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2篇
内科学   16篇
综合类   1篇
药学   4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观察美托洛尔(Metoprolol)治疗急性心硬(AMI)伴持续性室速、室颤患者对QT间期复极离散度(QTd)的影响。16例AMI患者(男性11例,女性5例,年龄55±11a)采用美托洛尔50mg,po,qid×4wk。QT间期从395.0±8.1ms延长至436.8±11.6ms(p<0.01),总有效率100%。QTd从110.1±7.8ms降至80.8±9.0ms(p<0.05),总有效率87.5%。美托洛尔对QTd及QT间期的有效影响可减少AMI发生恶性心律失常。  相似文献   
3.
应用心脏电生理诊断预激综合征(预激)可充分了解旁路引发心律失常的机制,并可用于确诊隐匿型预激。本文对70例预激合并严重心律失常进行了观察,并对其中45例进行了手术根治,取得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4.
为探讨QRS、T电轴与房室旁路关系,分析166例预激综合征(WPW)中135例经心外膜标测定位旁路的12导联ECG。60例右自由壁旁路者平均QRS、T电轴为(-24±16)°、(84±25)°;12例右前壁平均QRS、T电轴为(48±10)°、(120±30)°;38例左自由壁平均QRS、T电轴为(95±20)°、(30±17)°;7例左前壁平均QRS和T电轴为(82±18)°、(38±23)°;18例后间隔平均QRS、T电轴为(-20±18)°、(40±16)°。显示QRS、T电轴与旁路位置相关,可提高ECG在预测旁路时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5.
临床心脏电生理是研究、诊断和治疗心律失常的重要手段,它包括心脏内电生理、食道心脏电生理、程序电刺激、心脏内膜与心脏外膜标测。心脏内电生理是以腔内希氏束电图为主的临床心脏电生理,除描记体表心电图外,还同步记录心腔内不同部位的电位图,包括希氏束电图,必要时给心脏以特定的电刺激,观察心脏内诸电位图的变化,以了解心脏的传导顺序,传导速度及心律失常,它是一项操作复杂的有创性检查方法,必须严格掌握适应症,并由技术熟练、经验丰富的医师从事该项工作。  相似文献   
6.
氨力农(amrinone)即氨联吡啶酮,是新一代非洋地黄、非儿茶酚胺类正性肌力药物。作者应用超声心动图观察该药治疗难治性心力衰竭患者的疗效及其对心功能的影响。1对象与方法1.1研究对象30例(男18例,女12例,年龄36岁~69岁,平均46±13岁)...  相似文献   
7.
P波离散性 (Pd)增大可预测特发阵发性房颤 (PAf) [1 ] 。在原发性高血压伴PAf患者中 ,以往研究认为与左房增大和P波间期延长有关[2、3] 。本研究测定高血压伴PAf患者的Pd ,旨在探讨PAf和Pd的关系。1 资料与方法原发性高血压伴PAf组为我院心内科住院和门诊 5 0例 ,均经详细询问病史 ,体检、X线胸片、超声心动图、ECG及Holter等检查 ,采用WHO高血压诊断标准 ,收缩压≥ 18.7KPa ,舒张压≥ 12 .0KPa。其中男 3 0例 ,女 2 0例 ,年龄 49~72 ( 60 .3± 7.5 )岁 ,高血压Ⅰ期 2例 ,Ⅱ期44例 ,Ⅲ期 4例。…  相似文献   
8.
P波间期和离散性预测特发阵发性房颤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特发阵发性心房纤颤 (PAF)是见于各个年龄组患者的常见心律失常 ,并可引起一些并发症。本文作者旨在分析 P波诸参数与 PAF的关系。1 对象与方法1.1 对象 住院和门诊反复 PAF患者 5 5例 ,其中男 45例 ,女 10例 ,年龄 2 1~ 6 5岁 ,平均 5 2± 10岁。患者经心脏超声、胸片检查无结构性心脏病 ,ECG为窦性心律 ,无束支及房室传导阻滞 ,未服抗心律失常药物。 PAF诊断为 12导ECG和 Holter上 P波消失 ,代之大小不等的 f波并伴有不规则 R- R间期与窦性心律交替出现。其中 40例未用药物PAF自然终止 ,15例用地高辛终止。1.2 方法 采用…  相似文献   
9.
急性心肌梗塞(AMI)后QT间期离散度(QTd)明显增大,并和恶性心律失常的发生密切相关已有报告。我们测定分析不同部位患者ECG的QTd,以探讨其间关系。对象与方法对象:选择1986年以来我院收治的206例AMI患者,男139例,女67例.年龄40~81岁,平均55·3土14·2岁。患者均为窦性心律,无电解质紊乱、束支阻滞,CCU监护无室速.未服抗心律失常药。下壁MI组85例,前壁MI组80例.前间壁MI组41例。方法:患秆入院48小时内记录体表12导联ECG(ARTI200EPX4导同步).记录纸速25n。m/s,放大倍数InlV—Icm。连续测量3个QT间期,…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