,出生缺陷发生率22.37‰;女童63例,出生缺陷发生率16.89‰,男童明显高于女童(χ2=204.44,P<0.005)。城市儿童2 198例(27.55%)中出生缺陷42例,农村儿童5 779例(72.45%)中出生缺陷116例;城市儿童出生缺陷发生率19.11‰,农村为20.07‰,两者比较无统计学差异(χ2=0.076,P=0.782)。发生部位第一位是面部缺陷86例(54.43%),第二位为神经缺陷20例(12.66%),第三位为四肢缺陷17例(10.76%),第四位为心脏缺陷12例(7.59%),第五位为泌尿生殖缺陷6例(3.80%),其他缺陷17例(10.76%)。结论:对出生缺陷扩大监测地区、监测时间、监测病种,加强孕前优生指导和检查,做好出生缺陷预防干预,降低出生缺陷发生率。  相似文献   
5.
癫痫包括一组疾病和综合征,虽病因不同,但均以在病程中有反复发作的大脑神经元过度放电所致的暂时性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失常为特征。脑电图(EEG)是小儿癫痫诊断和鉴别诊断不可缺少的检查手段。笔者对2004~2008年申请病残儿医学鉴定的1347例癫痫患儿现场脑电图检查资料进行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李家菊 《中国妇幼保健》2012,27(36):5939-5941
目的:分析智力低下儿童智力测试结果及病因,为智力低下儿童的诊治提供依据。方法:2010年1月~2011年12月期间对1 332例儿童进行智力测试,其中4~6岁儿童采用中国修订的韦氏学龄前儿童智力量表(C-WYCSI)进行智商测定,7~17岁儿童采取韦氏学龄儿童智力量表(C-WISC)进行智商测定。结果:①确定为智力低下儿童404例,检出率为30.33%。其中轻度智力低下患儿155例(38.37%),中度智力低下患儿119例(29.46%),重度智力低下患儿76例(18.81%),极重度智力低下患儿54例(13.37%)。4~6岁238例,7~17岁166例。男性215例,女性189例。学龄前智力低下儿童与学龄儿童智力低下各级别分布构成、不同性别智力低下儿童智力各级别分布构成之间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②智力低下病因明确者288例(71.29%),病因不明者116例(28.71%);病因明确的智力低下患儿,导致智力低下的病因主要为先天性智力发育迟缓(17.08%)、染色体异常(10.64%)、脑积水(6.93%)为前三位原因。结论:4~17岁智力低下儿童以轻度智力低下为主,导致智力低下的病因较多,但以先天性智力发育迟缓、染色体异常及脑积水为最常见原因。  相似文献   
7.
自2003年重庆市实施病残儿医学鉴定"县级初筛、市级终局鉴定"管理模式以来,经重庆市级鉴定专家组终局鉴定,全市每年平均有3500户病残儿家庭符合再生育。根据2003年-2004年对重庆市11个区(县)1562例病残儿鉴定结果分析,有1027例为非遗传性疾病,占65.75%,535例为遗传性疾病,占34.25%[1]。病残儿童家庭履行了计划生育义务,各级政府就应该维护他们的再生育权利,使他们生育一个健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了解和掌握重庆所属三峡库区区县的出生缺陷与遗传现状、类型、病因和区域分布情况,为孕前优生、遗传咨询、预防和降低出生缺陷再发风险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研究对象进行现场体检,辅助检查;集体对出生缺陷进行鉴定确诊。结果:共鉴定5462例,明确诊断出生缺陷75种1386例,其发生率为25.38%。含单基因病38种378例,占总发生率的27.27%;其中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18种146例,占总发生率的10.53%;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14种130例,占总发生率的9.38%;X-连锁显性遗传病3种44例,占总发生率的3.17%;X-连锁隐性遗传病3种58例,占总发生率的4.18%。多基因遗传病20种856例,占总发生率的61.76%。染色体遗传病4种87例,占总发生率的6.28%。其他出生缺陷65例,占总发生率的4.69%。结论:三峡库区区县的出生缺陷涉及病种多,应积极开展孕前优生健康教育、遗传咨询,加强孕前检查、产前筛查和诊断,预防和降低出生缺陷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智力低下的常见病因及干预措施。方法对重庆市2007年经医学鉴定诊断的812例智力低下病残儿进行分析。结果812例智力低下患儿中轻度77例(9.48%),中度559例(68.84%),重度177例(21.80%)。在智力低下患儿中男女性比例为1.5∶1,农村城市比例为3.6∶1。病因分类中遗传、孕期、产时、后天因素其构成比分别是18.35%、14.66%、25.62%和31.16%,有10.22%原因不明。结论出生前智低患儿发病率较高,农村智低患儿发病率高于城市三倍多。因此,以农村为主,加强遗传咨询、孕期保健,建立自己的智力低下监测、防治体系。  相似文献   
10.
重庆市1002例出生缺陷病残儿父母再生育情况调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了解重庆市出生缺陷病残儿父母再生育情况。方法:对2003~2008年经重庆市病残儿童医学鉴定,符合再生育的出生缺陷病残儿父母进行问卷调查,由调查员填写调查表。结果:1 002例出生缺陷病残儿童父母中,982例父母得到再生育指导,有93.31%进行了孕前咨询;有809例生育二胎,其中有9胎患病;有81.04%已生育二胎家庭进行了产前检查,产前检查地点主要在县级医疗机构(53.69%),其次为乡镇卫生院(31.50%),市级医疗机构(14.78%);有93.15%再生育孕妇住院分娩,6.80%在家分娩;计生办对92.31%的再生育家庭建立了监测档案。结论:再生育指导、孕前咨询、产前检查不合理、不规范,建卡的优生优育跟踪监测还没有完全覆盖,应尽快建立科学、合理、规范的再生育优生技术管理服务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