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4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24篇
临床医学   1篇
皮肤病学   1篇
综合类   11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4篇
中国医学   2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19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调查了737例18-22岁女青年的月绿初潮年龄与身高,体重资料,计算了不同初潮年龄组的青年期身高,体重,体表面积和体脂的均值与标准差。统计结果显示,平均初潮年龄与青年期身高,体重,体表面积无相关关系,各初潮年龄组的青年期体脂均值间无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京族老年人的手足长、手足宽与身高的相关性,并估测其身高。方法 :采用人体测量学的方法,以广西壮族自治区防城港市东兴市的226例60岁以上的京族老年人(男性99例、女性127例)为研究对象,分别测量身高、足长、足宽、手长、手宽5项体部指标,并建立推测身高的回归方程,计算了手长宽指数与足长宽指数。结果 :京族老年男性身高、足长、足宽、手长、手宽的均值都大于老年女性。根据手长宽指数分型,京族老年男性的中手与特宽手比例较高,京族老年女性的窄手与特窄手比例较高。京族老年男女的手长、手宽、足长、足宽与身高均呈正相关。京族老年男、女性均以足长估测线性回归方程的估计标准误最小,准确性最高,线性回归方程分别为Y=3.632X1+710.331(男性)和Y=3.792X1+615.738(女性)。在4项指标预测京族老年人身高的多元线性回归方程中,女性的手长与足长组合估测身高的回归方程最准确。结论:京族老年人身高、足长、足宽、手长、手宽存在显著性别差异。京族老年男、女性均以足长建立的回归方程估测身高最准确。  相似文献   
3.
海南文昌城市汉族成人Heath-Carter法体型观察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 探讨海南城市汉族体型特征。方法 采用Heath-Carter 人体测量体型方法,对海南文昌城市汉族成年人315例(男为150例,女为165例)进行体型评定。结果 1.海南城市汉族平均体型男性为内胚层-中胚层均衡体型(4.9-5.3-2.0),女性为偏中胚层的内胚层体型(5.5-4.6-1.9)。2.随着年龄的增长,男性内因子值、中因子值显著增长,外因子值下降,尤以30岁前后这种变化最突出。女性体型30~39岁时较20~29岁身体的充实度有所提高,40~49岁以后则更加结实、丰满。3.男女间体型除20~29、30~39岁组存在显著性差异外,40~49岁以后男女体型差异不显著。4.与其他城市族群比较,海南城市汉族男女平均体型点与山东汉族最接近(男性SAD=0.60,女性SAD=0.40)。结论 海南城市汉族体型接近于中国北方族群。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广西瑶族成人的体型特点。方法:应用Heath-Carter 体型法对广西瑶族成人( 男性275 例,女 性383 例)进行体型研究。结果:瑶族男性与女性的平均体型值分别为3.7-5.3-1.5 和5.9-5.3-0.9,体型类型分别 为偏内胚层的中胚层体型和偏中胚层的内胚层体型。线性相关分析显示,男性、女性内因子均与年龄呈正相关, 外因子与年龄呈负相关;男性中因子与年龄无相关,女性中因子与年龄呈正相关。单因素方差分析显示,男、女 性3 个因子值年龄组间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随着年龄增长,瑶族男性30 岁、女性40 岁以后体型出 现了明显的变化,女性年龄组间差异比男性更明显。  相似文献   
5.
6.
目的:研究山东城市汉族体型.方法: 采用Heath-Carter人体测量法对山东省寿光市城市汉族20~80岁成人306人(男150人,女156人)进行了体型评定.结果: 山东汉族城市男性平均体型值为4.5-5 5-1.6,属于偏内胚层的中胚层体型;城市女性平均体型值为5.7-4 8-1.6,属于偏中胚层的内胚层体型.男...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汉族闽东语族群乡村成人的体型特征。方法:采用Heath-Carter人体测量法对汉族闽东语族群乡村成人382例(男188例,女194例)进行了体型研究。结果:闽东语族群乡村男性平均体型值为5.4-4.5-1.9,乡村女性平均体型值为6.2-4.0-1.7,均属于偏中胚层的内胚层体型。在13种体型中,男女出现率最高的体型均为偏内胚层的中胚层体型。随年龄增长,乡村男性与女性内因子值、中因子值逐渐增大;外因子值逐渐减小,体脂(%)逐渐增加,女性50~岁组体脂最为发达,40岁以后的3个年龄组平均体型接近,20~岁组身体充实度最差,40岁以后身体逐渐充实。结论:闽东语族群体型相对接近于四川汉族,而距离广西汉族差距较大。  相似文献   
8.
中国汉族人的上、下肢长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汉族人身高、指距、上肢全长、身高指距指数、身高上肢长指数、身高下肢长指数、上下肢长指数值与纬度的关系。方法:按学术界统一的方法,统计中国22个省26952例汉族人(乡村男性8174例,乡村女性8327例,城市男性5048例,城市女性5403例)的身高等7项指标值和4项指数值。结果:随纬度增高,汉族人指距、上肢全长与纬度无相关,身高、下肢全长值呈线性增大。城市汉族男性、女性身高下肢长指数与纬度呈正相关。城市男性、乡村男性、城市女性身高指距指数、身高上肢长指数与纬度呈负相关。结论:中国从南方到北方,汉族的身高、下肢全长值均线性增大,但上肢长值并没有明显的增大。随纬度增高,从上下肢长指数来看,城市男性、乡村男性、城市女性逐渐呈现腿长臂短的特征。  相似文献   
9.
10.
循证护理在临床实习教学中的运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咏兰  张燕 《中医药导报》2008,14(4):105-106
对循证护理方法运用于临床护理实习带教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表明这种方法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循证思维与循证实践能力,完善知识结构,体现护理的学科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