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1篇
神经病学   2篇
综合类   1篇
预防医学   1篇
  2019年   1篇
  2004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作者将同期住院的100例脑梗塞病人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一般及治疗前神经功能缺损积分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采用自血回输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的川芎嗪治疗。经治疗后,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较,治疗组神经功能缺损积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  相似文献   
2.
脑卒中病人的全血粘度与血液成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31例脑梗塞与35例脑出血病人的全血粘度和血浆成份的测定结果表明,脑梗塞与脑出血病人的全血粘度、血球压积及纤维蛋白原含量都明显高于对照组,但在脑出血和脑梗塞病人之间却没有差异。血球压积和纤维蛋白原增高是脑卒中后的一种继发性改变。全血粘度增高不是引起脑卒中的原因,而是脑卒中的后果。  相似文献   
3.
背景:急性脑梗死后脑组织内钙离子(Ca^2+)、兴奋性氨基酸(excitatory amino acids,EAA)和血浆内皮素含量的升高及脑组织内镁离子(Mg^2+)含量的降低都会加重脑组织的损害。给予亚低温干预后,观察急性脑梗死大鼠脑组织Ca^2+和Mg^2+及EAA及血浆内皮素的变化,了解亚低温的脑保护作用。目的:探讨亚低温对大鼠急性脑梗死后脑组织内Ca^2+及Mg^2+和EAA、血浆内皮素变化的影响及意义。设计:随机对照实验研究。单位:武汉大学人民医院神经科。材料:实验于2000-01/2000-12在武汉大学人民医院神经科实验室完成。将48只SD大鼠随机分为亚低温组及对照组,各组再分为4个亚组,每亚组6只。干预:应用改良线拴法制备大鼠大脑中动脉梗死模型;亚低温组大鼠给予亚低温治疗,而对照组不作亚低温处理。分别于缺血后1,2,4,8h处死。主要观察指标:检测各个时段大鼠缺血区脑组织内Ca^2+,Mg^2+,EAA及血浆内皮素含量。结果:亚低温组大鼠缺血区脑组织内Ca^2+,Mg^2+,EAA及血浆内皮素含量随着缺血时间的延长仅轻度升高,Mg^2+含量的下降也不明显,与对照组同时段比较有显著性差异(t=62.36~135.63,P&;lt;0.01)。结论:亚低温能明显阻止实验动物脑缺血后缺血区脑组织内损伤性因子Ca^2+,EAA和血浆内皮素含量的增高及保护性因子Mg^2+的下降,具有脑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4.
背景急性脑梗死后脑组织内钙离子(Ca2+)、兴奋性氨基酸(excitatory amino acids,EAA)和血浆内皮素含量的升高及脑组织内镁离子(Mg2+)含量的降低都会加重脑组织的损害.给予亚低温干预后,观察急性脑梗死大鼠脑组织Ca2+和Mg2+及EAA及血浆内皮素的变化,了解亚低温的脑保护作用.目的探讨亚低温对大鼠急性脑梗死后脑组织内Ca2+及Mg2+和EAA、血浆内皮素变化的影响及意义.设计随机对照实验研究.单位武汉大学人民医院神经科.材料实验于2000-01/2000-12在武汉大学人民医院神经科实验室完成.将48只SD大鼠随机分为亚低温组及对照组,各组再分为4个亚组,每亚组6只.干预应用改良线拴法制备大鼠大脑中动脉梗死模型;亚低温组大鼠给予亚低温治疗,而对照组不作亚低温处理.分别于缺血后1,2,4,8 h处死.主要观察指标检测各个时段大鼠缺血区脑组织内Ca2+,Mg2+,EAA及血浆内皮素含量. 结果亚低温组大鼠缺血区脑组织内Ca2+,Mg2+,EAA及血浆内皮素含量随着缺血时间的延长仅轻度升高,Mg2+含量的下降也不明显,与对照组同时段比较有显著性差异(t=62.36~135.63,P<0.01).结论亚低温能明显阻止实验动物脑缺血后缺血区脑组织内损伤性因子Ca2+,EAA和血浆内皮素含量的增高及保护性因子Mg2+的下降,具有脑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5.
6.
颈动脉颅外段与颅内段的动脉粥样硬化均可引起缺血性脑血管病.为了解伴或不伴颅外动脉动脉粥样硬化的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血脂的差异,本文比较了伴冠心病与不伴冠心病的脑血栓形成患者、伴颈动脉颅外段狭窄与不伴颈动脉颅外段狭窄的脑血栓形成患者的血脂、脂蛋白与载脂蛋白B(ApoB),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结节性硬化症一家系唐尊立李宗南张双国余再根先证者男,12岁。于出生后5个月即反复发生癫痫大发作。曾做过3次脑电图及两次颅骨平片检查,结果均正常,诊断为原发性癫痫。1990年5月来我院就诊,发现其背部及右大腿外侧多处有皮肤色素脱失斑。追问病史,得知其皮...  相似文献   
8.
缺血性脑血管病常用药物对血小板聚集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比浊法测定了川芎嗪,刺五加,维脑路通,潘生丁,阿斯匹林对20例脑梗塞病人和12例健康人的血小板聚集功能的影响。结果显示:不论是正常人还是脑硬塞病人,这些药物在体外都能抑制血小板聚集。其中川芎嗪对血小板聚集抑制作用最强,维脑路通作用最弱。  相似文献   
9.
本文报告我院1986年1月至1992年11月诊治的25岁以上发病的迟发性癫痫47例.并对病因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